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婴幼儿先天性眼病,也是小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婴儿的眼睛经常是泪汪汪的。那么,新生儿泪囊炎应做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各位妈妈们吧。
检查发现泪囊部有肿块,有弹性,没有红、肿、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1、血常规检查急性泪囊炎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
2、泪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明确感染的性质和致病菌的种类,并为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病理学检查慢性发炎的泪囊,囊壁纤维化,变厚可达正常者的2~3倍,囊腔极度缩小;但扩大成黏液囊肿时囊壁极度变薄黏膜粗糙呈绒状,皱褶增多,肉芽团或息肉可充满囊腔或在泪囊下端引起完全阻塞。黏膜下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急、慢性程度不同其细胞成分各异。
急性期为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慢性期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病程长者则有成纤维细胞。黏膜下的弹性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瘢痕组织形成囊腔缩小,泪囊与鼻泪管连接处为纤维索状闭塞泪囊瘘管黏膜面为复层上皮与皮肤表皮相连续瘘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瘘管早期排出脓液久之,急性炎症消退则转变为水样液。
其它辅助检查
CT检查:慢性泪囊炎形成囊肿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水样密度影,脓肿的密度略高于水的密度。强化扫描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
CT对于小的钙化与结石也可显示,表现为斑点状的高密度影另外可发现眶骨的增生肥厚破坏等改变。
CT泪囊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泪囊系统,同时进行CT扫描显示其内结构可发现鼻泪管阻塞、狭窄及扩张的部位及程度并可显示泪道系统及眶内软组织、眶周结构鼻部和鼻旁窦的病变。有作者报道泪道狭窄、阻塞的CT正确诊断率为95.6%。
美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判断孩子泪道阻塞的方法,通过荧光素染料在结膜囊内存在的量来判断小龄儿童的泪液排泄功能是一种快速、客观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0%)和敏感性(90%)。
研究证明,FDT实验和泪道冲洗以及泪道探通具有相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1岁以内有症状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孩子FDT实验阳性率高达92%,但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除外。
根据FDT结果分为正常(+)、非正常(+++)、可疑(++),具体标准为:试验5分钟后,结膜囊无荧光物质残留或仅见薄新月形荧光浸染的泪湖者为正常,可见厚的新月形荧光浸染的泪湖者为非正常,可疑者为可见泪液少量增加,伴有或不伴有荧光物质浸染。
国外有些专家认为,在泪器功能失常的情况下,FDT的敏感性更高。因此行FDT检查阴性的话,建议检查外眼疾病,比如内眦赘皮、倒睫以及细菌感染等,从而可以避免探通术,这样家长更能够接受。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1.中医疗法:
向下挤压泪囊法:教会家长将患儿仰卧后头部固定,用一手压住内眦部,另一手自泪囊头部向下挤压泪囊,2~3次/d,并以抗生素及鱼腥草滴眼液点眼,2wk后复诊,治疗4wk无效者采用加压冲洗法。
加压冲洗法:取仰卧头部固定,眼局部点1.4g/L倍诺喜2滴表面麻醉后将冲洗针头插入下泪管内,同时压住上泪小管,然后用力推入鱼腥草滴眼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鱼腥草滴眼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的混合药液,目的使药液冲破阻塞的先天性残膜而使泪道得到通畅;若加压冲洗法仍无法使泪道通畅者,采用泪道探通冲洗法。
泪道探通冲洗法:仰卧位,将头及肢体固定,眼局部点1.4g/L倍诺喜2滴以表面麻醉,下泪点太小可先行扩张泪点后再用7号牙科冲洗针头,针头周围涂眼膏使之滑润后再将针头垂直插入下泪点约1.5mm深,再将冲洗针头转向与睑缘平行方向,朝内眦部顺泪小管方向用食指指腹轻轻将冲洗针头推进,当触到骨壁时,将针头尾部向上旋转后再向下、向后缓缓进针,深度约2.5~3cm即可。接上已吸入鱼腥草滴眼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的针管将其轻轻注入,患者出现吞咽动作后将冲洗针头拔出,隔日再行冲洗。
2.西医疗法:
在家里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一个是泪道按摩,就是泪囊部位的按摩,如囊肿突然消失,表示残膜已被挤破,即告痊愈。如经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多次按摩仍不见效者,将泪囊区脓液排尽后,可经冲洗及滴用抗生素后再用探针探通,多可获得痊愈。如有泪囊周围炎时,应先按照急性泪囊炎处理。第二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这样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治愈,按摩一天五到六次,眼药一天两到三次,这是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四个月以上,如果还不管用,有的孩子症状越来越重,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手术。手术分两种,一种是泪道探通手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年龄比较大的孩子甚至有先天性泪道畸形的孩子,泪道探通手术效果不太好。另外一种手术是泪道插管术,也叫泪道植管术,这类手术是最新的手术。
以上就是新生儿泪囊炎应做的检查项目介绍,如果你对新生儿泪囊炎怎么办等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新生儿泪囊炎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王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