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如何治疗呢

2020年06月29日17:01:35

儿童自闭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儿童自闭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那么,自闭症如何治疗呢?

自闭症如何治疗呢?

1.医学治疗

(1)预防治疗:指遏制并预防自闭症症状的出现。

(2)补救性治疗:指的是在发现宝宝有自闭倾向后尽早确诊,及时对症下药进行药物治疗,以期治愈。但是截至目前,这种疗法和预防治疗法都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征状性治疗:医生通过为宝宝进行药物治疗来减少发病征状,可以帮助缓解睡眠不足、情绪暴躁、多动等症状。

2.心理治疗及特教

(1)治疗计划:

医生需要制定一个目的性和策略具有一致性的治疗计划。

(2)引导赋予:

医生和家长需要引导宝宝,让他们明白自己对他们赋予的期望和参与治疗的目的、意义,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进来。

a.个性适宜:特教所教授的知识技能要符合宝宝的个性,要对症下药。

b.家长配合:家长也要学习特护人员的教学方式,自己在家中也可以教习宝宝。

(3)规范行为:

帮助宝宝逐步克服异常行为,学习人类社会中的常态行为。

(4)多多鼓励:

a.前期奖励:家长要注意不要对宝宝太过严格的要求,在学习前期可以适当进行奖励,调动宝宝参与的积极性。

b.培养成功感:让宝宝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才能稳定宝宝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治疗打好基础。

c.多方评估:不要仅仅从一个领域来对宝宝的能力进行评判,人都是多面的。要根据宝宝的长处和劣势来制定计、确定教育重点。

d.过程缓慢:宝宝的兴趣狭隘和机械重复动作的病症是很难治愈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不要急功近利,要有耐心。

e.心理治疗:医生需要采取行为心理治疗的手段来治疗宝宝较难改变的行为,不如绝食等。

f.心情愉悦: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宝宝和家人心情的愉悦。

3.语言治疗

语言治疗工作非常重要,医生需要对患儿语言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据此制定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再将此渗透于宝宝的生活中。

4.社会工作治疗

社会团体要对自闭症宝宝的家长进行科普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闭症,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和精神支持。政府还需要为自闭症患者提供职业训练的机会和场所,对进入青春期的患儿进行性教育的指导。

5.其他注意要点

(1)营养均衡:对于偏食的自闭症宝宝,家长需要帮助他们均衡营养,改变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2)牙齿保健:自闭症宝宝要定时为牙齿健康状况做检查,家长需要寻找一个对自闭症患儿心理很熟悉的专业医生来为宝宝检查。如果宝宝对做检查很不耐烦或者有恐惧、抗拒的心理,就需要家长耐心的劝服疏导,帮助宝宝消除恐惧、养成习惯。

(3)家长互助会:自闭症宝宝的家长可以组织建立家长互助会来增进了解,获得支持,汲取经验。最好还能争取到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的支持。

6.家庭治疗

治疗孤独症不仅需要医院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提倡家长在家中对宝宝进行综合的教育训练,与医院药物治疗和特教相互配合,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家长要理解宝宝的异常行径,对犯了错的自闭症宝宝宽容一些,要有耐心,不要动辄打骂。

(2)异常行为的矫正:宝宝会出现很多异于常人的行为,家长需要配合医院的治疗方式,逐步帮助宝宝克服。

(3)发现优点:家长要善于挖掘宝宝的闪光点和特别的能力,加以鼓励和发扬。

(4)接受现实:家长不要总是怨天尤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强心理压力,要接受现实,努力保持平常心。

(5)必要的帮助:自闭症宝宝的治疗不仅耗费父母的体力精力,也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很高的要求。社会组织和医学人员要教家长学会照顾自闭症宝宝的基本准则和注意事项,家长首先要了解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呵护宝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要体谅家长们的困境,能够力所能及的提供经济、食物、居住等方面的帮助,而且父母要引导其他成员正确看待自闭症宝宝。

7.治疗原则

(1)及早治疗:孤独症没有根治的办法,因此及早治疗就成了影响疗效的关键。治疗时间越早,病症缓解的程度越大。

(2)多方配合:治疗孤独症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更不仅仅是医院的责任。它需要社会各界从政府政策到慈善机构、社会团体都为此付出努力,多方配合,密切关注。

(3)综合治疗:治疗孤独症应该以非药物性治疗为主线,以药物治疗为辅助进行综合治疗。

(4)对症下药:不同的宝宝症状不同,治疗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要注意因人而异,及时调整。

(5)预防其他疾病:在治疗孤独症的同时也要预防其他疾病伤害宝宝,一旦决定进行治疗就要坚持下去。

情缘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闭症如何治疗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