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2020年07月07日04:30:24
发布部门: 吉林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9号
 
第一条 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妥善处理人才流动中的争议,保障单位用人的自主权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择业权,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在人才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争议。 
第三条 人才流动争议的仲裁,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流向,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市、县(市)、区设立由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负责裁决人流动中的重大争议问题。 
仲裁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顾问组,协助论证有关仲裁事宜。 
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的人事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仲裁工作。 
第五条 县(市)、区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所属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争议案件;市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国、省、市属单位之间以及跨县(市)、区的人才流动争议案件。 
第六条 人才流动过程中发生争议时,流动人员可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主管部门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须记录在案,争议双方必须严格执行。 
第七条 经主管部门调解无效或当事人拒绝调解的,争议的任何一方都可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仲裁,应持有关证明文件,提交申诉书。 
第八条 仲裁委员会接到当事人申诉书后,应在七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诉人。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争议仲裁后,应将申诉书副本送交争议另一方同时告之应诉的有关事项。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争议仲裁时,应调阅申诉人的人事、技术档案及有关资料,调查了解争议的有关情况。 
争议双方应按要求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供各种档案或材/料。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争议仲裁时,应首先进行调解,促成争议双方互相谅解,达成协议。 
仲裁委员会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制作调解书,由争议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人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约束力。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应及时进行仲裁。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应提前仲裁时间、地点以书面形式通知争议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仲裁委员会可实行缺席裁决。 
第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时,应允许当事人申诉理由,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仲裁决定。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做出仲裁决定的,应制作仲裁决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同时抄送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市、县(市)、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均为最终裁决。当事人接到仲裁决定书后,应在七日内将仲裁决定执行完毕。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成员及办事人员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自行回避;争议双方当事人也可申请仲裁委员会成员及办事人员回避。 
(一)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争议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第十八条 对拒不执行仲裁决定,擅自流动的人员,由所在单位给予处分;其中被除名、辞退的,人事部门五年内不予办理录用聘用手续。 
对拒不执行仲裁决定的单位,由仲裁委员会按仲裁决定强制执行;情节严重的,由仲裁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成员及办事人员必须秉公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对徇私舞弊、接受贿赂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仲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行仲裁时,可向申诉人收取仲裁费。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