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虽是儿童青少年重要的膳食组成部分,但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却不能让零食得到科学的利用。接下来小编要讲的主题是乳酸饮料不能多喝,哪些儿童零食更有益健康?
孩子不宜常喝乳酸饮料
乳酸饮料不等于酸奶,它的营养成分确实比不上酸奶,酸奶中含有大量有益活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营养成分上正常的调味酸奶标准则在≥2.3%,而乳酸饮料其实是由水、白糖、奶粉、果汁、酸味剂、香料等加工配制成的,是一种非发酵的调配型饮品,蛋白质含量通常是≥1%,营养价值很低,包括一些牛奶本应含有的营养素同样都很低。
而且,乳酸饮料还添加了很多成分。比如说草莓味的,就用了草莓味的香精、胭脂红等调配。这样的饮品虽然比碳酸饮料要好一些,但仍然不建议经常喝,可以作为消暑、解渴的饮品,它在解渴的同时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绝不能代替牛奶和酸奶。
如果孩子经常喝乳酸饮料,可能引起肥胖、龋齿等问题。专家建议,对于2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建议喝配方奶;对于二三岁以上至读书期的学龄期儿童,还是建议喝点酸奶或牛奶。
孩子零食
少吃“红黄”级零食
乳酸饮料在零食分类中,属于“黄灯”级别的零食。零食分为三类:“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而这三类分别用“红绿黄灯”来指代。
“绿灯”指“可经常食用”,一般是低脂、低盐、低糖类,每天都可适当食用一点,例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烤黄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松子、榛子,蒸、煮、烤制的红薯、土豆,不加糖的鲜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等。
“黄灯”指“适当食用”,一般是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每周可以食用两次,例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酱鸭翅、肉脯、卤蛋、鱼片、蛋糕、月饼、怪味蚕豆、卤豆干、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奶酪、奶片、琥珀核桃仁、花生蘸、盐焗腰果、甘薯球、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如咖啡、山楂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
而“红灯”则代表“限制食用”,即高糖、高盐、高脂肪类。每周食用一次或更少,例如: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话梅糖、炸鸡块、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方便面、奶油蛋糕、罐头、蜜枣脯、胡萝卜脯、苹果脯、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冰淇淋等。
“乳酸饮料每周最多吃一至两次。”专家提醒,应多选择“绿灯”级别的零食,尽量避开“黄灯”和“红灯”级别的零食。另外,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时间太近,每天食用次数应控制在两次,更不宜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吃零食。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允许宝宝吃零食的同时一定要加以限制,具体标准以不影响宝宝对正餐的食欲以及正常进食量为宜。如果你对儿童常吃膨化食品有什么坏处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膨化食品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陈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