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甘肃省政府
发布文号: 甘政办发[2011]13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甘肃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规划(2011-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甘肃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规划(2011-2015年)
(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6号)和《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总工发〔2011〕2号),围绕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总体部署、区域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比赛质量,突出技术创新实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深化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以技能培训为抓手,普遍提高职工基础技能水平;以技能比赛为重点,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切实提高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技术服务为平台,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技能;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持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劳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模式,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全省职工技能素质明显提升,技能人才队伍明显壮大,高技能人才明显增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一)加大技能培训教育力度。完善培训相关政策,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推进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开展。突出针对性,坚持基础培训与岗位培训、实用技能培训与急需技术培训、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训、上岗资格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引导职业院校按需施教、定向培训。增强服务意识,采取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深入基层推广、普及职工科技成果和绝技绝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5年内使国有企业职工年培训率达到50%以上,非公企业职工年培训率达到3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
1.开展职工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坚持把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职工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组织技术精英演(展)示活动。结合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组织相应比赛工种(项目)的技能演(展)示,采取技术精英经验介绍、现场演示、现场答辩,观摩人员现场咨询、交流,实际操作示范演练等方式,交流技艺,传授绝技绝活。“十二五”期间省级技术精英演(展)示活动每年不少于5场,各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技术精英演(展)示活动每年2场以上。
3.建立职工技能实训基地。以大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10个以上省级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年培训技术工人1000名以上,其中70%为高技能技术人才。
4.普及创造学知识。加强创造学师资力量培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举办创造学培训班,提高职工技术创新能力。省上每年举行1次创造学培训活动,到“十二五”末全省职工创造学知识普及率达到10%以上。
5.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结合省劳务输转培训计划,选择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工种(项目)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其中技能培训达到80%以上,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达到80%以上。
6.落实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督促企业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为职工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二)广泛组织开展职工技能比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健全机制,扩大范围,提高质量,培养、选树一批行业、工种的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参加或承办全国比赛,举办省级比赛和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展技能比赛的国有企业达到80%以上,非公企业达到30%以上,职工参赛率达到30%以上。
1.全国比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国职工技能比赛;按照全国比赛赛制适时承办全国比赛。
2.省级比赛: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以下简称“省组委会”)每年举办5个以上国家急需、技术含量较高、通用性较强工种(项目)的技能比赛,各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组队参赛。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可结合各自特点,向省组委会申报省级比赛工种(项目)。
3.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由各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结合实际,确定2个以上工种(项目)组织技能比赛,比赛方案报省组委会办公室确认。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和关键环节,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围绕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征集、评比、选树职工技术创新先进典型。在2010年的基础上,职工合理化建议数年增5%。
1.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征集、评选活动。按照国家和省上对技术创新工作的要求,征集、评选“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单位”、“创新示范岗”,推广、命名一批“先进技术操作法”,推广一批优秀技术成果。
2.开展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展览会、交流会、论坛等形式,集中展示全省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激励和引导职工积极提出技术创新的合理化建议,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进一步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文化。
3.选树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推广“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做法,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4.建立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和技能人才信息库。在组织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的基础上,采集技术创新成果、技能人才信息,建立信息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全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四)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协作。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技协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在有条件的地方、产业(系统)和企业设立职工科技创新站(点),鼓励技协会员开展技术帮扶,帮助困难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推进与发达地区的职工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以“建功‘十二五’,促进新跨越”为主题,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推动企事业单位围绕安全生产、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和质量安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1.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在承担国家、省、市州和省级产业(系统)确定的重大工程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以“建设一流工程、创造一流管理、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以“比以人为本、赛安全环保,比科学管理、赛工程质量,比精打细算、赛成本控制,比科技含量、赛科技创新,比完成任务、赛科学施工”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赛”竞赛活动。全省重大工程示范性劳动竞赛每年保持在3个左右。
2.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普遍开展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增强,职工死亡、重伤和职业危害事故明显下降。到“十二五”末全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以上。
3.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和“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竞赛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技巧和方法,使节能减排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人数稳定在1000人以上。
4.开展争当质量优秀管理班组和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学习质量安全知识,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掌握质量应用技术,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引导服务行业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协同质量部门评选表彰质量优秀管理班组,选树用户满意的服务明星、班组、杰出管理者。
三、奖励办法
(一)技能比赛奖励办法。
1.获省级比赛各工种前20名的选手,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或“甘肃省服务明星”称号,其余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授予优秀选手称号。其中,各工种前3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按程序向省人社厅申报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各工种第1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按程序申报“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2.获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各工种前3名的选手,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或“甘肃省服务明星”称号。各工种第1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择优向省人社厅申报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
3.获省级比赛前3名的选手,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4-6名的选手破格晋升为技师,如已获得技师职业资格,可晋升为高级技师(选手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其余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晋升一个技术等级(最高为高级工)。
4.获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第1名的选手,破格晋升为技师,如已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晋升为高级技师,2-3名的选手晋升为高级工,如已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晋升为技师(选手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其余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晋升一个技术等级(最高为高级工)。无国家、省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岗位证书的选手,只晋升为初级工。
5.对不设高级技师或技师的职业,符合技术等级晋升条件的,只晋升到此工种的最高级别。
(二)技术创新奖励办法。
1.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一、二、三等奖的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获一等奖的集体和个人,在享受相应奖励政策的同时,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申报甘肃省“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
2.为了突出一线职工的发明创造,将优中选优推荐申报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奖。
(三)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奖励办法。对在全国总工会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集体和个人,按程序申报全国“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对在省总工会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集体和个人,按程序申报甘肃省“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
(四)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奖励办法。对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中发动面广、组织有力,出色完成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集团)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劳动竞赛任务的单位,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优秀组织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优秀组织者、先进个人称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组委会组织实施。省组委会由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等单位组成,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监督检查和表彰奖励工作。省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具体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指导协调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开展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全省技能比赛、创新成果评选、劳动竞赛等工作。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要成立相应的组委会开展活动。各级组委会要建立情况通报、工作协调会制度,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形成由工会牵头、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成员单位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全面落实。
(二)完善激励政策。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制定《甘肃省职工技能比赛奖励办法》、《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甘肃省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各级政府要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办发〔2006〕68号)要求,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在安排职业教育经费时,确保不低于30%的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落实高技能人才各项经济待遇的同时,重视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注意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企业重大生产决策要充分听取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意见,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发挥他们在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高技能人才应占一定比例。省组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建立完善激励办法和优惠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比技能、比贡献。
(三)保障活动经费。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各级财政要给予积极支持。要采取冠名承办、协办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同时,要筹措建立省、市、行业(系统)素质提升工程基金,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四)加大考核力度。各级工会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列入工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考核比重,确保任务落实。各级人社部门要加强对本地职工技能比赛、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充分发挥职工技能比赛对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
(五)及时总结表彰。省组委会每年进行1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对技术明星、优秀组织单位、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先进技术操作法等予以表彰奖励。及时总结活动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活动的方式、内容。2015年全面总结表彰。
(六)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现代传媒手段,大力宣传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效,宣传技术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唱响“技术增添力量、劳动创造未来”的主旋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发布文号: 甘政办发[2011]13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甘肃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规划(2011-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甘肃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规划(2011-2015年)
(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6号)和《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总工发〔2011〕2号),围绕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总体部署、区域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比赛质量,突出技术创新实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深化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以技能培训为抓手,普遍提高职工基础技能水平;以技能比赛为重点,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切实提高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技术服务为平台,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技能;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持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劳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模式,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全省职工技能素质明显提升,技能人才队伍明显壮大,高技能人才明显增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一)加大技能培训教育力度。完善培训相关政策,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推进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开展。突出针对性,坚持基础培训与岗位培训、实用技能培训与急需技术培训、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训、上岗资格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引导职业院校按需施教、定向培训。增强服务意识,采取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深入基层推广、普及职工科技成果和绝技绝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5年内使国有企业职工年培训率达到50%以上,非公企业职工年培训率达到3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
1.开展职工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坚持把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职工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组织技术精英演(展)示活动。结合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组织相应比赛工种(项目)的技能演(展)示,采取技术精英经验介绍、现场演示、现场答辩,观摩人员现场咨询、交流,实际操作示范演练等方式,交流技艺,传授绝技绝活。“十二五”期间省级技术精英演(展)示活动每年不少于5场,各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技术精英演(展)示活动每年2场以上。
3.建立职工技能实训基地。以大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10个以上省级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年培训技术工人1000名以上,其中70%为高技能技术人才。
4.普及创造学知识。加强创造学师资力量培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举办创造学培训班,提高职工技术创新能力。省上每年举行1次创造学培训活动,到“十二五”末全省职工创造学知识普及率达到10%以上。
5.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结合省劳务输转培训计划,选择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工种(项目)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其中技能培训达到80%以上,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达到80%以上。
6.落实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督促企业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为职工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二)广泛组织开展职工技能比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健全机制,扩大范围,提高质量,培养、选树一批行业、工种的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参加或承办全国比赛,举办省级比赛和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展技能比赛的国有企业达到80%以上,非公企业达到30%以上,职工参赛率达到30%以上。
1.全国比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国职工技能比赛;按照全国比赛赛制适时承办全国比赛。
2.省级比赛: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以下简称“省组委会”)每年举办5个以上国家急需、技术含量较高、通用性较强工种(项目)的技能比赛,各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组队参赛。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可结合各自特点,向省组委会申报省级比赛工种(项目)。
3.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由各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结合实际,确定2个以上工种(项目)组织技能比赛,比赛方案报省组委会办公室确认。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和关键环节,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围绕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征集、评比、选树职工技术创新先进典型。在2010年的基础上,职工合理化建议数年增5%。
1.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征集、评选活动。按照国家和省上对技术创新工作的要求,征集、评选“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单位”、“创新示范岗”,推广、命名一批“先进技术操作法”,推广一批优秀技术成果。
2.开展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展览会、交流会、论坛等形式,集中展示全省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激励和引导职工积极提出技术创新的合理化建议,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进一步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文化。
3.选树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推广“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做法,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4.建立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和技能人才信息库。在组织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的基础上,采集技术创新成果、技能人才信息,建立信息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全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四)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协作。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技协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在有条件的地方、产业(系统)和企业设立职工科技创新站(点),鼓励技协会员开展技术帮扶,帮助困难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推进与发达地区的职工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以“建功‘十二五’,促进新跨越”为主题,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推动企事业单位围绕安全生产、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和质量安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1.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在承担国家、省、市州和省级产业(系统)确定的重大工程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以“建设一流工程、创造一流管理、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以“比以人为本、赛安全环保,比科学管理、赛工程质量,比精打细算、赛成本控制,比科技含量、赛科技创新,比完成任务、赛科学施工”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赛”竞赛活动。全省重大工程示范性劳动竞赛每年保持在3个左右。
2.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普遍开展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增强,职工死亡、重伤和职业危害事故明显下降。到“十二五”末全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以上。
3.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和“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竞赛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技巧和方法,使节能减排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人数稳定在1000人以上。
4.开展争当质量优秀管理班组和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学习质量安全知识,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掌握质量应用技术,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引导服务行业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协同质量部门评选表彰质量优秀管理班组,选树用户满意的服务明星、班组、杰出管理者。
三、奖励办法
(一)技能比赛奖励办法。
1.获省级比赛各工种前20名的选手,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或“甘肃省服务明星”称号,其余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授予优秀选手称号。其中,各工种前3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按程序向省人社厅申报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各工种第1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按程序申报“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2.获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各工种前3名的选手,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或“甘肃省服务明星”称号。各工种第1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择优向省人社厅申报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
3.获省级比赛前3名的选手,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4-6名的选手破格晋升为技师,如已获得技师职业资格,可晋升为高级技师(选手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其余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晋升一个技术等级(最高为高级工)。
4.获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比赛第1名的选手,破格晋升为技师,如已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晋升为高级技师,2-3名的选手晋升为高级工,如已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晋升为技师(选手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其余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合格的选手晋升一个技术等级(最高为高级工)。无国家、省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岗位证书的选手,只晋升为初级工。
5.对不设高级技师或技师的职业,符合技术等级晋升条件的,只晋升到此工种的最高级别。
(二)技术创新奖励办法。
1.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一、二、三等奖的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获一等奖的集体和个人,在享受相应奖励政策的同时,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申报甘肃省“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
2.为了突出一线职工的发明创造,将优中选优推荐申报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奖。
(三)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奖励办法。对在全国总工会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集体和个人,按程序申报全国“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对在省总工会重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集体和个人,按程序申报甘肃省“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
(四)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奖励办法。对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中发动面广、组织有力,出色完成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集团)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劳动竞赛任务的单位,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优秀组织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由省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授予优秀组织者、先进个人称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组委会组织实施。省组委会由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等单位组成,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监督检查和表彰奖励工作。省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具体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指导协调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开展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全省技能比赛、创新成果评选、劳动竞赛等工作。市州、省级产业(系统)、大企业(集团)要成立相应的组委会开展活动。各级组委会要建立情况通报、工作协调会制度,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形成由工会牵头、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成员单位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全面落实。
(二)完善激励政策。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制定《甘肃省职工技能比赛奖励办法》、《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甘肃省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各级政府要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办发〔2006〕68号)要求,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在安排职业教育经费时,确保不低于30%的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落实高技能人才各项经济待遇的同时,重视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注意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企业重大生产决策要充分听取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意见,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发挥他们在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高技能人才应占一定比例。省组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建立完善激励办法和优惠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比技能、比贡献。
(三)保障活动经费。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各级财政要给予积极支持。要采取冠名承办、协办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同时,要筹措建立省、市、行业(系统)素质提升工程基金,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四)加大考核力度。各级工会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列入工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考核比重,确保任务落实。各级人社部门要加强对本地职工技能比赛、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充分发挥职工技能比赛对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
(五)及时总结表彰。省组委会每年进行1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对技术明星、优秀组织单位、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先进技术操作法等予以表彰奖励。及时总结活动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活动的方式、内容。2015年全面总结表彰。
(六)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现代传媒手段,大力宣传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效,宣传技术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唱响“技术增添力量、劳动创造未来”的主旋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