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须知的25个风俗习惯

2020年06月26日08:01:17

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但是真正深究起云南这个地方,你又了解多少呢?仅是云南专属的少数民族,就几乎占了中国少数民族的4分之一,所以说,去云南旅游,丽江还好,要是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少数民族的地方,所以,关于少数民族一些风俗习惯,你真的很有必要去认识记住。今天本文重点讲解云南旅游须知的25个风俗习惯

云南旅游须知的25个风俗习惯如下;

白族

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待客交友的基本礼仪。擅长制作的美食有乳扇、生皮、雕梅等。最盛大的民族节日是“三月街”。

尼族

主要分布在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服饰以黑为美,各地区有差异。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名族,擅长各类乐器、舞蹈、民歌。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是“蘑菇房”,另外哈尼族非常善于利用梯田种植水稻,他们的精神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千年不变的辛苦劳作,改造者大地山川的面貌,可以说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梯田。

傣族

很多学者常将傣族分为水傣、旱(汉)傣、花(腰)傣,其实这是错误的,傣族只有一个种族,只是因居住地不同,服饰和生活**惯稍有差异而已。

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因此为成年的男童都要到出家受沙弥戒,三、五年后可还俗,未出家者将会被视为未成年或者没教养。

傈僳(lisu)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一带,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傈僳族还是一个非常重恩情的民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拉祜(lahu)族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得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人喜欢黑色,因此衣服大多以黑布为底,镶秀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民族美食有竹筒烧饭、烤肉。

佤(wa)族

佤族各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意为洞**,“里”为出来,它是佤族对本民族古**生活的回忆。

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解放军驻云南西盟佤山部队战士杨正仁,根据佤族民歌创作的。

佤族男性木鼓舞,木鼓对于佤族非常神圣,被视为通天的神器,佤族有“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的格言,因此佤族最为盛大的节日就是“拉木鼓”。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地区,虽然30多万的人口算不上一个大民族,但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也就是纳西族的古文化。东巴文化驰名中外,吸引着世人的兴趣和关注。

纳西族另外一个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殉情”,由于各种因素以及东巴文化的影响,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纳西青年男女常常选择殉情,纳西人的殉情无疑在向世人宣誓,他们对于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丽江也因此被称为“殉情之都”。

景颇(jingpo)族

景颇族的80%的人口其实是住在缅甸克钦邦掸邦,云南省境内约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德宏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目是“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区,由于居住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善种植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大多产自布朗族居住地区。

普米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丽江、迪庆等地区,虽然居住地较为分散,但语言差别不大,互相能通话。据记载是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后经青海、甘肃、四川迁居至现在的云南,是中国迁徙最远的民族之一。

阿昌族

主要居住在德宏、潞西地区,盈江、瑞丽、大理、保山等地也有部分居住,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因多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而得名,这种刀制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用木、皮、银等原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深受附近各族人民所喜爱,如今“户撒刀”还走出云南,远销全国,甚至为外国友人收藏。

怒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州、迪庆等地区,他们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由于地理条件原因,怒族人的生活非常艰苦。由于分居在两江沿岸,而两江之间以前没有桥梁,只要少数水流缓慢地区才有渡船,因此怒族人发明和使用了竹篾溜索,利用溜索飞渡于大江之上。

溜索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设施,可对于怒江两岸的怒族人,它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并且每个怒族人都是滑溜索的好手。

基诺族

基诺族自称为“基诺”,意思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州,是1979年才被国家确定为祖国少数民族大家庭里的单一民族。善于种植茶树,聚居地基诺山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

德昂族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地区,原名叫“崩龙族”,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也擅长种茶,竹笋是德昂族一年四季不断的蔬菜,有各类干笋和酸笋特产。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仅6000余人,唯一的居住地在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纹面习俗。

独龙族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纹面的女性长者在脸部纹上图案,也代表着女孩已经成年,1967年独龙族纹面**俗被彻底废除,目前纹面女只有不到40人在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而神秘的纹面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其他在云南省居住,人数5000人以上,但非云南特有的民族还有九个,分别是:苗族、壮族、回族、藏族、彝族、瑶族、满族、蒙古族、水族。

苗族

苗族主要人口集中在贵州、湖南,在云南各地都有分布,文山、红河地区居住人口相对集中。澳大利亚民族学者曾感叹,“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此可见,苗族是一个历经苦难且不断迁徙的民族。

壮族

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87%的人口在广西省,在云南也有100多万,主要分布在文山地区。

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在云南省约有70万人口,云南最著名的古代“回族”(当时还没有划分民族)人应该就是郑和了,祖籍晋宁,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去朝过圣,他从小受影响也梦想能出海远航,这就为他能带领大明船队七下西洋奠定很好的基础。

藏族

藏族大部分聚居在西藏、青海省,云南的主要居住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另外丽江、洱源、贡山、宁范、大理等地也有分布。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就是迪庆自治区的一个县。

彝族

彝族原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谓时,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华夷相对),毛泽东主席倡议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其中60%居住在云南,在云南各地都有分布,服饰各有不同,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彝族形象代言人应当是石林彝族自治区的阿诗玛。

瑶族

瑶族主要聚居地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省。有6.6%的居住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因为历史原因,一些欧美国家也有瑶族人,但鲜为人知,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满族

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东三省,另外一些北方和大城市也有分布,在云南满族有1.2万人,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思茅、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州市。云南满族主要是清朝初年,随吴三桂来滇清兵,后吴三桂叛乱,康熙派清兵镇压,叛乱平定后也有部分清兵留在云南。

蒙古族

云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随军至滇后落籍通海的。云南蒙古人又称喀卓人又译卡卓人,是玉溪通海的一支蒙古民族支系,人口约1.3万人,主要集中在兴蒙蒙古乡,云南多年的生活使得这支蒙古族的文化风俗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独特的卡卓文化。

水族

水族的组要聚居在贵州省,云南的水族有1.2万人,主要居住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

这些都是云南旅游中遇到的25个风俗习惯,都是不同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要多关注这些景区安全知识,关注情缘阅读网,对于民族有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习惯等知识也要了解。

责任编辑:何显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