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九府厅发[200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市地震办《关于贯彻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二OO五年一月十日
附:关于贯彻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意见
九江是我省最重要的地震防区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五十四个设防城市之一。全市所有的县市区都在六度设防区内,这在全省也是唯一的。全市境内有多条地震断裂带穿过,有些还比较活跃,近十年内,我市发生过两次4.0级以上的地震,这在中部内陆城市也是不多见的。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概况而言,就是两个“不相适应”:目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与其在全省的重要位置不相适应,人、财、物的投入与这项工作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如不及时跟进,必将影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影响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目标的实现。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开的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对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里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机构职能,健全工作网络。九江市人民政府地震办与九江地震台合署办公,赋予其行使防震减灾管理职能。市规划委员会增加地震部门为成员单位,地震专家进入计委设审专家库,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请地震部门有关专家参与。县区工作机构按省政府要求已经成立机构的不变,没有成立机构的在科技局挂牌赋予职能,明确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专职工作人员。
2、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尽快促成“赣北地震监测中心”的建成。监测是地震工作的基础。“赣北地震监测中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已列入本届政府“五十崛起”工程项目,要求2005年4月完成主体,六月交付使用,形成我省的又一区域台网,填补我市网络监测手段的空白,使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和提高。
3、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我市公共安全体系,建立防震减灾预警机制。一季度召开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预案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总结经验,调整应急预案,部署2005年工作。市防震应急指挥中心要尽快与省指挥中心接轨,争取2005年底前投入使用。各县也必须尽快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4、加大投入,确保防震减灾机制能正常运转。适当增加地震事业和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加大对地震系统的高科技投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各县要将防震减灾事业费纳入2005年度财政预算。
5、加强法制建设,进行全市防震减灾执法大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颁布实施了7年。省人大将就执法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为迎接全省执法大检查,近期将组织一次对我市各县的防震减灾执法大检查,推动恢复建立我市地震工作网络和体系,以利于这项工作今后的发展。2005年5月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将这项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市地震办
发布文号: 九府厅发[200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市地震办《关于贯彻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二OO五年一月十日
附:关于贯彻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意见
九江是我省最重要的地震防区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五十四个设防城市之一。全市所有的县市区都在六度设防区内,这在全省也是唯一的。全市境内有多条地震断裂带穿过,有些还比较活跃,近十年内,我市发生过两次4.0级以上的地震,这在中部内陆城市也是不多见的。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概况而言,就是两个“不相适应”:目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与其在全省的重要位置不相适应,人、财、物的投入与这项工作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如不及时跟进,必将影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影响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目标的实现。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开的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对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里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机构职能,健全工作网络。九江市人民政府地震办与九江地震台合署办公,赋予其行使防震减灾管理职能。市规划委员会增加地震部门为成员单位,地震专家进入计委设审专家库,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请地震部门有关专家参与。县区工作机构按省政府要求已经成立机构的不变,没有成立机构的在科技局挂牌赋予职能,明确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专职工作人员。
2、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尽快促成“赣北地震监测中心”的建成。监测是地震工作的基础。“赣北地震监测中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已列入本届政府“五十崛起”工程项目,要求2005年4月完成主体,六月交付使用,形成我省的又一区域台网,填补我市网络监测手段的空白,使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和提高。
3、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我市公共安全体系,建立防震减灾预警机制。一季度召开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预案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总结经验,调整应急预案,部署2005年工作。市防震应急指挥中心要尽快与省指挥中心接轨,争取2005年底前投入使用。各县也必须尽快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4、加大投入,确保防震减灾机制能正常运转。适当增加地震事业和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加大对地震系统的高科技投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各县要将防震减灾事业费纳入2005年度财政预算。
5、加强法制建设,进行全市防震减灾执法大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颁布实施了7年。省人大将就执法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为迎接全省执法大检查,近期将组织一次对我市各县的防震减灾执法大检查,推动恢复建立我市地震工作网络和体系,以利于这项工作今后的发展。2005年5月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将这项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市地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