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商政办发[2008]6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商洛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商洛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
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预防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精神和《陕西省贯彻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五年(2006---2010)。
一、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震情形势
防震减灾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2002年撤地设市后,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市、县区政府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市地震局承担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行政职能,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所提高。重新修订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印发了《商洛市工程建设抗震设防管理办法》。各县区政府在科技部门设立地震办公室,建立了地震灾情速报、地震知识宣传、地震异常测报“三网”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和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与目前防震减灾工作能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地震工作机构和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地震部门管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法定职责有待落实;基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偏低;城镇和农村私人建房抗震能力差,已成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最薄弱环节,防震减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震专家根据初步总结的地震活动轮回规律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将会有所增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地震活动的主要地区在我国西部。因此,各级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二、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经济建设同防震减灾工作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我市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2010年,初步建立起我市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到2020年,实现地震监测工作网络化,震害防御工作法制化,地震应急工作社会化;市县城区能够抗御5级左右地震。努力做到长期地震预测更加科学,中期地震预测准确率提高,短临地震前兆能及时上报,地震应急能力有所增强。地震行政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较差,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必需抓住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作为同级政府主管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能部门,按照《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以及政府赋予的管理职能,理顺地震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努力提高地震应急决策能力,当发生破坏性地震时,能够迅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系统,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逐步更新陈旧的地震观测手段和监测仪器,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积极发挥地震“三网”联络员在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和地震短临异常测报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对我市及邻近地区发生的重要地震事件能及时向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到2010年实现商洛境内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对3级以上地震能作出震情速报。
3、切实保障城乡建筑地震安全
依法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较为完善的抗震设防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使用规定,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落实好《商洛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各项措施,确保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和安全。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村镇民居建筑抗震设防的服务宣传,引导私人建筑进行抗震设防。
4、努力加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和需要,“十一五”期间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发生破坏性地震时,能够有效地协助政府进行抗震救灾;建设市县区之间的地震信息上报系统,争取实现地震信息资源共享。
四、实现规划的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县区地震部门会同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依法编制修定防震减灾规划。各级财政部门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并做到逐年增长,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
2、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市县区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和落实本级防震减灾规划,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会议,研究、协调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安排重要工作事项。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日常防震减灾工作。各级政府根据人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落实工作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震前防御和震后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3、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建设
根据陕西省“十一五”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和《陕西省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十一五”期间积极争取省地震局投资,改建洛南卫东地震前兆监测台,在商州建设强震监测台,在柞水、洛南建设GPS观测站,市地震局完成地震信息节点建设。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与省地震局实现地震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远程数字传输,对全市震情进行实时监测。各县区地震办完善通信设施,更新计算机地震通信软件,实现与省市地震局内部通信网联接,形成全市自上而下的地震通信网络。
各县区改造群测前兆手段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观测条件和环境,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精度高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逐步更新现有观测手段。市地震局配套观测仪器,支持柞水县新建地震测报站,为山阳中学测报站和镇安测报站增建断层气观测手段。市县区依法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
4、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管理
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性措施。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以城市建设为重点,重大建设工程、次生灾害源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必须经过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都能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进行抗震设防,不得随意降低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发改、城建等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切实把地震部门确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凡没有经地震部门审批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发改部门不予批准备案,建设部门不予批准施工。
积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结合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地震、城建等部门要为民居示范工程免费提供抗震设防知识图册,宣传引导农民和城镇居民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对在地震烈度六度以上地区建房,地震、城建部门要严加管理和监督。
地震部门工作人员要熟悉防震减灾“一法五例八规章”,把学习贯彻执行国家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法规作为必修课。严格执法程序,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5、落实破坏性地震应急措施
市县区政府及其主要工作部门依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有关规定,及时修订和完善本级政府和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组建高效的指挥决策机构和拉得出、用得上的应急抢险救灾队伍;重点抓好地震、民政、建设、通讯、交通、电力、公安、消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武警和驻军在抢险救灾中的骨干作用;做好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等物品的筹集和供给方案。配置适合地震应急现场工作的通信工具,使震情和灾情信息能够快速传递。
在市、县城区规划地震应急避险疏散场地,并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地震部门协助本级政府制定城区人员应急避险疏散方案。按照全省“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项目要求,由市本级财政落实配套资金,在省地震局支持协助下完成市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联动工程建设,努力做好历史地震资料、前兆监测资料、地震现场工作资料数据库建设,确保能够随时提供比较准确的地震应急工作信息。
6、加大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力度
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做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贯穿社会经济工作各方面,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使广大群众掌握防震、避震、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广大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制,不失时机地做好常规宣传、应急宣传和震后宣传。完善丹凤中学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各县区至少建立一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学校。教育、卫生部门要会同地震部门定期组织中小学师生和医务人员进行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和医务人员的避震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7、充实防震减灾专业人才
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法规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设置要求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陕政发[2005]3号)精神,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机构,配备地学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