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中的错误姿势或成伤人暗器

2020年06月26日02:25:33

大多数司机对乘客的安全问题都比较疏忽,有的甚至都不要求乘客系安全带。其实乘客在乘车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乘客的坐姿问题。

日前,网络上兴起了一场有关乘车“作死姿势”的讨论。记者也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全球著名汽车碰撞安全领域专家赵会,并总结梳理了10种乘车、开车作死姿势,其中一些看似在享受,其实是充满风险的暗器。

隐患一:座椅坐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车族,出于美观、保洁等各种原因,喜欢给自己的爱车座椅安上坐套,尤其是冬天,各式各样毛绒座椅套子齐上阵,不仅乘坐起来更暖和、舒适,看起来也更漂亮。

“这样真的要不得。”在安全碰撞实验室,许艾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以副驾驶位置为例,一般轿车、SUV等汽车,侧方向的安全气囊正好位于副驾驶座椅的右上方,座椅套子套上后,恰恰把这个位置给遮挡,甚至包裹住了。”

赵会告诫广大有车族,在打理爱车时,尽量不要给座椅套坐套,尤其是像冬天那种把整个座椅完全包裹的坐套,避免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侧挡安全气囊不能正常打开,由此自己关上了一道保护装置。

隐患二:翘二郎腿

乘车中的错误姿势或成伤人暗器

坐在车上跷二郎腿,这或许是很多乘车人都曾有过的一个小动作,然而,你或许当时感觉很安逸,但是这在汽车安全碰撞专家眼里,这即便不会让你“少活二十年”,也是和你的肋骨过不去。

究竟,乘车时跷二郎腿有多危险?

从事了20多年汽车安全碰撞实验的赵会给出的答案是,“这个乘车姿势的危险程度,虽然比不上不系安全带,但一旦发生车辆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事故,你的胸腔、肋骨可能因此折断。”

“这样的碰撞实验,我们做过无数次。”长安汽车整车碰撞试验室主任许艾证实,车上跷二郎腿,尤其是副驾驶位置的乘客,肋骨因此折断是很常见的。

隐患三:靠背护颈

有很多有车族,都喜欢在座椅靠背上方装上一个小巧的护颈枕,同时在座椅后背腰部位置放上一个抱枕。这样真的好吗?

“这是在拿自己的颈椎和腰椎开玩笑,自己给自己增加危险,尤其是在追尾颈部后仰的情况下。”赵会结合长安汽车安全碰撞实验室的历次实验结果证实,座椅上装护颈枕、腰部放抱枕,这些看似舒适贴心的小动作其实都要不得。

原因在于,车辆座椅在设计时,就考虑了车辆碰撞腰椎、颈椎与座椅间的力量缓冲。而装上护颈枕之后,颈部与座椅间的空隙没有了,一旦发生碰撞,你的头部就像一个套在绳子上的铅球,很容易造成颈椎折损。

腰部垫抱枕在碰撞过程中,造成的伤害与装护颈枕原理一样。

隐患四:座椅放平

在乘坐私家车过程中,有很多人喜欢把座椅靠背调得很平,躺着睡上一觉。然而,汽车安全碰撞的实验结果却告诉你,这样做很危险。

根据汽车安全碰撞实验,乘车人在调整座椅靠背时,最合理的角度是将座椅倾斜27-30度。座椅靠背与汽车底盘间的角度过大,在车辆行驶中,若发生正面碰撞,或是追尾,你身上系的安全带就会变为绞绳。

同时,在碰撞中,你整个人都会向前滑,安全带的保护作用也就不存在了。

隐患五:脚搭中控台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有时会将双脚抬起来放在中控台上,看似舒服,其实,“这是你在拿自己的腰当甘蔗秆”。

赵会、许艾等专家解释,当乘车坐在副驾驶时,将双脚置于中控台,一旦发生车辆正面碰撞,由于惯性作用,人的上半身会前倾,而双腿由于放置过高,会向你的身体方向挤压,由此,整个身体就形成了一个V字形。

赵会说,这个时候,人的腰部会承受非常大的冲击力,在高速猛烈冲撞中,甚至可能造成腰部折断,即便没有死亡,也会形成高位截瘫。

隐患六:腿盘坐

乘车中的错误姿势或成伤人暗器

双腿盘坐在座椅上,真的不是个好习惯。在各种“非正常乘车姿势”中,在座椅上打坐,如果不系安全带,发生车辆碰撞时,你就很可能变为一颗“炮弹”,被急速发射出去。即便系上了安全带,也还是个危险姿势。

赵会说,尤其是一些女孩子,个头小,即便是系上了安全带,由于双腿盘坐,横向安全带上移至腰部,脱离髋关节位置,在碰撞中,腰部冲击力没法传递、转移。

由此带来的伤害就是,虽然你人被固定在座椅上,但你的腹腔、肋骨,可能因为腰部冲力挤压不能通过腿部、膝盖转移,而因此造成腹腔和肋骨损伤。

隐患七: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尤其是脖子,身材也比较矮小,当汽车正面或者测前遭到撞击后,气囊弹出,会成为儿童杀手,直接冲击儿童的脖子,夺取儿童的生命。

隐患八:不系安全带

由于刹车时车停止了运动,但人由于惯性还在向前运动,所以人会撞在前面甚至飞出车外发生危险。

隐患九:孩子背靠在副驾车门上

当孩子背靠在副驾车门上时,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孩子很容易被甩出车内。

隐患十:驾驶身体过于贴近方向盘

这样的驾驶姿势非常危险,因为身体过于贴近方向盘,会严重影响您的转向操作。同时,腿脚的灵活性也会受到影响,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十分危险的后果。

欲了解更多乘车安全常识知识,请关注本安全网行车安全常识频道!

责任编辑:杨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