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临床多见急性呼吸衰竭,除有原发病的表现外,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出现多种临床异常情况,下面来看看小儿呼吸衰竭有哪些治疗方法吧?
1.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病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要促进哪些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变的恢复,如肺炎时的感染的控制、中枢神经疾患的脑水肿治疗,ARDS患儿的肺水肿治疗等。原发病不能立即解除的,改善血气的对症治疗有重要作用;但呼吸功能障碍不同,侧重点亦异。呼吸道梗阻患儿的重点在改善通气,ARDS患儿重点在换气的改善,而对肺炎则应兼顾两方面。因此,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只有对患儿呼吸衰竭病理生理特点有明确的了解,才能把握不同病情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2.氧疗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者,吸入低-中浓度氧 (0.3~0.5) 数小时,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SO2>90%) ,急性缺氧用中等浓度氧(0.4~0.5),慢性缺氧给低浓度氧(0.3~0.4)。呼吸衰竭患者吸入氧12~24h,可以解除低氧血症,发绀和呼吸困难逐渐消退。长时间吸入低浓度氧一般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吸入氧大于80%,24~48h可以导致气道炎症和水肿。甚至严重的气道黏膜过氧化损伤。血氧水平过高,可以导致视网膜病变。动脉氧水平的提高必须和缺氧症状的改善相联系,因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受到氧解离曲线、血红蛋白水平、心输出量等因素影响。
3.气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湿化和雾化,防止气道上皮细胞过于干燥而变性坏死。清除气道分泌物可以采用拍背、气道雾化等方法,也可以使用沐舒坦等药物化痰。对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气道发育导致通气障碍者,或二氧化碳潴留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必要的手术处理,目的为解除气道阻塞、修复瘘管等先天性畸形。气管插管后小儿应每隔1~2h向气管滴入生理盐水,然后行负压气道吸引。
4.机械通气
(1)一般参数设置原则:调节潮气和通气频率,保持通气量相对稳定,控制PaCO2在4.7~6kPa(35~45mmHg)。新生儿和小于3 个月的婴儿通气频率40~50次/min,幼儿为30~50次/min,儿童为20~40次/min。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时的通气潮气量在6ml/kg。如果FiO2>40%方能够维持SO2>85%,应将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在2~4cmH2O。
(2)机械通气效果判断:对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氧合状况是否合适,采用以下公式可以判断潜在通气和换气效率:a/A(PO2)-PaO2/PAO2,其中PAO2=FiO2×(PB-PH2O)-PaCO2/R,PAO2为肺泡气氧分压,PB 为海平面大气压(760mmHg),PH2O为肺泡气水蒸发分压(47mmHg),R为呼吸商(0.8)。如果a/A>0.5,正常或轻度呼吸功能不全;a/A<0.5,呼吸衰竭或严重呼吸功能不全;a/A<0.3,严重呼吸衰竭,可以有呼吸窘迫。
情缘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呼吸衰竭有哪些治疗方法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