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别称罗兰多癫痫,多由遗传导致,发作时会出现部分性或全身性的抽搐,对孩子的智力、代谢和神经系统等有严重伤害,需及时接受治疗。那么,如何详细了解小儿癫痫的症状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主要症状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患者的意识会骤然丧失,之后会出现强直,然后出现阵挛性痉挛,同时伴有尖叫、脸色发青,发紫,小便失禁、舌头咬伤、嘴里泛出白沫或者是血沫、瞳孔扩散放大。此种情况大约会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在此之后,患者痉挛的症状会自己停止,之后昏睡过去。患者在清醒后,较短的时间内会感到头昏、烦躁和疲乏,对于此前自己大发作的状况并没有什么记忆。如果患者大发作不能自然停止而是持续进行,长时间在昏迷,此时患者处于大发作持续状态。大发作状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威胁。
2.失神发作(小发作)
患者的精神活动和意识会出现突然性的中断和丧失,同时有可能伴有肌肉的痉挛。每次小发作的时间为几秒至十多秒。
3.单纯部分性发作
出现局部强直和一阵阵的痉挛性发作,或者是出现异常发作,发作时间较短,意识清醒。如果单纯部分性发作的范围从运动区一直扩散至全身,被称作杰克森发作(Jack)。如果小发作后,患者的肢体出现短时间的瘫痪,则为Todd麻痹。
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有3种发作类型: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以及混合性癫痫发作。发作时,患者思维、精神、运动等方面的活动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障碍。而且,部分患者会伴有神游、夜游等病症,甚至会因幻觉和妄想的状态下出现自残和伤人的行为。
5.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
有5种发作类型: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心血管性发作。
6.其他
无明确病因的癫痫属于原发性癫痫,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癫痫属于继发性癫痫。后者多由于外伤、感染、全身代谢病等症诱发。
症状分类
1.良性小儿癫痫
人群特点:男多女少,发作情况和年龄有关联。发作年龄为二至十四岁,高峰时期为九岁。十六岁前症状减轻或治愈,效果较好。
发作症状:
患病人群会出现短时间的、局部的面部抽动,比如说口唇处出现短时间的抽动。而且,在面部出现局部抽动时,患者会伴有一阵痉挛。
2.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
人群特点:有惊厥、癫痫等家族病史。发作年龄多为一至两岁。
发作症状:
仅有短时间的全身肌阵挛发作。
3.儿童失神性癫痫
人群特点:起病年龄为三至九岁,高峰年龄为六至七岁。
发作症状:
失神次数多,每天从数次到上百次不等,尽管每次时间短但无意识。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情况逐渐有所好转。
4.失神性癫痫
人群特点: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前后,性别差异不明显。
发作症状:
发作的次数的较少,平均每日发作次数不会低于1次。患者多在睡醒时发作,意识改变不是很严重。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全身强直阵挛,部分还会伴有肌阵挛。与儿童失神性癫痫相比,患者的痊愈效果较差,不过治疗的效果还不错。
5.肌阵挛癫痫(冲动性小发作)
人群特点:多为青春期人群,与遗传相关,与性别无关。
发作症状:
患者在发作时在双肩背伸肌出现无规律的肌阵挛,不过部分患者在下肢出现肌阵挛。症状不太严重的患者在发作时一般不会为人所察觉。而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跌倒的状况,甚至出现持续性全身阵挛。这一类型的癫痫一般发作在患者刚刚睡醒的时候,此时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意识上的问题。
6.肌阵挛-失张力性癫痫
人群特点:男多女少,男性发病率比女性多两倍。发病年龄为七个月至六岁之间,多发于二至五岁,遗传因素影响明显。
发作症状:
患者在癫痫发作时会出现肌阵挛,伴有强直成分。患者出现癫痫的次数较多,痊愈之后效果较差。
7.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
人群特点:多发于一岁之内,大约有一半的人群有癫痫或是热性惊厥的阳性病史。
发作症状:
通常在两个月后,患者的发作情况会多改变为发热型发作。两岁之后,患者的精神发育以及和运动的发育较为迟钝或是停滞,语言能力出现问题。当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全身性或是部分的阵挛、而且还会伴随着锥体束征和肌阵挛等症状。患者的发作次数较多,如果患者发作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话,一般不会出现意识问题。
此种癫痫没有治疗效果较好的方式,痊愈之后患者状况一般不是很好,对于光的刺激很是敏感。
8.小儿良性癫痫
人群特点:多发于二至十四岁,六至十岁人群最为常见,三岁之前或是十二岁之后相对较少,通常在十五岁之前会停止发作。
发作症状:
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发作于睡眠之中,较少的人在清醒的状况下发作。通常出现面部抽动、流口水、语言暂停等症状。此时,患者的神经系统和智力情况处于正常的状态。
9.林-戈综合征(小运动发作或变型小发作)
人群特点:多发于一至八岁。
发作症状:
患者在癫痫发作时,会出现失神性的发作和失去张力的发作,还会伴有肌阵挛。患者强直性的癫痫发作是林-戈综合征中最为基本的类型。这类癫痫的发作次数很多,每日从几次至几十次不等,而且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较为持久。
以上就是情缘阅读小编为您介绍如何详细了解小儿癫痫的症状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