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穗府〔2012〕1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建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顺利推进本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办理项目建设各项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遵循依法、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归并重点项目部分报建审批事项,适当压缩审批时限,确保各审批环节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便捷高效。
第三条 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以下简称绿色通道项目)为国家、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重点项目,以及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所列项目和年度城建计划、城建预安排计划(含治水项目)中明确的重点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原则上不纳入绿色通道。其他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可进入绿色通道。
第四条 国家、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重点项目,以及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所列项目,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绿色通道通行证”,并加盖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专用章加以标识;年度城建计划和城建预安排计划中明确的重点项目,以及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项目,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绿色通道通行证”,并加盖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专用章加以标识。
第五条 依照基本建设程序,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分为立项、规划方案及设计、用地、施工许可等阶段。
第六条 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应当按本规定所附主要报批程序办理;本规定未明确审批时限的,应当比一般项目办理审批的时限缩减1/3以上。
本规定未规范的内容,依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涉及的市、区(县级市)各管理部门,按照本规定要求及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审批、指导服务、组织协调、检查督办等工作。
第二章 立项阶段
第八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及时下达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年度城建计划(含预备项目计划、预安排计划)。建设单位根据上述计划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建议书评审通过后5日内完成审批。
第十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立项文件或项目建议书批复后10日内完成规划选址意见书审批,并同时提供规划条件。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在年度城建计划(含预安排计划)下达后即可申请规划条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日内提供。
第十一条 涉及征收土地或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征收摸查,主要调查土地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涉及安置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的预安排等方面内容,并形成调查报告。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可以委托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开展项目前期征收可行性研究和编制征收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之后,可以根据项目征收、勘测、施工等工作需要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发布建设通告。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经报市政府同意后,在8日内发布。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用地预审。如属国家、省批准权限,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提出用地预审初审意见。
第十四条 属于市审批的项目,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或初审)。如属国家、省批准的项目,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提出初审意见并按程序上报的同时,将初审意见和上报情况抄送建设单位。
房建、地铁出入口及风亭工程项目在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先行报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初步分析报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出具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意见,其工程环评审批文件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设计审查环节集中把关。
道路、桥隧、管线工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申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有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内容表述,其工程环评审批文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环卫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以及变电站工程项目在规划选址论证报告审查审议时不要求提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核准前必须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第十五条 实行审批制和核准制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只须取得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或初步意见;属于房建、地铁出入口及风亭工程的,还应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意见,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节能登记表进行备案登记。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形成评估结果后5日内完成节能审查,形成评审结果后5日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审批(核准),或转报上级部门(同时抄送建设单位)。
第三章 规划方案及设计阶段
第十六条 工期紧急的项目在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和落实项目资金后,可先行开展勘察设计、监理招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移至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设计审查环节把关。
已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并完成基坑设计技术评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可先行开展基坑施工招标。
第十七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完成批复;规划方案需要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的,应当在形成评审结果10日内完成批复。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就规划方案征求交通、城管、水务、文化、公安交警、民防等有关部门意见或审批的,有关部门应当在10日内提出意见或完成审批。
第十八条 涉及管线工程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管线综合规划审批。
第十九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项目核准文件)、用地预审意见(或用地预审初步意见),应当在10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立项批准文件可以是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不作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前置条件,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该文件后5日内补交。
第二十条 市建设(或交通、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组织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查并批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不作为初步设计的前置条件,移至建设(或交通、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查备案环节把关。
第二十一条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市交通、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审批,7日内完成永久交通工程设计审批;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完成排水设计审批。
第二十二条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且完成规划放线、验线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8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不作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置条件,移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环节把关。
规划放线、验线工作应当在5日内完成;确需延期的,可延长5日。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申请,按先建工程与续建工程分别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按相关规定将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在10日内提出意见或完成审批。
第二十三条 属市本级财政投资的项目,在送审资料齐备的情况下,市财政部门应当在15日内完成项目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财政评审。
第四章 用地阶段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规划条件、规划意见等材料,向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征收土地并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同时委托有关测绘单位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合测绘单位在3日内完成对拟征收地块权属地类调查工作,并出具权属汇总表。
上述工作完成后3日内,由测绘单位出具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涉及大面积征地的工程或道路等线性工程,上述办理期限可延长5日。
第二十五条 属国有建设用地的项目,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经报市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后,应当在5日内发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第二十六条 属集体土地的项目,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单位申请之日起8日内发布征地预公告,在10日内组织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社保审核手续,在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完成初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日内完成审核手续。
涉及占用林地的,建设单位向林业部门申请办理占用林地批准手续,林业部门应当在10日内办好手续。
需听证的,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7日内组织征地听证,在25日至35日内拟定用地报批方案,并逐级报批。
第二十七条 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建设单位凭立项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市、区分工,向市或项目所在区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征收国有土地和房屋手续。
第二十八条 同时涉及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由建设单位根据需要申请,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主管隶属关系出具同意分段实施的意见,建设单位将分段实施的界址范围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单位分段出具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分段办理上述用地手续,但应当在征地报批结案后,依据建设单位申请,一并办理用地批准书。
第二十九条 房屋征收部门根据立项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文件确定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在10日内对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组织规划、房管等相关部门在30日内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以及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事项不明确或者与现状不符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第三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在10日内组织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十一条 在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由房屋征收部门在5日内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区政府,市、区政府在10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由市、区政府于10日内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发布征收公告。
第三十二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建设单位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手续,征地、拆迁结案后15日内(上报市政府批准时间、供地意向公示时间、建设单位缴纳土地出让金或土地综合开发费的时间除外),依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有偿(划拨)使用手续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在建设单位付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有关税费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五章 施工许可阶段
第三十三条 绿色通道项目施工图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施工招标。建设用地批准书、施工图审查备案文件不作为施工招标的前置条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第三十四条 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日内完成施工图审查备案。属道路、桥隧、管线及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不作为施工图审查备案的前置条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分段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的,应当提供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单位出具的工程分段设计和分段施工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安全的书面意见。
第三十五条 对已分段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分别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申请分段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
属道路、桥隧、管线及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备案文件不作为质量监督登记的前置条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第三十六条 对于工期紧急的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办理临时施工手续,申办材料中应当提交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和受理申请用地批准书的证明材料;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批复。
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5日内申办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8日内办复。
第三十七条 余泥渣土管理部门凭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临时施工复函,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核发建筑废弃物处置(排放、受纳)证。
第三十八条 在设计方案和需求稳定后,建设单位可分别向水务、供电、供气部门申请办理项目临时或永久用水、用电、用气。水务部门应在7日内完成临时用水报装批复,10日内完成永久用水报装批复;规划验收合格文件不作为开通永久用水的前置条件。供电部门应在15日内完成临时用电报装批复,20日内完成永久用电报装批复。供气部门应在5日内完成临时用气报装批复,7日内完成永久用气报装批复。
第三十九条 项目施工需要砍伐、迁移、修剪城市树木或占用绿地,或占用、挖掘、移动、改建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移动、改建燃气、供水、排水设施,或拆除、报废旧人防工事的,应向林业园林、交通、建设、城管、水务、民防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上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完成审批工作;涉及占用、挖掘省级管辖公路或更新采伐护路林的项目,审批时间为15日。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车行道工程项目进行仿真试验发现问题需补充完善交通疏解方案的批复期限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执行。
对于由区(县级市)相关管理部门审批或需征求其意见的,区(县级市)相关管理部门应在4日内予以批复或答复。
第六章 协调督办
第四十条 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和实施涉及的单位,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分工负责制。各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绿色通道审批工作有序进行。
绿色通道项目在施工建设中涉及规划、建设、市政、环保、民防、城管、交通、水务、绿化、电信、电力、地铁保护等方面审批、核准、协调事宜的,各有关单位应当提供快速、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服务承诺制。各部门的审批业务指南应列出绿色通道项目的审批期限,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批工作;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批的,应当书面说明并按照项目对口协调关系报相关部门备案。
对予以批准的事项,应当及时核发相关批准文件;对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并提供重新办理的指导和服务。
(三)对口协调制。市本级主管部门除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外,还要对口指导和督促其派出机构或区(县级市)相应部门按照本规定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第四十一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分别对各自负责的绿色通道项目进行协调、督办,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务管理办公室对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手续进行协调。
第四十二条 对涉及绿色通道项目的重大事项或难以解决的审批问题,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政务管理办公室牵头召开审批协调会议进行协调。各审批部门应按本规定参加各类协调会、会审会,不得无故缺席。
第四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务管理办公室定期通报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按时办结率等情况。
按时办结率是指按时办结的绿色通道项目审批事项数占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应按时办结总数的百分比。
第四十四条 市监察部门负责对绿色通道项目审批进行效能监察。
第四十五条 绿色通道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本规定认真做好各项报建审批的资料准备和手续办理工作。对未达到办理条件或审批条件的事项,应当按照审批单位的要求及时完善手续;对已获临时许可的事项,应当在承诺的期限内补齐相关文件和资料。建设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善审批事项办理手续,经督办后仍不配合结案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建设单位”包括代建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关法律政策依据变化或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附件:
//www.gz.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zgov/s2811/201205/927599.html
发布文号: 穗府〔2012〕1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建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顺利推进本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办理项目建设各项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遵循依法、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归并重点项目部分报建审批事项,适当压缩审批时限,确保各审批环节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便捷高效。
第三条 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以下简称绿色通道项目)为国家、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重点项目,以及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所列项目和年度城建计划、城建预安排计划(含治水项目)中明确的重点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原则上不纳入绿色通道。其他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可进入绿色通道。
第四条 国家、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重点项目,以及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所列项目,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绿色通道通行证”,并加盖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专用章加以标识;年度城建计划和城建预安排计划中明确的重点项目,以及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项目,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绿色通道通行证”,并加盖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专用章加以标识。
第五条 依照基本建设程序,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分为立项、规划方案及设计、用地、施工许可等阶段。
第六条 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应当按本规定所附主要报批程序办理;本规定未明确审批时限的,应当比一般项目办理审批的时限缩减1/3以上。
本规定未规范的内容,依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涉及的市、区(县级市)各管理部门,按照本规定要求及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审批、指导服务、组织协调、检查督办等工作。
第二章 立项阶段
第八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及时下达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年度城建计划(含预备项目计划、预安排计划)。建设单位根据上述计划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建议书评审通过后5日内完成审批。
第十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立项文件或项目建议书批复后10日内完成规划选址意见书审批,并同时提供规划条件。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在年度城建计划(含预安排计划)下达后即可申请规划条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日内提供。
第十一条 涉及征收土地或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征收摸查,主要调查土地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涉及安置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的预安排等方面内容,并形成调查报告。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可以委托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开展项目前期征收可行性研究和编制征收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之后,可以根据项目征收、勘测、施工等工作需要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发布建设通告。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经报市政府同意后,在8日内发布。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用地预审。如属国家、省批准权限,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提出用地预审初审意见。
第十四条 属于市审批的项目,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或初审)。如属国家、省批准的项目,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提出初审意见并按程序上报的同时,将初审意见和上报情况抄送建设单位。
房建、地铁出入口及风亭工程项目在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先行报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初步分析报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出具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意见,其工程环评审批文件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设计审查环节集中把关。
道路、桥隧、管线工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申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有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内容表述,其工程环评审批文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环卫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以及变电站工程项目在规划选址论证报告审查审议时不要求提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核准前必须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第十五条 实行审批制和核准制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只须取得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或初步意见;属于房建、地铁出入口及风亭工程的,还应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意见,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节能登记表进行备案登记。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形成评估结果后5日内完成节能审查,形成评审结果后5日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审批(核准),或转报上级部门(同时抄送建设单位)。
第三章 规划方案及设计阶段
第十六条 工期紧急的项目在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和落实项目资金后,可先行开展勘察设计、监理招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移至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设计审查环节把关。
已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并完成基坑设计技术评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可先行开展基坑施工招标。
第十七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完成批复;规划方案需要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的,应当在形成评审结果10日内完成批复。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就规划方案征求交通、城管、水务、文化、公安交警、民防等有关部门意见或审批的,有关部门应当在10日内提出意见或完成审批。
第十八条 涉及管线工程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管线综合规划审批。
第十九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项目核准文件)、用地预审意见(或用地预审初步意见),应当在10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立项批准文件可以是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不作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前置条件,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该文件后5日内补交。
第二十条 市建设(或交通、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组织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查并批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不作为初步设计的前置条件,移至建设(或交通、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查备案环节把关。
第二十一条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市交通、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审批,7日内完成永久交通工程设计审批;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完成排水设计审批。
第二十二条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且完成规划放线、验线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8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不作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置条件,移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环节把关。
规划放线、验线工作应当在5日内完成;确需延期的,可延长5日。
属道路、桥隧、管线工程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申请,按先建工程与续建工程分别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按相关规定将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在10日内提出意见或完成审批。
第二十三条 属市本级财政投资的项目,在送审资料齐备的情况下,市财政部门应当在15日内完成项目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财政评审。
第四章 用地阶段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规划条件、规划意见等材料,向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征收土地并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同时委托有关测绘单位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合测绘单位在3日内完成对拟征收地块权属地类调查工作,并出具权属汇总表。
上述工作完成后3日内,由测绘单位出具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涉及大面积征地的工程或道路等线性工程,上述办理期限可延长5日。
第二十五条 属国有建设用地的项目,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经报市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后,应当在5日内发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第二十六条 属集体土地的项目,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单位申请之日起8日内发布征地预公告,在10日内组织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社保审核手续,在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完成初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日内完成审核手续。
涉及占用林地的,建设单位向林业部门申请办理占用林地批准手续,林业部门应当在10日内办好手续。
需听证的,区(县级市)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7日内组织征地听证,在25日至35日内拟定用地报批方案,并逐级报批。
第二十七条 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建设单位凭立项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市、区分工,向市或项目所在区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征收国有土地和房屋手续。
第二十八条 同时涉及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由建设单位根据需要申请,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主管隶属关系出具同意分段实施的意见,建设单位将分段实施的界址范围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单位分段出具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分段办理上述用地手续,但应当在征地报批结案后,依据建设单位申请,一并办理用地批准书。
第二十九条 房屋征收部门根据立项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文件确定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在10日内对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组织规划、房管等相关部门在30日内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以及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事项不明确或者与现状不符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第三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在10日内组织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十一条 在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由房屋征收部门在5日内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区政府,市、区政府在10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由市、区政府于10日内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发布征收公告。
第三十二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建设单位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手续,征地、拆迁结案后15日内(上报市政府批准时间、供地意向公示时间、建设单位缴纳土地出让金或土地综合开发费的时间除外),依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有偿(划拨)使用手续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在建设单位付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有关税费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五章 施工许可阶段
第三十三条 绿色通道项目施工图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施工招标。建设用地批准书、施工图审查备案文件不作为施工招标的前置条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第三十四条 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日内完成施工图审查备案。属道路、桥隧、管线及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不作为施工图审查备案的前置条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分段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的,应当提供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单位出具的工程分段设计和分段施工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安全的书面意见。
第三十五条 对已分段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分别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申请分段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
属道路、桥隧、管线及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备案文件不作为质量监督登记的前置条件,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环节集中把关。
第三十六条 对于工期紧急的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办理临时施工手续,申办材料中应当提交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和受理申请用地批准书的证明材料;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批复。
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5日内申办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8日内办复。
第三十七条 余泥渣土管理部门凭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临时施工复函,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核发建筑废弃物处置(排放、受纳)证。
第三十八条 在设计方案和需求稳定后,建设单位可分别向水务、供电、供气部门申请办理项目临时或永久用水、用电、用气。水务部门应在7日内完成临时用水报装批复,10日内完成永久用水报装批复;规划验收合格文件不作为开通永久用水的前置条件。供电部门应在15日内完成临时用电报装批复,20日内完成永久用电报装批复。供气部门应在5日内完成临时用气报装批复,7日内完成永久用气报装批复。
第三十九条 项目施工需要砍伐、迁移、修剪城市树木或占用绿地,或占用、挖掘、移动、改建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移动、改建燃气、供水、排水设施,或拆除、报废旧人防工事的,应向林业园林、交通、建设、城管、水务、民防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上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完成审批工作;涉及占用、挖掘省级管辖公路或更新采伐护路林的项目,审批时间为15日。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车行道工程项目进行仿真试验发现问题需补充完善交通疏解方案的批复期限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执行。
对于由区(县级市)相关管理部门审批或需征求其意见的,区(县级市)相关管理部门应在4日内予以批复或答复。
第六章 协调督办
第四十条 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和实施涉及的单位,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分工负责制。各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绿色通道审批工作有序进行。
绿色通道项目在施工建设中涉及规划、建设、市政、环保、民防、城管、交通、水务、绿化、电信、电力、地铁保护等方面审批、核准、协调事宜的,各有关单位应当提供快速、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服务承诺制。各部门的审批业务指南应列出绿色通道项目的审批期限,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批工作;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批的,应当书面说明并按照项目对口协调关系报相关部门备案。
对予以批准的事项,应当及时核发相关批准文件;对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并提供重新办理的指导和服务。
(三)对口协调制。市本级主管部门除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外,还要对口指导和督促其派出机构或区(县级市)相应部门按照本规定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第四十一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分别对各自负责的绿色通道项目进行协调、督办,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务管理办公室对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手续进行协调。
第四十二条 对涉及绿色通道项目的重大事项或难以解决的审批问题,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政务管理办公室牵头召开审批协调会议进行协调。各审批部门应按本规定参加各类协调会、会审会,不得无故缺席。
第四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建设(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务管理办公室定期通报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按时办结率等情况。
按时办结率是指按时办结的绿色通道项目审批事项数占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应按时办结总数的百分比。
第四十四条 市监察部门负责对绿色通道项目审批进行效能监察。
第四十五条 绿色通道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本规定认真做好各项报建审批的资料准备和手续办理工作。对未达到办理条件或审批条件的事项,应当按照审批单位的要求及时完善手续;对已获临时许可的事项,应当在承诺的期限内补齐相关文件和资料。建设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善审批事项办理手续,经督办后仍不配合结案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建设单位”包括代建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关法律政策依据变化或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附件:
//www.gz.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zgov/s2811/201205/92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