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温暖的阳光,和缓的空气夹杂着青草的气息。但是,在这么温馨的季节里头,你也应该发觉到,宝宝的衣服是不是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干呢?空气潮湿,带宝宝外出散步的劲头也小了,宝宝身体也差了,发烧感冒一直伴在宝宝左右。如果你的宝宝在春天却缺乏生机,那就要从赶走春困开始,让宝宝长得更壮,下面来看看春季宝宝长得壮的宝典是什么吧?
宝典一:早睡早起
春风轻拂,唤醒了沉寂了一冬的活力,宝宝似乎也比以前更有神气儿了。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暖暖的照进纱窗,那就和宝宝一起起床吧!到楼下的健身场去做做晨练。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不仅能使全家身体健康少得病,还有助于养成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而积极的个性能使宝宝成为一个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
出生两个月以上的宝宝最好每天花一小时在户外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加到两小时(上、下午各一次),但是请注意:去活动的地方最好是有绿化的小区或公园,而不是去人多的超市或车多的马路旁。宝宝通过皮肤接触到外面的空气,通过鼻子呼入,这样他从小就可以锻炼身体对外界空气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宝典二:青菜常伴
春季到了,虽然没有冬季那么寒冷,但是由于天气不稳定,春季也是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对于抵抗能力比较弱的宝宝而言就是一个疾病入侵的缺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吃一些食物来帮助我们的宝宝提高抵抗能力。
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给宝宝吃绿色蔬菜。因为冬季青菜少,膏梁厚味吃得多,厚味内积,易生内热、生痰为患,又逢春季阴雨天气所滞阻。多吃青菜,可以内清其积,以利身体健康。
第一种:芹菜。芹菜鲜嫩的芹菜,具有清热止咳、利肠通便的功效。春天里常吃芹菜,可增强宝宝骨骼的发育,预防软骨病、便秘;把芹菜捣烂,加茶油调敷在腮腺处,可治疗春季易发的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种:芥菜。荠菜最好是从正规超市购买来的荠菜。春天多给宝宝做些荠菜粥喝,或用荠菜炒鸡蛋,烩豆腐干,或做荠菜春卷、馄饨、肉丝汤等,不仅可补充丰富的营养,还可防治麻疹、流脑等春季传染病及呼吸道感染。
第三种:油菜。油菜特别是早春的油菜,性平、温和,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防治春天里易发生的口角炎、口腔溃疡及牙龈出血等疾病。
宝典三:常散步
选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带宝宝去踏青赏花、登山戏水、放风筝、荡秋千、做游戏。尽情的玩耍可以让宝宝精神愉快,气血流畅,有利于春阳之气的生发,促使一身之阳气活活泼泼地运行,符合春阳萌生、蓬勃向上的自然规律。
春游可以让宝宝在户外活动中得到体能上的磨炼。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会激发宝宝无穷的追逐欲望,这时候完全不需要爸爸妈妈们苦口婆心做动员,宝宝也会迈出蹒跚的步伐登高踏青,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全然忘记了沟沟坎坎,不知疲倦地奔跑,从中体会到了快乐背后的劳累,自然而然地得到体能和意志上的磨炼。
当大自然豁然展现在宝宝眼前时,必定会让宝宝欢呼雀跃,四处奔跑。在暖暖的阳光中,迎着醉人的春风,泡在清新的氧吧里,听着欢快的溪流声,感受小鸟在枝头鸣唱的快乐,那一棵棵树木、一根根枝条、一片片树叶、一朵朵小花、一只只小鸟、一条条小溪,所有的一切对宝宝来说都是无比新鲜。
宝典四:喝蜂蜜水
到目前为止,蜂蜜中检出的物质有180余种,主要成分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75%以上)组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另外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能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不含有脂肪,是绝好的滋补品和天然药品。
宝宝的抵抗力差,常常会由于一点点的感染而过敏。而且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过敏源增多,易引起特殊体质的人过敏。而蜂蜜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和药品。蜂蜜有消炎、祛痰、润肺、止咳的功效,还可以治疗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症,长期服用,还可以缓解哮喘症的发作。枇杷蜜的止咳作用最好,可用雪梨一个,切薄片拌蜂蜜吃,每日数次。
中医理论认为,风多易燥,风燥外邪侵袭人体,很容易入理化热,常常表现为咽干、口渴、咳嗽、便秘,体弱者还可能感染病毒,发生肝炎、肺结核等季节性传染病。而蜂蜜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益气补中、解毒的功效。所以,春天宝宝多喝喝蜜糖水是有利无害的哦!
宝典五:防春捂
春天气候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但是,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乍暖乍寒。对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小宝宝非常容易感染病,因此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春季宝宝的衣着。
春天宝宝的衣服要注意防风御寒,宜宽松舒展、柔软保暖。宝宝衣服不可骤减,一定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加减衣服。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活动中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动时着衣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
衣着的颜色以淡雅为好,那种大红大绿鲜艳之色,在阳光下产生反射作用,对宝宝的视力形成不良刺激。尿布应用干净清洁的旧棉布在尿布外层包垫,以免影响透气、散热,引发宝宝尿布疹。
情缘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季宝宝长得壮的宝典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