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用药勿陷入六个误区

2020年06月30日03:23:59

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受细菌病菌入侵导致生病,发热是多项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像感冒、流感都可能伴随发烧症状。而儿童安全用药勿陷入六个误区。

1.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事业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2.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3.一病多药

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4.体弱与补药

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毛病。一位医生报告,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都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另一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

专家建议: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作主张,以防意外。

5.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为此,营养学家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6.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夏季易患感冒,一些家长把预防的希望寄托在 丙种球蛋白 上,这可靠吗?

丙球 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简写为IgG)。从理论上讲,血液中IgG的浓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有关,但注射 丙球 后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症结在于两点:一是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种类多且经常变化,而 丙球 所含的抗体不仅有限,而且缺乏特异性;二是健康儿童及大多数体弱儿的血中IgG水平正常。

除了多学一点疾病护理和用药安全的知识外,家中也要备一些必要的儿童药,才能有备无患,孩子少受点罪,爸妈少点折腾。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责任编辑:陈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