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郑政[2008]6号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控制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07)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若国家新增考核指标,本办法也将相应增加。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以各县(市)、上街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简称目标责任书)或者市政府下发的污染减排文件为依据。
巩义、中牟2个扩权县(市)的考核按照《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试行)》执行。
关联法规:
第四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政府应依据市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制定本辖区的年度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并于当年2月底前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各县(市)、区政府依照国家、省发布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以及市政府的相关要求,负责建立本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简称“三大体系”)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及时调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信息。
关联法规:
第六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监测办法、核查办法、核算细则以及我市制定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机构的设立情况,“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县(市)、区有关“三大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或竣工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当地政府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督查报告进行评定;
(四)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制定情况和日常信息数据的调度情况。根据是否按照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年度污染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等进行评定。
第七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包括减排核查和年度考核。减排核查结果参与年度考核计算。
减排核查分为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日常督查重点督查工程治理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结构减排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效果;定期核查采用资料审核和现场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半年核查和年度核查。
第八条 对各县(市)、区政府落实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的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工作,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
各县(市)、区政府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分别于每年7月1日前和次年1月1日前向市政府报告半年和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自查报告,并抄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各县(市)、区政府半年度和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情况进行核查。
第九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统计、市政和监察部门,对各县(市)、区政府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采用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省对我市年度污染减排项目的核查、抽查结果自动纳入市对相应县(市)、区的考核结果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未达到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以及考评分值不及格的县(市)、区,认定其为未通过年度考核(未通过年度考核是指: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有一项指标未达到年度减排目标要求者;2.考评分值低于60分者)。
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政府应在1个月内向市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条 经市政府审定后的考核结果,交由人事组织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市政部门、财政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进行表彰奖励;对未通过考核的县(市)、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暂停该县(市)、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撤销该县(市)、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
对未通过年度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未按要求建设必需的污染治理设施及采取有效措施减排的,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关联法规:
第十一条 对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县(市)、区,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需报经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统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评定采用量化计分方法(量化计分方法见附件)。依考评分值由高到低顺序,公布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同时公布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计分办法
围绕完成总量减排的年度目标,并做好其他环保重点工作,设置考核计分满分100分,分为4项:
1.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50分);
2.治理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3.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4.污染减排其他任务完成情况(10分)。
一、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50分)
依据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对照实施的治理工程减排项目、结构调整减排项目、监督管理减排项目清单逐项核算,并汇总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总量,减排总量在扣除新增量后满足年度减排目标要求的得50分,否则直接认定其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不再往下计算考评分值。
二、治理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8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计4分,未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时,未建成1家扣2分,扣完为止;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4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被核查发现有不正常运行的,每家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注:不正常运行情况的判定按照《“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执行,下同)。
(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8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建设任务的,计4分,有1家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未建成,扣2分,扣完为止;已投入运行的燃煤电厂脱硫工程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4分,发现有不正常运行的,每家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
(三)企、事业单位污染减排工程(4分):按照要求建成污染减排工程的,计2分,有1家污染减排工程未建成,扣0.5分,扣完为止;建成的污染减排工程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2分,发现投入运行的污染减排工程有不正常运行情况的,每家每次扣0.2分,扣完为止。
三、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一)按照要求完成年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计10分,规定任务中有一项任务被认定未完成的,得0分。
(二)完成污染减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中企业关停、淘汰任务的,计10分,有未关停、未淘汰情况的或者其完成结果达不到结构调整减排标准要求的,发现1家扣3分,扣完为止(注:结构调整减排标准执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中的相关规定)。
四、污染减排其他任务完成情况(10分)
(一)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运行情况(3分):督查核实当地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计3分,日常督察中发现“三大体系”未能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一个体系即扣1分,扣完为止。
(二)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同时环境质量改善的,计2分。
(三)污染减排能力建设(2分):设立专门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日常办公机构,有人员编制且能保证污染减排管理工作需要的,计1分;有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能够保障减排工作正常开展的,计1分。
(四)规范编制并按时报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的,计1分。
(五)按照要求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的,计2分。
(六)有下列情形的,进行分值扣减,扣减总分值不得超过10分:
1.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后出现污染反弹的,扣3分;
2.所辖行政区域新建项目违规问题突出(未批先建、建非所批、“三同时”执行率低等),扣3分;
3.所辖行政区域有因环保问题被“区域限批”的,扣3分;
4.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或者在减排信息资料调度中弄虚作假的,扣2分;
5.所辖行政区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扣5分;
6.未按照要求完成其他年度重点环保工作的,扣2分。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发布文号: 郑政[2008]6号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控制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07)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若国家新增考核指标,本办法也将相应增加。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以各县(市)、上街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简称目标责任书)或者市政府下发的污染减排文件为依据。
巩义、中牟2个扩权县(市)的考核按照《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试行)》执行。
关联法规:
第四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政府应依据市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制定本辖区的年度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并于当年2月底前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各县(市)、区政府依照国家、省发布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以及市政府的相关要求,负责建立本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简称“三大体系”)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及时调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信息。
关联法规:
第六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监测办法、核查办法、核算细则以及我市制定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机构的设立情况,“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县(市)、区有关“三大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或竣工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当地政府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督查报告进行评定;
(四)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制定情况和日常信息数据的调度情况。根据是否按照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年度污染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等进行评定。
第七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包括减排核查和年度考核。减排核查结果参与年度考核计算。
减排核查分为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日常督查重点督查工程治理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结构减排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效果;定期核查采用资料审核和现场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半年核查和年度核查。
第八条 对各县(市)、区政府落实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的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工作,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
各县(市)、区政府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分别于每年7月1日前和次年1月1日前向市政府报告半年和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自查报告,并抄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各县(市)、区政府半年度和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情况进行核查。
第九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统计、市政和监察部门,对各县(市)、区政府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采用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省对我市年度污染减排项目的核查、抽查结果自动纳入市对相应县(市)、区的考核结果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未达到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以及考评分值不及格的县(市)、区,认定其为未通过年度考核(未通过年度考核是指: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有一项指标未达到年度减排目标要求者;2.考评分值低于60分者)。
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政府应在1个月内向市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条 经市政府审定后的考核结果,交由人事组织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市政部门、财政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进行表彰奖励;对未通过考核的县(市)、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暂停该县(市)、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撤销该县(市)、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
对未通过年度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未按要求建设必需的污染治理设施及采取有效措施减排的,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关联法规:
第十一条 对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县(市)、区,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需报经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统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评定采用量化计分方法(量化计分方法见附件)。依考评分值由高到低顺序,公布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同时公布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计分办法
围绕完成总量减排的年度目标,并做好其他环保重点工作,设置考核计分满分100分,分为4项:
1.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50分);
2.治理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3.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4.污染减排其他任务完成情况(10分)。
一、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50分)
依据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对照实施的治理工程减排项目、结构调整减排项目、监督管理减排项目清单逐项核算,并汇总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总量,减排总量在扣除新增量后满足年度减排目标要求的得50分,否则直接认定其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不再往下计算考评分值。
二、治理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8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计4分,未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时,未建成1家扣2分,扣完为止;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4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被核查发现有不正常运行的,每家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注:不正常运行情况的判定按照《“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执行,下同)。
(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8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建设任务的,计4分,有1家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未建成,扣2分,扣完为止;已投入运行的燃煤电厂脱硫工程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4分,发现有不正常运行的,每家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
(三)企、事业单位污染减排工程(4分):按照要求建成污染减排工程的,计2分,有1家污染减排工程未建成,扣0.5分,扣完为止;建成的污染减排工程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2分,发现投入运行的污染减排工程有不正常运行情况的,每家每次扣0.2分,扣完为止。
三、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一)按照要求完成年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计10分,规定任务中有一项任务被认定未完成的,得0分。
(二)完成污染减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中企业关停、淘汰任务的,计10分,有未关停、未淘汰情况的或者其完成结果达不到结构调整减排标准要求的,发现1家扣3分,扣完为止(注:结构调整减排标准执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中的相关规定)。
四、污染减排其他任务完成情况(10分)
(一)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运行情况(3分):督查核实当地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计3分,日常督察中发现“三大体系”未能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一个体系即扣1分,扣完为止。
(二)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同时环境质量改善的,计2分。
(三)污染减排能力建设(2分):设立专门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日常办公机构,有人员编制且能保证污染减排管理工作需要的,计1分;有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能够保障减排工作正常开展的,计1分。
(四)规范编制并按时报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的,计1分。
(五)按照要求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的,计2分。
(六)有下列情形的,进行分值扣减,扣减总分值不得超过10分:
1.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后出现污染反弹的,扣3分;
2.所辖行政区域新建项目违规问题突出(未批先建、建非所批、“三同时”执行率低等),扣3分;
3.所辖行政区域有因环保问题被“区域限批”的,扣3分;
4.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或者在减排信息资料调度中弄虚作假的,扣2分;
5.所辖行政区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扣5分;
6.未按照要求完成其他年度重点环保工作的,扣2分。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