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0年07月23日15:31:59
发布部门: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扬府办发[2006]1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六年十月三十日
扬州市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扬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是扬州实现“两个率先”不可忽缺的现实和潜在力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培育、发挥好青少年的优势和作用,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青少年是7―35周岁的社会群体。本规划是我市“十一五”期间青少年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和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从2006至2010年。
第一章 形势和要求
一、“十五”发展成就
“十五”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日益成为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支朝气蓬勃的重要力量。
1、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少年,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少年,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塑造青少年,用科学发展观引导青少年,着力培育具有高尚情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扬州人。全市各类优秀青少年典型不断涌现,各种先进事迹层出不穷。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体验教育、快乐成长等品牌活动汇聚成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2、青少年工作全面活跃。青春创业人物风起云涌,青年文化行动精彩纷呈,青少年人才开发逐步深入。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志愿服务大潮涌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稳步发展,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强势推进。
3、青少年事业纵深推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五期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3%。希望工程硕果喜人,共筹集资金31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2所,受益青少年达1600人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4、青少年组织逐步完善。青联组织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新格局,并不断向社区、街道、乡镇、行业系统、大型企业延伸。共青团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和优化。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社团快速发展,社团活动丰富多彩。非公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城市社区等领域青少年组织发展态势良好。城乡社区青年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有新的进展。
“十五”以来,我市青少年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与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青少年发展政策法规需进一步完善。以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青少年维权为优先领域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够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保障还不能满足青少年在教育与培训、就业与创业、健康与休闲、流动与迁徙、学习与交流、参与与影响、维权与保护的发展需要。二是青少年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复杂化、多元化与功利化倾向;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健康意识、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众媒体和现代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有所增加。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三是青少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为青少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青少年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目前,扬州市区现有的少儿活动阵地大都规模小、功能少、设施差、档次低,无法满足全市青少年和广大市民更新、更高的文化活动需求,市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还是空白。
二、发展要求
1、面临经济全球化,青少年事务需要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知识化改变了青少年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对地方青少年事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以往相比,青少年希望拥有更为健康的生存空间,更为多样的发展机会、更为务实的价值追求和更为高效的保障平台。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事务更多地局限于青少年工作范畴,青少年发展的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要不断创新观念,拓展视野,顺应青少年事务发展的时代潮流。
2、推进“两个率先”,青少年事务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推进扬州“两个率先”,对青少年事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和公共管理是政府转变职能,增强责任,提高行动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关系青少年发展的教育、就业、文化、人事、住房、医疗、福利等公共政策和规章制度仍然不够系统,部分政策和规章制度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因此,这不仅使青少年融入社会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受到一定程度制约,而且使青少年的整体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平台。
3、实现全面发展,青少年事务需要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青少年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和组成部分。多年来,各级政府对青少年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青少年事务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然而,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青少年的现实需要相比,无论是青少年事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青少年事务的保障机制建立,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公共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公益投资和捐助,为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扬州青少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把青少年发展作为推进“两个率先”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一个以青少年发展为主体,以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和青少年维权为优先领域、以青少年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青少年政策、组织和环境为保障平台的青少年事务新格局,为实现扬州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基本原则
1、率先发展、青年为先。
紧扣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主题,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坚持“率先发展、青年为先”原则,将青少年发展与国家发展、青少年优势与国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发挥青少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创新和促进作用。
2、育人为本、以德为先。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三创”为核心的新扬州人精神,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全面素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扬州人。
3、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确立政府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青少年发展的科学规划、体系构建、环境优化和社会宣传,充分发掘、利用和整合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信息网络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吸引、鼓励全社会普遍关心、支持青少年事业发展,增强青少年事务的公共责任。
4、法规推进、政策保障。
始终将青少年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在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中进一步体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人才开发、政治参与、阵地建设、权益维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内容。加快地方政府研究与制定青少年事务具体政策的进程,形成具有扬州特色、体现青少年特点的较为完善的青少年事务保障体系。
第三章 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扬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扬州青少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把青少年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和组成部分,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两个率先”这一主线,以“创业致富?创新成才?创优发展”为青年发展主题和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少年发展主题,推进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青少年维权三大优先领域,构建青少年组织、政策和环境三大保障平台,实施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青少年“三创”战略推进工程三大工作重点,逐步形成以青少年发展为主体的青少年事务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能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扬州人,为实现全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青少年发展整合为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和青少年维权三大优先领域。青少年开发突出政府的公共责任,青少年参与强调青少年的公民责任,青少年维权关注社会责任。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三大优先领域、构建三大保障平台、实施三大重点工程。
(一)推进三大优先领域: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和青少年维权
1、青少年开发。通过教育与培训、就业与创业、交流与交往等多种途径,将青少年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使青少年人才成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把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建设放在青少年人才开发的首位,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国情形势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创业创新教育。抓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个重要环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合理安排青少年教育内容,重点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从培养爱国情感、远大志向和优良习惯三个方面,全面加强青少年,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重点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设立“扬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奖”。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公共责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水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九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中小学校要将健康教育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每个中小学校要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健康咨询室(辅导室)。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教职工编制总数内,按师生比1:3000―4000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内容要纳入教育规划和年度考核标准。青少年比较集中的社区要设立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站。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青少年“三创”精神和能力。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社会为契机,培养青少年学习研究兴趣和“三创”精神与能力。大力选树与表彰青少年优秀学习典型、创业典型、创新典型和创优典型。广泛开展青少年读书竞赛活动,营造浓郁的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和善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成立青少年终身学习专家辅导团,为青少年荐书、评书和解惑,帮助青少年学有所成。建立由家庭、学校、社区和青少年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终身学习成长论坛”,就终身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难题进行对话和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建立青少年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区,拓展学习与交流途径。规范青少年教育培训市场。实施城乡青少年终身学习手拉手1+1互动计划(每天独立学习1个小时,与结对农村青少年或城市青少年网络交流每周1次)。
(3)促进充分就业,加快教育制度和就业辅助制度对接,控制城镇青年失业率。加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衔接,推动教育制度和就业辅助制度整合,将城镇青年失业率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促进青年就业与创业。关注青年学生初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贯通大学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规范青年人才就业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逐步推行青年劳动预备制度、岗前培训与资格认证制度、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职业岗位见习制度,职业生涯规划与导航制度,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失业援助制度和再就业激励制度。到2010年,建立和扶持全市各类青年职业见习基地200个。加强青年尤其是困难青年和残疾青年的就业指导和援助。实施紧缺中高级技能青年人才培训计划和复合型青年人才拓展计划。充分发挥社区在促进青年就业中的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激励青年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青年创业园,并配套设立青年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青年创业连锁服务中心、青年创业联盟,逐步形成与完善青年创业辅导、风险投入、金融贷款、人才培训、政策优惠、产业服务、典型示范和舆论支持的灵活创业激励机制。开展大学生青年创业计划大赛。深化大中小学生艰苦创业教育。重点开展扬州市青年就业与创业促进行动。每年,由政府表彰10名青年创业年度先锋人物,并开展青年创业周宣传活动。将城镇青年失业率列入政府统计序列和约束性指标。建立城镇青年失业预警机制。“十一五”期间,城镇青年失业率控制在10%以内。
2、青少年参与。青少年参与类型主要有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平安扬州”、“法治扬州”、“文化扬州”、“绿色扬州”、“诚信扬州”建设。重点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扬州“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内涵。无论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是发展新型工业化,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都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和增加收入的机会。根据产业结构发展要求和农村青年致富成才需求,始终将农村青年的流动就业和回乡创业放在突出位置,在促进全市实施农民大转移工程和农民大培训工程中,着眼培养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和会经营的新一代青年农民。继续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区域输送和吸纳活动,并不断规范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机构。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实用技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培训培养,提高他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和城市青年下乡就业。继续鼓励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动员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青年投身基层,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要通过有计划的挂职锻炼、定点调研和岗位见习等途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参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呼唤青少年发挥创新优势和创造活力,在投身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作为扬州深入推进科教兴市的首要任务,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重点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青年在产学研一体化中,参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型能源技术、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和技能提升,为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贡献才智。通过青少年人生职业规划和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少年参与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扬州制造”向“扬州创造”转变。积极支持大学生开展“挑战杯”活动。引导和培育青年创新文化,设立扬州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组织青年科技创新博览会,为青年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实践机会。提高青年创新人才在三大产业从业青年中的比例和贡献率。建立一批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为各类青少年施展才华提供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力争建立有规模、有效益、有影响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15个。
(3)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和扩大政府依法行政和公共管理的青年群众基础,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通过公共对话机制,使青少年有组织地参与社会重大决策的讨论与制定,探索青少年事务听证制、咨询制、评议制和公示制,激发青少年参与民主政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政治参与水平和能力,鼓励年满18岁的青年参加各级人大代表选举。充分发挥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快与规范青年社团的发展,发挥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青创会和青基会在青少年中联系广泛的优势和作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志愿活动在城乡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和广泛影响。建立学生、教师向社区报到制度。支持全面推行志愿者行动服务资格认证制度和注册、备案制度。建立政府鼓励、法律保障、机构主导、企业支持、社区协同的网络化运行机制,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舞台。全市青少年注册志愿者比例达到城区人口总数的8%。加强与国际志愿组织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共青团组织继续开展“绿色扬州*青春行动”、“平安扬州*青春行动”、“文化扬州*青春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动员和支持社会各界深化和规范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关怀与帮助青少年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3、青少年维权。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保障特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青少年孤儿、残疾青少年、家庭困难青少年、失业家庭青少年和农村女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享有公平合理的教育、就业、服务和社会福利权利。健全与完善社会救助网络,为特殊青少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社会流浪青少年提供及时援助,为残疾青少年提供公平机会。为特殊青少年开展“阳光使者青春行”爱心关怀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专业人才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指导和培训。建立青少年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机制。
(2)建立健全青少年维权机构社会化网络。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学校与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在相关组织和社区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全市所有街道要配备专职或兼职青少年社区工作人员。建立青少年权益保护监察员制度,增强社会共同责任。
(3)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和自护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法律意识。家庭要从小开始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依托少先队组织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学校、社区和其他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普法教育和科学教育,使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和科学武器保护自身权利与安全。大众传媒要秉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坚持职业道德,承担社会公共责任,注重青少年的正面舆论引导。
(4)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建立青少年罪错社区缓释与自我救治柔性处理机制。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到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新高度,并从社会安全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遏制青少年犯罪低龄化与团伙化态势,减少青少年参与社会恶性犯罪与重大案件的比例,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幅度上升趋势,将未成年人犯罪占成年人人口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预防因吸毒、药物滥用、艾滋病恶性传播、网络沉迷综合症、心理与性格障碍和生活贫苦等因素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建立青少年罪错缓释与自我救治柔性处理机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推进学校、社区和家庭互动的青少年轻微犯罪与行为偏差社区补救与矫正制度。创建人性化的少年法庭。控制和减低青少年犯罪率。
(二)构建三大保障平台:政策平台、组织平台和环境平台
1、青少年政策平台。青少年发展政策是社会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教育政策、财政政策、人事与劳动政策、文化政策、福利保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1)教育政策。始终将青少年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以素质教育和体验教育为核心,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横向联合,市场需求、中介协调、学校(机构)供给有效对接的新机制。重点研究制定促进城乡青少年、特殊困难青少年公平接受教育的公共政策。研究制定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系和责任合理分配比例的教育政策。研究制定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团体、个人参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公共政策。
(2)财政政策。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步扩大对青少年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每年从政府彩票发行的收益中,专项安排一定的比例作为青少年发展公益基金,支持青少年发展的基地、队伍和组织建设。以促进就业、激励创业和鼓励成才为青少年发展重点,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补助,以及降低创业门坎、适当放宽融资限制等组合经济手段,调动青少年自主创业积极性和社会其他经济组织、中介组织与非赢利组织帮助青少年就业创业的主动性。重点研究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体面就业、激情创业和创新成才的公共财政保障政策和社会多元化投资、捐助激励政策。
(3)人事、劳动政策。促进充分就业,高度重视青少年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素质拓展,以及青年人才市场与中介组织的培育。全面推行青少年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职业技能竞赛升级制度。促进户籍、人事等管理制度改革,加快青少年人力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青年人才和海外青年人才流动的法治管理、组织引导和权益保护,为建立扬州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与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合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重点研究制定促进青少年人才要素流动、汇聚和激励政策,贯通大学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割,共享知识信息和成长机会,统筹青少年人才的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
(4)文化政策。研究制定青少年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和青少年文化基础设施投资鼓励政策,不断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加快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动基地、舆论基地、娱乐休闲基地、网络基地规划建设步伐。依托各类文化基地,充分运用历史优秀文化遗产和改革开发生动题材,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全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成年青年人优惠开放。鼓励投资机构、创作机构和传媒机构制作、传播青少年题材的优秀作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增加青少年公益广告的播(刊)发时间与频率,严禁利用未成年人制作、刊播商业广告。电视台、电台和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要及时开办青少年频道或栏目。
(5)福利保障政策。采取公平合理的青少年福利保障政策,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加大区域内反贫困措施,着力消除区域内城乡青少年身份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和身体健康歧视,加强对青少年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引导、关怀与救治,体现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在各项福利政策中,始终将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疾病预防保健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青少年爱情婚姻、计划生育、性健康、生殖健康、心理健康、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和药品滥用等特殊领域,通过动员全社会专业力量和志愿组织,加强科学指导、人文关怀和志愿服务。重点研究制定对青少年困难群体、残疾群体和特殊群体基本人权保障政策。
(6)法律法规。加快完善青少年事务地方性法规。将青少年事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纳入文明县(市、区)创建指标体系。建立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与完善青少年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专家咨询制、公众听证制、青少年反馈制、两会代表质询制和社会公示制。
2、青少年组织平台。青少年发展三大领域的推进,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和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事务新平台。
(1)完善青少年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开发性青少年组织体系。A、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公共责任。加强青少年事务的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在青少年事务领域的行动力和影响力,增强公共责任。成立“扬州市青少年发展协调委员会”,委员会主要领导由市领导出任,组成人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主要领导参加。下设扬州市青少年发展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市青少年事务进行统一研究、规划、部署、协调和考核。各县(市、区)政府成立相应青少年事务协调机构。有条件的乡镇、社区也可以成立相关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断建立健全青少年组织体系。建立青少年事务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和协调,授权群团组织承办有关青少年事务工作项目,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B、优化共青团组织布局,增强党群责任。支持共青团组织以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团支部和团委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整顿和建设,优化共青团结构和布局。重点加强开发区、街道团(工)委建设,积极探索在园区、社区、居民小区建团,大力推进社区团建工作。“十一五”末,促进城镇、街道、社区共青团组织实现全覆盖。继续夯实国有企业和学校团建工作。在调整、巩固现有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团建领域,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团途径与方式,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到2010年,促进60%的两新组织建立团组织。C、规范青少年社团建设,增强社会责任。青少年社团是政府联系青年、服务青年,转变职能的有效途径。调查表明,非公经济组织青年中64.4%的人希望能自愿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外企和个体私营企业青年的团队归属愿望更加强烈。规范青少年社团建设,扩大青少年事务的覆盖面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以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志愿者协会、青年商会建设为基础,大力支持和规范各类青少年社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指导和管理服务。“十一五”期末,建成和规范100个青少年社团。帮助社会人员创办各类服务青少年的社团和中介机构,民政部门在登记、注册、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并鼓励他们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
(2)培养和壮大青少年事务工作者队伍。根据青少年发展对青少年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要求,通过组织培养、公开选聘、社会招募等方式,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论扎实、工作高效的青少年事务专职和兼职工作者队伍。支持共青团组织进行全市各级基层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以街道团工委书记、乡镇团委书记、行政村团支部书记和国有企业团委(团支部)书记选配为重点,配齐配强基层团干部,不断壮大专职团干部队伍。支持共青团组织大力开展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团干部素质。支持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专职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财政、教育、人事、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经费、编制、社保等方面的保障。建立青少年事务工作者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十一五”期间,培训青少年事务工作者500名。动员和吸纳社会公众志愿参与青少年事务工作,至2010年,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公益精神、人数达2000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
(3)加强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场所、开发新的场馆,大力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创新基地和活动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服务青少年发展的重大场馆建设,特别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创业创新创优的人才基地和文化娱乐休闲的活动基地建设。整合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制定规范的管理措施,形成县(市、区)、社区统一的青少年活动基地网络,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教育、交流和文化等方面的有效服务。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投资机制,采取政府出资、企业捐助、社会赞助等形式,促进城乡社区“青年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建设青少年基础设施,向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工商、税务部门在工商登记、税务激励等方面给予扶持。
3、青少年环境平台。青少年发展三大领域的推进需要优化生存发展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形成和谐共生的环境平台。
(1)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优化制度环境。贯彻落实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涉及青少年事务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查监督,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拓宽青少年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途径和范围。针对违规网吧、不健康“口袋本”、摇头丸等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加大联合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和“禁毒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内容的出版物、电子信息和游戏软件产品。严格查处非法网吧。动员学校和社区“五老”人士、热心人士、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团体参与青少年事务工作。设立举报热线,成立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举报和快速受理机制。
(2)加强正确思想引导,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和推进青少年文化阵地、教育基地、传媒高地和社区示范窗口网络化建设。鼓励和扶持青少年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创作、编辑、出版、传播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视听产品、短信产品、电视节目。通过载体创新和传播渠道创新,选树先进典型人物,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青少年网络建设,大力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青少年网络技能培训认证,提高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3)发挥社区净化作用,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社会净化体系。宣传、推动、监督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让更多青少年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青少年重返课堂。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人生常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推进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帮助解决青少年学习做人的相关问题。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青少年文明社区活动场所和法律学校,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措施落实到社区。
(4)服务青少年现实需求,优化经济环境。建立一批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式”、小班授课等培训模式,提高青年就业创业技能。通过社会化运作,每年推出一批适合青年的就业创业项目。建立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运行机制,加强对不同创业青年的分类指导,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青年、农村青年劳动力和来扬州创业青年人才的服务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推动青年创业与政府就业工作紧密衔接。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培养青少年之间的互助精神。加强社会经济服务组织建设,实施区域救助,从资金、物资、文化等多方面援助社区和农村贫困青少年、残疾青少年。
(三)实施三大重点工程: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和青少年“三创”战略推进工程
1、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青少年活动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扬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各县(市、区)要基本建成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开发的社区要规划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创新基地和舆论基地建设和管理。各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和公共活动设施,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主题公园等,要进一步向青少年开放,并可实行免费或优惠。
“十一五”期末,县(市、区)各建成一座少儿图书馆。新开发的城乡社区要设立少儿书库或少儿阅览室。各类网站应开设青少年专题网页或专栏,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开办绿色连锁网吧。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兴建青少年主题公园、主题园区和主题街区。建立扬州市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基金,列入市财政专项。
2、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以公民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典型教育为载体,培养青少年优良习惯、健康心理和高尚品德。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分层推进体系,逐步实施家庭美德“温馨计划”、职业道德“伙伴计划”、社会公德“春风计划”。在大中小学校开设《公民课》。健全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建立中小学生团队“三纳入”工作体系。建立20家社区绿色连锁网吧,落实中小学校园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规定。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计划。策划开展重大节事活动。主流媒体开设青少年栏目和频道。每年出版20种重点青少年读物。规范互联网、手机短信内容、图片、影像和视频与游戏软件。设立扬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基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设立青少年公民论坛。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风尚社会监督员制度。
3、青少年“三创”战略推进工程。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能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扬州人为目标,分类实施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扬州市青年就业与创业促进行动、扬州市青少年人才开发行动,每年选树一批创业、创新、创优青少年先进典型,并由市政府表彰奖励。“十一五”期间,力争培养和造就10名省内有影响的创业风云人物、50名省内有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100名省内有影响的创优杰出人物。建立青少年“三创”战略推进工程基金,由市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第四章 规划实施和措施保障
一、加强公共管理
加强青少年事务的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在青少年事务领域的行动力和影响力,增强公共责任。成立“扬州市青少年发展协调委员会”,委员会主要领导由市领导出任,组成人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主要领导参加。下设扬州市青少年发展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市青少年事务进行统一研究、规划、部署、协调和考核。建立领导决策联席会议制度,由委员会主任召集,统筹协调青少年重大事务和活动。建立青少年事务目标管理制度,由委员会执行主任领导确定年度目标、制定年度计划、分解主要任务和落实责任部门。建立青少年事务领导责任制,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在青少年事务领域的公共责任和行动能力。
二、推进政策引导与保障
从教育政策、财政政策、人事政策、劳动政策、文化政策、福利保障政策等方面,始终将青少年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在地方性行政规章制度中进一步体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人才开发、政治参与、基地建设、权益维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内容,将青少年事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纳入文明县(市、区)创建指标体系。
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青少年事务的专项投入,并逐年增加。市级财政应根据青少年事务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青少年事务的重大项目建设,并将专项资金分别纳入相关职能机构的部门预算。每年从政府发行的彩票基金中,专项划拨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青少年事务发展。建立青少年事务多元化投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类组织、机构、团体、个人对青少年事务进行投资和捐助。加大对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学习基地、培训基地、创业基地、创新基地、活动基地、舆论基地、休闲基地的投入、资助和扶持,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化网络。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少先队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四、建立评估考核体系
整合共青团、高校、社会等方面专业力量,健全和完善扬州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与咨询机构。加快制定扬州市青少年发展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全市中心工作与重大战略部署,重点研究和把握扬州市青少年政治思想动态和生存发展状况,定期发布《扬州市青少年发展状况白皮书》。建立扬州青少年事务重大决策和项目专家咨询制,人大、政协代表质询制,社会公示制和青少年反馈制。建立扬州市青少年发展子规划年度执行、督查、评估制度,及时修正和报告规划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