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机会“中毒”,这种说法可靠吗?

2020年06月29日08:01:43

有一群人,他们被称为“深夜手机党”。他们习惯在睡前躺着床上玩手机,刷微博、上微信、玩游戏......却不肯马上睡觉。玩手机虽然能带给我们不少的乐趣,但如今传言使用手机会“中毒”,这种说法可靠吗?

手机有毒,毒在哪?

★聚氯乙烯

在体内可以与DNA结合,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骨髓和肝脏毒性,另外它经胃肠道吸收后可以分解为氯乙醇和一氯醋酸;研究表明氯乙烯及其分解产物均具有致癌作用,甚至有引起血管肉瘤的报告。

★铅

可在体内蓄积,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主要表现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消化系统症状,另外儿童摄入过量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会影响智力。

★镉

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骨质疏松、下肢疼痛、行走困难等;另外还会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贫血的发病风险。

★汞

微量的汞不会对人体引起危害,但是进入人体数量过多则会影响健康。其中手机中汞的存在形式为无机汞,如引起中毒主要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氯和溴

氯和溴在常温下分别为气体和液体,在手机中是与化合物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溴主要以溴联苯醚的固态形式存在,其对皮肤无刺激,而且毒性较低。

当然不只是手机中含有以上有毒化学物质,平时最常用的电脑、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也含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想中毒,也没那么简单

想中毒,首先量得足

对于某种物质是否会引起中毒,要有一个概念:剂量即毒性,也就是说,只有接触或摄入的某种毒性物质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对人体带来毒害作用。所以手机会不会引起我们中毒,不仅仅是看手机中有毒化学物质含量的多少,还要看我们能接触到多少,能摄入体内多少。手机的各种毒主要存在于手机外壳、电路板、显示屏、听筒,我们对手机只是表面接触,而手机经技术处理,耐磨性很好,有害物质不会仅凭接触就被吸收很多。

想中毒,其次得够温度

另外,手机发热可能会使一些重金属挥发,通过呼吸道对身体造成危害,但是有研究表明,金属类物质需要300~1800摄氏度的高温条件,才能融化挥发出蒸汽,手机使用时发热温度达不到以上标准,因此手机通过呼吸道对身体造成伤害量不会大,而目前也没有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会因为其中各种有毒物质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想中毒,不能只靠接触

聚氯乙烯、铅和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即食物或水摄入;汞主要通过呼吸和消化对身体造成伤害;溴联苯醚主要是通过空气、水和食物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通过手机接触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必过于担心。

不防毒,但要防别的

经分析可知,使用手机不会引起中毒,但是使用手机时,肯定会有大量细菌和少量有毒化学物质转移到手上或者脸上,谨慎起见,建议如下:

1.饭前洗手,睡前洗手,不将手机放到被窝里。

2.经常清洁手机,清洗手机套。

3.尽量用耳机接电话,不仅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而且避免的手和脸长时间与手机接触。

所以说,虽然手机不会导致我们人体中毒,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还是要尽可能的,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避免其他的危害。如果你对宝宝食物中毒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儿童食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陈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