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这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给了我们家长很大的警示:除了要教会孩子要善良、诚实、懂礼貌,更要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儿童对危险具有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如何让涉世未深的幼儿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躲避可能受到的侵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呢?这是每一个家长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
面对手无寸铁、善良无辜的孩子,除了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外,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能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面对侵害、机智保护自己。
我回想报纸上看见过的各种新闻,例举了几种常见的自我防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境一:陌生人给幼儿吃零食或者饮料(可以是一切可以诱惑孩子的物品,坏人往往利用这些东西骗取孩子的信任)。
自我防护方法: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拿。有时孩子会禁不住美味或者玩具的诱惑,在陌生人的劝说下接受这些东西,告诉孩子接受赠与是会受到侵害的。可以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要经过父母的手,再递给孩子,这样父母就成了把关的人。
情境二:在不认识的地方,与家长失散,找不到家长,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自我防护方法:让孩子熟记家长号码、名字、家庭住址、自己的名字等一些有助于联系家里人的方式。或者在孩子的书包上,衣服上贴上家长的联系电话和名字,不过直接贴上可能难看一点,也可以做成十字绣的方式绣上去。平时要告诉孩子,找不到家长时,哇哇大哭不解决任何问题,家庭号码可以帮他们找到家。要让孩子知道,碰到可以信任的大人(比如警察)后,把这些告诉他们,这些可以信赖的人可以很快帮他找到家人。
情境三:孩子独自在家,门铃响了,孩子从门禁中看到一个陌生人。
自我防护方法:平时应教育孩子不准给陌生人开门,不管他说他是谁都不要开门,你可以隔着门告诉他,你爸爸在睡觉,让他过一会再来。然后,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让他们不要挂断电话,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情境四:放学回家发现有成年人跟踪孩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去年我们这就发生了好几起陌生人尾随孩子回家绑架、偷窃的案件。
自我防护方法:孩子还读小学时最好有家长接送,如果家长没空来接送可以让孩子跟他的同学一起回家,或者直接去同学家,家长晚上去同学家接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让孩子单独回家。孩子若单独回家应教育孩子如何逃跑,利用旁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溜开陌生人的视线,穿过马路或者走另一条路,避免与尾随者接触。如果这个人仍然跟着你,或者他强迫你跟他走。你要大声尖叫并跑向有人群的地方,例如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不要往你看见的某一所房子跑,因为房子可能是空的;如果这时家里没人,也不要往家里跑。
情境五:夜间,家里来小偷了
前天我同事家刚被小偷光顾,我们一堆同事在那讨论如何对付小偷,今天用上。
自我防护方法: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小偷来访,告诉孩子看见小偷不应该大喊大叫,而是假装睡觉,然后假装说梦话,可以是:“妈妈,我要尿尿啦!尿憋死啦!”或者是突然的大声叫喊起来,好像是做噩梦一样,把小偷吓跑,千万不能让小偷知道你已经看见了他,这样他可能会狗急跳墙劫持孩子。
情境六:受到一些大孩子或陌生的大人玩弄、欺负甚至一些心理变态者的猥亵。
自我防护方法:教会孩子大胆地说你没有权利欺负我、别碰我,用模拟场景实地训练几次,让孩子大声喊出来。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不可侵犯的,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尊严。
传统教育往往给孩子灌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道理,但我们不能让孩子一味忍让,这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告诉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碰到这些情况,孩子可以通过挣脱、哭闹作为一种反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勇敢地说出别碰我!,能说出这样的话,表明孩子有足够强的心灵力。
情境七:幼儿园放学了,陌生人或者父母单位的同事接孩子回家。
自我防护方法:教孩子学会拒绝,只有父母或固定的几个亲友接送才能跟他回家。如果需要其他人接送,一定要给孩子打电话,亲口交代今天将由谁代替接送。或者打电话给老师,交代老师今天父母不来,由某某来接孩子。
家长除了教育孩子善于保护自己之外,还应教育孩子学会报警。
当自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解决紧急问题时,应及时报警,例如,向人报警求救,如在无人处,则向远处有人处大声呼救,在报警时,一定要头脑冷静口齿清楚,让对方很快能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严重的程度,以便于对方能迅速前来解决问题,报警应及时,千万不可因为报警不及时,延误了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平时要教育孩子知道一些重要报警单位电话,如:火灾拨打电话119,公安报警电话110,急病抢救电话120,交通事故电话:122,万一孩子一时记不起报警电话,告诉孩子打114查询电话询问。
以上就是情缘阅读小编为您介绍如何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