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德政办发[2008]104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畹町管委,州直各成员单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圆满完成了2007年的工作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继续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后续工作的有关指示和要求,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平台功能作用。根据2008年4月29日全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要求,2008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各级网站平台信息的更新和发布管理,确保网站信息质量和时效性
去年7月以来,通过全州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州、县市、乡镇及自然村已全面建成了“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和网站。当前,认真做好各级网络平台的信息更新、发布管理,确保信息质量和时效性是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认真做好乡村基础数据的更新工作。对各级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要进行全面更新,力争2008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首先要更新乡村基础数据和报表。“数字乡村”各级网站上,现有的数据主要是2006年底的数据,现要求统一更新成2007年底的数据,并争取在上半年底前完成。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地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其次是更新有关图片信息。网站上的图片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整改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
(二)及时更新发布“三农”信息。各县市、乡镇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机制,与省、州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发布“三农”信息。信息的发布要突出重点。首先把面向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和为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发布的重点,突出实时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发布乡村基本信息、涉及“三农”的重大政务、政策、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其次是严格信息审核把关。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发布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发布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发布;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分析报告及应对意见,努力构建信息分析工作新格局;四是切实做好各级网页的查缺补漏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级网站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其“上档次、有特色、重应用、出效益”。
二、充实完善并拓展网站功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服务“三农”的作用
2008年,要加快“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拓展网站功能,提升“数字乡村”工程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加快和完善州、县市级网页栏目及视频制作。各县市要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和完善县市网页栏目及视频制作,确保网页栏目内容的充实完整,栏目及视频制作要突出县市特点,最大限度地展示地方风貌。
(二)认真完成乡村视频信息的制作。去年,由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除个别乡镇进行了视频信息制作工作外,其余均未完成视频制作任务。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各县市要重点完成和完善县市、乡镇、村的视频信息制作,并确保在2008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抓好视频制作任务,首先要突出重点。乡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包括乡村自然、地理、资源、气候、人口、民族等),经济情况(包括重点特色产业、财政、农民收入等),基础设施情况(包括交通、水利、农田建设等),社会事业(包括教育、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项目(包括已完成及正在实施的涉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乡风民俗(包括本地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村规民约等),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其次要创新方式。要按照省上提供的有关视频模式、标准和要求全面开展视频制作工作,按省的要求借鉴昆明等地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制作,力求降低制作成本。再次要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和中央、省领导视察过的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关注的重点自然村。有条件的县市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三)努力拓宽网站的服务功能。2008年,在充实完善网站功能的基础上,要努力拓宽“数字乡村”网站功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服务“三农”的作用。一是认真做好各部门“数字乡村”子网的开发和建设,力争2008年实现与“数字乡村”各级网站的链接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三是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四是进一步深化各级网站建设,在相关栏目上办出特色和亮点,充分展示、宣传地方特色和风貌。五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以多种手段和方式搞好信息服务。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一些新型市场主体的组织形式和“数字乡村”信息服务站结合起来,作为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有利于加快信息进村入户,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三、建立健全网站的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确保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2008年,各县市要积极探索并建立“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维护“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后续管理工作,把建立健全各级网站管理办法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抓好抓实。
(一)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省农信办已拟定了《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办法》报省政府审定,近期即将下发执行。届时州农信办将根据省的办法要求相应地制定出《德宏州“数字乡村”网站管理办法》,各县市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监督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力度,实现网络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确保数据安全。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做好计算机病毒防护工作。
(三)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各级政府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信息报送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制,落实信息报送员,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真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体系是“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关键和重要保障。2008年,各县市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7)134号)和《德宏州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德宏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信息网络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德农信(2007)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村信息体系建设,进一步稳定机构,推进管理方式,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快速、有序推进,逐步形成覆盖州、县市、乡镇、村委会、自然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生产经营大户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体系。
(一)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县市、乡镇还未建立信息服务中心(站)的要以现有农业部门的农经、农科体系为基础,进行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充实,抓紧组建农业和农村信息机构,并解决相应的工作条件,做到有工作机构,有办公地点,有配套设备,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
(二)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建设。各级要根据实际,配备好专兼职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县市级要有专门机构和队伍,乡镇级要设立不低于2名专兼职信息员,有条件的村要设立兼职信息报送员1名。
(三)加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各县市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大专兼职信息服务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一支业务熟悉,勤奋敬业的专兼职信息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加大信息向农民、农村和各类企业延伸和辐射的力度。待省对地州开展视频制作培训后,州将及时对视频制作开展专项培训。
五、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落实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各县市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设备维护管理、数据采集更新、人员培训等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针对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特殊省情和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努力开创全州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