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银行业加强金融服务优化信贷结构推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2020年07月15日10:46:16
发布部门: 荆州市政府
发布文号: 荆政办发[20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加大县域经济支持力度,经市政府同意,今年将在全市银行业继续开展“牵手培植工程”和“信贷资金回流工程”两项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调整信贷结构,满足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大力支持“三农”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消费的资金需求,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种养、加工、租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农业产业链和相关农村服务业贷款,要加快审批,及时投放。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商品基地等重点领域,创新涉农信贷管理模式,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切实加大信贷投放,推进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二)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围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新型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做实中小企业“牵手培植工程”。择优选择50-100家中小企业作为牵手培植对象,实行分类培植、阶梯筹备、整体推进。定期、不定期对培植对象开展金融知识培训辅导和信息咨询服务,促进支柱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挥“荆州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的平台优势,扩充俱乐部会员。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方式,在园区、县市、乡镇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行业行、园区行等灵活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增进会员交流,推进相互合作。重点做好与荆州开发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对接、帮扶对接、资金对接活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加大节能减排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坚持“有保有控”原则,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建立全市节能减排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两高一剩”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特别是要积极支持发电、化工、造纸、水泥、钢铁企业的锅炉改造项目;认真落实“两高一剩”企业退出名录制度,采取重组、追加抵押、依法清收等多种措施,加大“两高一剩”行业信贷资产保全力度,加强风险提示和信息共享,防止中小银行盲目跟进,提高整体效能。

(四)加大力度,服务、支持、支撑“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战略的实施。对重点项目、新兴产业,银行业要及时跟进,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渗透力、前瞻性和放大作用,激活民间资本,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对“十二五”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金融部门要加大项目衔接力度,并及时做好向上级行营销、申报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审批落地,早日付诸实施。

二、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的平台功能,加快规范化建设

(五)在全面清理平台公司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平台贷款的整顿规范工作。重点支持市城投公司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充实资本,把市城投公司打造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化运作主体。

(六)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推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中小企业、创投建设等四大功能。支持市城投公司完善我市“三都”打造必须具备的招商引资软、硬件环境;围绕地方三大支柱产业,孵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围绕节能减排,加快完成企业技术改革,实现产业升级;围绕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网络化建设;围绕民生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

三、坚持创新理念,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七)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产品组合。按照简单、实用、透明的原则,围绕支农支小、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大力开发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对“三农”、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农业产业链、水面经营权、林权抵押等方面的金融产品,要加大创新力度,服务地方经济。
(八)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小企业服务机制建设。在进一步推广小企业“信贷工厂”、“网贷通”、“微贷款”模式,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从管理机制、审批流程、业务环节上创新小企业服务模式,逐步提高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适宜、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

(九)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信贷管理科学化水平。科学把握信贷节奏,增强信贷投放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切实保证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货币政策取得实效。全面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把贯彻信贷新规作为促进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紧扣信贷业务受理、调查、风险评估、审批、合同订立、发放、支付、贷后管理八大环节,在授信授权、业务流程、贷款支付、绩效考核等重点关键环节狠抓落实。进一步扩大县域银行机构授权授信额度,保证县域银行机构贷款审批权,在对县市支行原有转授权的基础上,对信贷管理能力强,信贷风险控制好、贷款质量好的县域支行,进一步扩大“支农支小”贷款授权额度和范围,提高“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

四、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渗透能力

(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增强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农合机构的产权改革和股权改造,逐步取消资格股,提高法人股比例。确保沙市、江陵、石首三家联社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推进郢都、公安农合行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制。

(十一)加强县域银行网点建设,延伸服务触角。通过监管激励手段,引导银行机构到县域地区设立机构。加强小企业专营机构和专业支行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服务效率,积极鼓励和支持银行机构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县域设立中小企业专业支行。重点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到江陵县设立分支机构,市商业银行在监利县设立支行。

(十二)积极引进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更多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银行机构到本地设立分支机构。争取省内外银行机构在荆州发起设立新农机构,力争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五、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十三)着力推动企业、农村、社区、区域四大主体信用工程建设。以“全面创建、整体提质”为目标,巩固“争创金融信用市州县,力促地方经济大发展”竞赛活动成效,促进全市信用环境不断优化和全民诚信意识不断提升,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十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积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组织银行机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农村地区信用法制与信用知识宣传力度。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

(十五)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搭建全市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银企对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十六)建立奖惩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诚信意识。积极主动与政府、司法、工商等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有效维护银行债权。银行业协会要深入开展维权行动,实行黑名单制度,联手制裁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环境恶劣的地方和乡镇。政府、银行、银行业协会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环境好的地方和乡镇,在审批、授信、用信和利率等方面实施优惠,促进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

六、加强考核,巩固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十七)实施常态监测,按季通报,年度考核。根据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对银行业机构开展“牵手培植工程”和“信贷资金回流工程”的情况进行考核监测,重点考核县域存贷比、县域贷款、“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增幅,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内容。

(十八)加强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沟通协调,建设科学的激励机制,对“牵手培植工程”、“信贷回流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大的银行业机构实施奖励。落实“五挂钩五限制”奖惩措施,对各银行机构上年度“牵手培植工程”和“信贷资金回流工程”目标完成好的机构,在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对达到财政部《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奖励条件的,积极帮助争取政府奖励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