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暖和了,也到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期该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小编今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发现校医对晨检也更加严格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那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来袭,您家孩子注意洗手了吗?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传染性疾病,夏季又是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的季节。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造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
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两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除了发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滴水不进,一般1—5日内愈合。
是如何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强的感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唾液、口腔接触等,潜伏期一般为2—4天,全身症状期为7—10天,多数孩子在有症状5天后病情会有好转。
和手足口病有关系吗?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是手足口病同族病毒感染引起。姚蔚峦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初期的症状相似,就是口腔里长小水泡,手足口病继续发展就表现为身上和脚底会出现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不会,一般一周后就会慢慢好转并痊愈。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和症状类似,但它的危害性却比手足口病小些,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药品即可治愈,很少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
如何治疗或者减轻不适?
“这些症状没有特效药,医生一般是对症处理,比如当孩子出现脱水症状时进行补液,并开出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抗病毒的作用。”专家表示,对发烧并出现口腔疱疹的孩子,喂食后更加要注意口腔卫生,给孩子漱口,避免细菌从溃疡的伤口进入,造成进一步的感染。
减轻不适的方法就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以让孩子多喝水,吃清淡食物,最好吃几天稍稀的白粥,有助于吞咽。同时可用淡盐水漱口,用一些口腔喷剂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B等。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不要擅自给孩子口服头孢等抗生素类药物。但如有高热,有细菌感染的指征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建议参考用药为利巴韦林、希刻劳、清开灵、咽扁颗粒,属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清咽利喉类药品。
如何预防?
据了解,一周岁到学龄前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该疾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让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病从口入。此外,孩子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并不能对其终生免疫,所以家长平时还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预防工作,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病高峰期尽量少带孩子去超市、商场、电影院等室内公共场所。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病起病急,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如果抽搐,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可以掐住患者的人中穴,不断呼喊孩子的名字,同时要防止在抽搐时咬伤舌头。
总之,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与预防手足口病一样,都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少去公共场合,切断感染途径。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需要培养哪些卫生习惯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情缘阅读网的持续更新哦!
责任编辑:陈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