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的通知

2020年07月20日20:21:19
发布部门: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云政办发[2004]144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4]25号)精神,促进我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旅游局提出的《云南旅游倍增计划(2004-201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 
 
云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但随着周边国家和国内各省市区都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加快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目前,全省旅游业正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巨大竞争压力。为确保云南旅游业在未来7年,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在西部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地位,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特制定《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 
一、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 
2004-2010年是实施《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关键七年。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关战略部署和要求,按照《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分期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目前旅游发展的实际,未来七年我省加快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如下。 
(一)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未来七年我省加快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建设“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要求,坚持“巩固、提高、开发、完善、创新”的方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养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为核心,以整合旅游行业、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产出效益,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推进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 
为进一步加快云南旅游发展,争取到20l0年初步实现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和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使旅游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必须保证今后七年云南旅游经济总产出规模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到2010年实现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因此,今后七年云南旅游发展的奋斗目标如下: 
“十五”期间的后两年,争取完全消除“非典”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旅游全面恢复与振兴。到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2%和22.5%;接待国内游客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7%和7.2%,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6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十一五”期间,要在“十五”基础上,实现全省旅游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l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超过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8.7%;接待国内游客7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6%和10.2%,旅游总收入达到62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比2003年翻一番,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三)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战略 
为加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到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实施精品名牌、市场多元化、对外对内开放、科技兴旅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在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优势,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力争经过5-10年时间,培育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节会赛事活动,提高云南旅游产品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在海外市场方面,形成以东南亚、日、韩、港澳台地区为基础,以欧洲、北美、澳洲客源市场为重点,以南亚、南美、非洲市场为补充的多元化海外客源市场格局;在国内市场方面,形成以周边省份、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市场为基础,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为重点,其他客源市场为补充的多元化国内客源市场格局,努力提高云南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占有率。 
——实施对外对内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我省对外对内开放的先导作用和“民间外交”伯特殊功能,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开放云南旅游市场,打破地区服务壁垒,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积极探索与周边省份和周边国家或地区建立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快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 
——实施科技兴旅战略。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密切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加大《云南旅游业“科技兴旅”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各要素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的步伐,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完善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云南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是开发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的开发是最有效的保护。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文物资源。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途径,建立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和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二、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加快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确保未来七年云南旅游发展倍增目标的实现,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以下战略重点的开发和建设,切实改善云南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增强云南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云南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一)抓好“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建设 
按照省政府已批准并下发的《云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l-2020年)》、《“十五”云南旅游发展计划》和六大旅游区区域发展规划,认真抓好“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建设。 
——继续抓好“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的建设。滇中的昆明、玉溪和楚雄三州市,要以巩固发展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乡村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加大以高尔夫球、自驾车、体育娱乐运动为主的康体娱乐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和完善会展基础设施,提升节会赛事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把“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际旅游地和我省连结海内外客源市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继续抓好“滇西北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建设。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州市,要紧紧抓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旅游开发与建设,把“滇西北香格里拉旅游区”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 
——加快“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滇东南红河、文山两州和曲靖南部地区、昆明的石林县,要依托石林、罗平、元阳梯田、彩色沙林、普者黑等旅游品牌,突出精品旅游产品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以喀斯特山水景观为主,以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和边境旅游为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和边境旅游产品。 
——加快“滇西南澜沧江一湄公河国际旅游区”的建设。滇西南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市,要抓住澜沧江一湄公河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以发展生态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水电工业旅游等为重点,加快澜沧江一湄公河黄金旅游线路的打造和推出,把滇西南建成我省面向东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国际旅游区。 
——加快“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的建设。滇西保山、德宏两州市,要充分发挥火山温泉、民族风情、边地文化和边境区位的优势,重点开发建设以温泉(SPA)度假、生态旅游为主的康体休闲度假产品和以民族风情、边地文化、珠宝购物、边境旅游为特色的跨国旅游产品,把滇西建成我省面向南亚、特色鲜明的重要康体度假和边境旅游区。 
——加快“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的建设。滇东北昭通市、昆明的东川区和曲靖北部地区,要以四川、重庆、贵州和省内游客为重点客源市场,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温泉度假、城市休闲、夏季避暑、大江漂流和自驾车旅游等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尽快建成云南又一个新兴旅游区。 
(二)开发旅游新产品,建设“六大旅游产品基地” 
依托“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建设,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开发品位高、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新产品。加大对民族风情、边境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康体娱乐、科考探险、文化旅游等八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着力开发建设“六大旅游产品基地”。 
1.开发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依托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新开发的休闲度假地,分三个层次培育和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加快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丽江玉龙雪山、大理、西双版纳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将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度假区。 
——加快腾冲、阳宗海、沪沽湖、普者黑等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将其培育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度假区。 
——建设和培育一批以满足省内居民城市休闲、节日度假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2.开发建设康体娱乐旅游基地。针对人们对康体娱乐旅游的新需求,开发和建设以高尔夫旅游为重点的康体娱乐旅游基地,提升云南康体娱乐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抓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加快高尔夫球场设施建设,推进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球协会的发展,培育有影响力的国际高尔夫赛事。 
——把红塔体育基地和海埂、呈贡等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成为国际体育名队训练基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体育运动队前来训练比赛,带动康体旅游的发展。 
——加快以禄丰中国恐龙乐园、抚仙湖北岸游乐城、嵩明国际赛车城等为重点的大型娱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改造、扩建和提升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曲靖影视城、昆明团结滑草场等一批康体娱乐设施。 
——策划和组织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大众参与性的康体娱乐旅游活动,不断开发和推出康体娱乐旅游新产品。 
3.开发建设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充分发挥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的良好区位优势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会展商务旅游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加快会展商务基地建设,争取在5-10年内把昆明、玉溪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会展商务旅游基地,把大理、西双版纳、腾冲、曲靖等建成次级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在重点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地着力发展一批中小型会展中心。 
——加大各种会展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逐步形成集展览、贸易、购物、住宿、餐饮、康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商务中心。 
——培育会展企业和中介组织,借鉴国际会展商务管理经验,加快会展专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会展商务组织管理水平。 
——加大会展商务促销宣传和会展招徕力度,大力开拓和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产品。 
4.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基地。依托云南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建设各种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把滇西北开发建设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热带雨林和森林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种类齐全的喀斯特景观,开发建设以石林、溶洞、峰丛、沙林、土林、火山、泥石流等为重点的地质科考科普生态旅游基地。 
——充分发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以版纳植物园和野象谷、云南野生动物园、维西萨马阁、昭通大山包等为重点的动植物生态旅游基地。 
5.开发和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基地。把加快云南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相结合,开发和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重点抓好云南民族村、版纳傣族园、德宏景颇风情园和丽江黄山乡、昆明团结乡、大理喜州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和建设。 
——重点抓好大理、景洪、瑞丽、丽江、香格里拉、沧源、西盟、腾冲、巍山、会泽等一批民族风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重点抓好一批以民族风情、民族歌舞和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和表演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对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 
——进一步提升和办好以“泼水节”、“三月街”、“火把节”、“三朵节”、“目瑙纵歌节”、“花脸节”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增强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加强对各种文物古迹、文化古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对各种文化、古迹、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不断提升云南旅游的文化内涵。 
6.开发和建设工农业旅游基地。依托云南的特色工业和农业,大力发展和培养一批工农业旅游基地。 
——建设工业旅游基地。突出红塔烟草旅游、云南红葡萄酒业观光、云南白药、澜沧江百里长湖水电工业旅游和个旧、东川矿业旅游等工业旅游基地的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组合观光游览线路。 
——建设农业旅游基地。重点抓好滇中花卉生产、罗平万亩油菜花观光、西双版纳天然橡胶园、思茅万亩茶园、蒙自万亩石榴园、洱海梅果等农业旅游基地的培育,展示农业栽培种植技术、农产品生产过程,运用丰富的花卉资源开展天然的美容健身项目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农家乐、民族村寨、生态文化示范村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三)强化旅游硬件建设,实施“八大旅游重点工程”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云南旅游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周边主要旅游接待国家和国内旅游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为加快发展,实现旅游倍增计划,必须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硬件建设,通过实施“八大旅游重点工程”,全面改善和提高云南旅游硬件设施条件和水平。 
1.实施旅游通达条件提升工程。重点抓好以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云南旅游的通达条件。 
——加快形成以昆明机场为门户枢纽,省内支线机场、小型旅游机场合理布局的机场体系。加快昆明新机场的建设,尽快启动红河机场、文山机场和腾冲机场的建设;加快发展以昆明为枢纽的国际航线,增加通航城市和航班密度,使昆明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空中门户枢纽。加大昆明、景洪、大理、丽江、芒市、香格里拉等国际口岸机场的建设力度,形成省内、国内和国际航空旅游环线。 
——全面提高贵昆、南昆、成昆铁路主干线技术标准,大力拓展铁路网规模,积极推进“泛亚铁路”云南段的铁路建设,尽快启动大理一丽江一香格里拉旅游铁路建设,加快贵昆、成昆复线建设的步伐。 
——按照国家国道主干线建设的要求,加快跨国、跨省区公路交通干线建设,重点抓好沪瑞公路、衡昆公路、二河公路以及思茅—小勐养、元谋—武定、螃蟹箐—元谋、小勐养—磨憨、澜沧江—临沧、祥云—澜沧江、麻柳湾—水富段等国道的建设。打通与周边国家和周边省市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大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连接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建设,构筑快捷、舒适、安全的旅游公路交通网络。 
——积极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水上通道及金沙江内河航道等水运通道建设,加大多国和跨区域水上旅游合作与发展的力度。 
2.实施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工程。 
——培育和建设以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高尔夫旅游、温泉度假、会展旅游为主的名牌旅游产品。 
——培育和建设石林、世博园、民族村、大理三塔、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腾冲地热火山、罗平九龙瀑群、陆良彩色沙林、抚仙湖水都、元阳哈尼梯田、丘北普者黑、禄丰中国恐龙园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 
——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培育10大名牌旅行社、20佳旅游饭店,做大做强世博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旅游企业。 
——培养百名优秀管理者,千名优秀导游和万名优秀服务人员,以此带动和提升云南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实施旅游厕所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旅游厕所建设标准和《云南省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落实全省三年内建设千座旅游厕所的计划。 
——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加快全省主要旅游集散地、旅游城镇、旅游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点)的旅游生态厕所建设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云南旅游厕所水平。 
4.实施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建设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促进我省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支撑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 
——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推进昆明、景洪、大理、瑞丽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完善和提高城市现代旅游功能为目标,推进丽江、玉溪、保山、曲靖、昭通、思茅、楚雄、潞西、安宁等城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以促进民族特色的城市化发展为特征,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依托,推进一批旅游强县的建设。 
5.实施旅游商品开发工程。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进一步提高来滇旅游者的消费水平。 
——大力开发各类旅游商品。重点开发包括矿物、古生物化石仿制品,历史文物仿制、复制及各种变形制品,民族民间生活和节庆用品、工艺品及旅游目的地纪念品,观赏性、食用性、药用性动植物商品,以及与旅游地相关的信息载体类图书、音像制品等。 
——建设一批旅游商品销售设施。围绕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全省主要旅游景区(点)建设一批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一条街;在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瑞丽、思茅、景洪、建水、蒙自等主要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旅游购物商场和较大规模的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在主要机场、车站、码头规划建立旅游商品免税购物店等,并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带动生产企业和千家万户开发、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 
6.实施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建设工程。构建具有信息咨询、旅游预定、投诉受理、紧急救援等多功能、高质量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体系,为游客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提升云南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省将按三个层次推进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推进旅游城市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主要以昆明、景洪、大理、瑞丽、丽江、玉溪、潞西、曲靖、楚雄、思茅等优秀旅游城市(包括待评)为主,建设综合性、辐射全省和重点旅游区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 
——推进旅游强县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主要以香格里拉、腾冲、罗平、建水、河口、会泽、丘北等重点旅游县为主,建设综合性、辐射本县和周边旅游区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 
——推进重点旅游景区(点)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凡是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点)都必须建设游客服务接待中心,3A级以下的旅游景区(点)可以建设游客服务接待点,提供相应服务。 
7.实施旅游安全救援建设工程。为进一步适应我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和提高旅游安全救援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内外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旅游安全救援建设工程的实施。 
——建立省、地、县三级“旅游安全救援指挥系统”,负责指挥协调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和旅游安全实发事件的救援工作。 
——建立以云南旅游救援中心为基础,公安、交警、卫生、外事、民航、铁路、医院、保险公司和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组成的“旅游安全紧急救援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旅游安全救援工作和旅游安全救援的善后处理等工作。 
——建立以救援中心、110、119、120、旅游投诉电话联动的“旅游安全救援报警系统”,负责接收和传递游客求救信息。 
——培训万名应急救援人员,对导游人员、酒店员工、景区(点)一线人员进行急救常识培训,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旅游基层应急施救队伍。 
8.实施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设旅游政务工作网,依托全省电子政务专用通道,构建省、地、县三级旅游行政业务管理网络平台并与国家旅游局、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联网,开发各种办公业务系统软件,逐步实现公文处理电子化、旅游统计自动化和网络会议视频化,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增强行业管理水平和行政决策能力提供现代化手段。 
——建设旅游行业管理网,通过研究和开发建设包括信息查询服务、政务信息发布、行业监督管理、业务网上服务等功能齐全、统一面向公众的旅游行业管理门户网络系统,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完善和发展旅游公众商务网,运用市场化手段,在原有云南旅游网(商务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旅游公众商务网中心平台和商务数据库,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覆盖面,建立包括综合信息查询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销售、网上招商引资、电子商务交易等功能在内的,面向国内外公众和旅游企业的电子网络综合服务系统。 
——建设旅游资源信息库,通过政务资源库、业务信息库、旅游资源库等建设,支撑“三网”信息基础平台的发展,为政府部门管理、旅游企业决策、公众查询及其它活动提供服务。 
(四)提升旅游“软件”水平,完善“七大旅游体系” 
针对云南旅游“软件”水平不高的客观实际,按照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目标,切实推进“七大旅游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云南旅游的“软件”水平。 
l.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体系的建设。抓住目前国内外加快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机遇,发挥云南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国际、国内和省内区域旅游合作,建设三大旅游圈。 
——积极推进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机遇,加快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孟中印缅区域旅游合作和云南—新马泰区域旅游合作等,努力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旅游圈。 
——大力发展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加强西南六省区七方旅游合作与交流,加大与周边省区旅游经济合作的力度,加快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推进滇桂黔粤琼“珠江流域旅游区”合作与发展,继续加强滇港、滇澳、滇沪旅游合作,努力构建面向国内重要客源市场的国内区域旅游圈。 
——努力促进省内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依托“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建设,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建立区域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打破地区服务壁垒,建设“无障碍旅游”,鼓励跨行政区域合作开发建设旅游景区(点),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六大旅游区和省内旅游环线,构建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省内旅游圈。 
2.推进旅游企业体系的建设。为增强云南旅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的规模效益,必须加快推进旅游行业整合,促进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和发展。 
——组建“旗舰”型旅游企业。以云南世博集团、云旅集团、云旅产业开发集团为基础,通过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重组,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 
——建立旅行社“批零体系”。通过对现行旅行社体制改革,形成“批零体系”的旅行社新体制,做大做强旅游批发经营商,由其主导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并以其为“龙头”形成旅游零售商网点,实现旅行社业务网络化经营体系。 
——推进旅游饭店连锁化经营。通过引进国内外著名饭店连锁集团,促进我省饭店品牌创建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旅游饭店连锁化经营和发展,不断提高旅游饭店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推进旅游交通联合化经营。以全省各地的旅游交通运输业为基础,通过股权收购、经营资质占股等方式,吸纳多种所有制成分的投资主体,建立统一管理、跨地区联合经营的旅游交通运输联合体。 
——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区域化发展。以名牌旅游景区(点)为龙头和核心,带动和整合周边或相关联的景区(点)、接待设施,组成区域化的旅游景区(点)集团,统一管理、规范经营、共同发展。 
——推进旅游导游公司化发展。积极推进导游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规范的导游服务、科学的导游管理,维护导游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导游人员的工资和社会福利,不断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3.推进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建设。为了实施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目标,必须加大实施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 
——明确国内外旅游市场目标,加大目标市场开拓力度,力争通过5-7年的开发,形成结构合理、客源充足的多元化客源市场结构。 
——完善云南旅游形象识别系统,进一步研究、提升和确定云南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建立健全云南旅游视听识别体系,培育和建设云南旅游形象宣传推广系统,进一步提升云南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加快构建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网络,依托我省和国家旅游局驻海外客源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办事机构,加强与有关国际旅游组织、旅游客源地的旅游部门、主要旅行商、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的合作,建立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网络。 
——建立“云南旅游推广促进会”,整合旅游、宣传、文化、新闻、广电、出版等资源,充分发挥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点)和民航、铁路、交通等企业在旅游促销中的作用,树立“云南团队”精神,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制定计划并开展统一的旅游宣传促销,形成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 
——修订完善《云南省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征收管理办法》,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开拓的资金投入,制定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和措施,建立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开拓客源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大对旅游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切实推进旅游经营活动标准化运用的进程。 
——根据加快我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快制定地方试行标准,探索建立我省地方旅游行业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实行标准化执行等级划分制度,并列入各级旅游部门年检考核内容。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组织,大力培养标准化人才,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的建设与发展。 
5.推进旅游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针对我省旅游执法监督体系簿弱的状况,进一步加强旅游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旅游执法干部的法律培训,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行政执法,对涉及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要举行听证制度等,及时高效地办理旅游行政复议案件,严肃处理各种违规旅游执法行为,形成良好的旅游执法监督环境。 
——完善健全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以旅游执法机构为基础,发挥公安、交警、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切实做到依法治旅,维护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 
——加大旅游执法监督的力度。认真抓好旅游相关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强化投诉转办制度,及时受理游客投诉,进一步完善旅游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各种违法案件的公开透明程度,树立良好的旅游执法权威。 
6.推进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大力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创建高水平的旅游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高、中、初级相结合的国民旅游教育体系的完善,加快省、地、企业三级旅游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使旅游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我省建设旅游强省目标要求。 
——加强对旅游重点人才的培养。着力抓好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通晓国际旅游事务和经营管理的行政管理、职业经理、市场营销、旅游开发、特种服务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提高旅游博士、硕士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旅游人才。 
——加强旅游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云南旅游发展研究院”,加大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提高科研指导和支持旅游发展的作用和水平;引进市场化方式建立云南旅游教育与研究基金,资助旅游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奖励重要科研成果;建立健全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制度和评奖制度,推进旅游重点学科和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教育科研水平。 
——推进旅游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发展。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大旅游、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改革旅游教育培训形式和方法,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旅游教育培训的科技含量。继续推行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改革和完善已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逐步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到旅游行业的所有岗位。 
7.推进旅游统计核算体系的建设。为了适应加快云南旅游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新形势,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必须加快推进旅游统计核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完善四大统计制度体系。根据国家、省现行统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完善国家旅游统计制度、旅游统计调查制度、黄金周假日旅游统计预报制度和国际国内游客抽样调查制度,使之成为我省构建旅游统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和平台。 
——完善四级旅游统计体系。鉴于目前我省旅游统计主要以省、地两级旅游管理部门为主,导致旅游统计不完整、不全面的实际状况,结合加快旅游发展的需要,着力构建和完善省、地、县、企业四级旅游统计体系,尽快提高旅游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建立旅游经济核算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外“旅游卫星账户”方法,逐步探索建立我省旅游经济核算体系,全面反映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增加值、财税贡献、就业人数等,以进一步科学衡量和客观评价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升旅游统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水平。结合旅游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提高旅游统计核算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旅游统计核算报送、汇总的网络化,提高旅游统计核算工作效率,提高旅游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五)创造旅游“热点”,培育“六大节会赛事活动” 
举办和创办好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节会赛事,是创造旅游“热点”,促进旅游产品销售和提高旅游市场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今后几年内,要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引导和推出我省传统的、已有市场影响力的节会赛事产品基础上,重点创办好以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六大节会赛事活动”,争取每两个月掀起一个旅游高潮。 
l.继续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从199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旅游交易盛会。我省于2001年和2003年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今后要继续配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民航总局办好两年一次在昆明举办的国际旅交会。一方面要在改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办会规模,提高交易会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旅游交易会提供的平台和机遇,把我省更多的旅游产品推向海内外旅游市场。 
2.继续办好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一是进一步突出特色,将其办成云南省知名的旅游节庆活动;二是进一步增强国际性,扩大邀请海内外团体、人士开展各国旅游风情展演等;将其办成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专题旅游节庆活动;三是改革办节方式,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旅游节会赛事产品。 
3.进一步办好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为了促进国内外花卉及园艺业交流,加强企业的贸易往来与合作,提高中国(云南)花卉产业的竞争力,从1995年开始,云南省贸促会与荷兰HPP公司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今后应继续办好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 
4、举办中国云南国际名人高尔夫邀请赛。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具有开展高尔夫休闲运动旅游的良好条件。今后应继续每年举办中国昆明国际名人高尔夫邀请赛,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5.创办中国云南国际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依托云南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服装服饰五彩斑斓,具有开展民族服装服饰展示展演的优越条件。通过举办“中国云南国际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汇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各国民族服装服饰进行展示、展演、展销,同时广邀世界各国服装界人士开展“民族风格时装大赛”和“国际民族之花模特大赛”等活动,以此作为宣传、展示我省民族文化的“窗口”,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节会赛事。 
6.创办中国—东南亚(东盟)国际旅游论坛。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有着十分良好的区位条件。自1994年在昆明举办了“湄公河流域国家旅游发展研讨会”后,我省与次区域及东盟各国旅游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并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使次区域和东南亚成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又一新的旅游热点,同时成为全球接待国际游客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与竞争,应争取在我省举办中国—东南亚(东盟)论坛。通过论坛探讨进一步拓宽合作的空间和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水平;同时,在论坛期间举办“中国—东南亚(东盟)旅游技能大赛”和相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省在东南亚和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阶段及重点 
加快云南旅游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共分两个阶段。2004—2005年为启动倍增计划,实现旅游恢复和振兴阶段;2006-2010年为全面实施倍增计划,加快旅游发展阶段,各阶段主要任务目标和实施重点如下。 
(一)启动倍增计划,实现旅游恢复和振兴阶段 
2004-2005年既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两年和进一步消除“非典”影响,实现全省旅游恢复与振兴的两年,也是启动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旅游发展的关键两年,对全面实现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确定加快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各地(州、市)和各单位,纳人各责任单位近期工作和“十一五”计划中,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实现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的良好开局。 
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2004年要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13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2亿美元,使国际旅游全面恢复;接待国内旅游者5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30亿元。到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l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60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这一阶段的实施重点是: 
——完成“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筛选重点建设项目,开发区域旅游新产品,加快六大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 
——全面启动“六大旅游产品基地的建设”,抓好以滇池、抚仙湖、玉龙雪山和腾冲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以宜良、澄江、大理、滇池湖畔高尔夫球场,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昆明团结清草场,禄丰中国恐龙园等为重点的康体娱乐旅游基地的建设;以昆明、玉溪、大理为重点的会展商务基地建设,加快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建设以香格里拉、怒江大峡谷、元阳哈尼梯田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基地;以民族风情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民俗风情旅游园和民族村寨为重点的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的建设;以红塔烟草旅游基地、云南红葡萄酒业观光基地、罗平万亩油菜花观光基地、思茅万亩茶园、蒙自万亩石榴园和滇中花卉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工农业旅游基地建设。 
——抓好“八大旅游重点工程”的实施。加快昆明、红河、文山、腾冲等新机场的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丽旅游铁路和泛亚铁路云南段,推进交通干线高等级公路和重点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黄金旅游航线的开通;争取实现全省新建、改造1000座旅游厕所的计划;培育和建设石林、世博园、云南民族村、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腾冲、罗平、陆良彩色沙林、元阳哈尼梯田等一批精品名牌旅游产品;推进昆明、大理、景洪争创最佳优秀旅游城市,丽江、潞西、玉溪、保山、安宁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加快创建旅游经济强县的进程;推进云南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省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建成“三网一库”的雏形;建立省旅游安全救援指挥机构,初步建立以云南迅协旅游救援中心为基础的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制定《云南省旅游经济强县标准》、《非星级旅游住宿设施考核标准》、《旅行社宣传广告规范》、《农家乐旅游接待规范》;确定云南旅游主题形象和旅游视听识别系统,启动对外促销网络建设,组建云南旅游宣传促销理事会,加大海内外旅游市场开拓。 
——推进“七大旅游体系的完善”。推动世博集团、云旅集团、云旅产业集团的行业整合,启动旅行社“批零体系”的改革,推进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点)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三个层次,20个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建设;推进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旅游线的开通,促进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启动滇桂黔粤琼“珠江流域旅游区”合作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执行监督体系,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筹划旅游教育与科研基金的建立;完善旅游统计基本制度,探索建立旅游经济核算体系。 
——办好“六大节会赛事活动”。继续承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主办好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云南国际花卉博览会,提升中国昆明国际名人高尔夫邀请赛,着手创办中国云南国际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国际旅游论坛。 
(二)全面实施倍增计划,加快旅游发展阶段 
2006-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期,也是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加快云南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倍增计划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实现旅游倍增计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旅游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云南旅游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并为今后10年云南旅游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超过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620亿元。整个旅游经济总产出比2003年的306亿翻一翻,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这一阶段的实施重点是: 
——继续完善云南旅游发展的“15863”总体布局,实现全省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景区(点)特色鲜明,形成各大旅游区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六大旅游产品基地初步建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促进全省旅游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和提升。以原有10个旅游度假区为基础的休闲度假基地初步建成,并有3-5个进入国家旅游度假区行列,新建一批高质量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滇中大昆明初步建成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会展商务基地,大理、西双版纳、腾冲、曲靖初步建成次级会展商务基地,并发展一批中小型会展中心;以高尔夫球为主的康体娱乐基地初步建成,以禄丰中国恐龙乐园、嵩明国际赛车城、抚仙湖北岸游乐城、昆明团结国际滑草场等大型娱乐项目为主的娱乐设施基本建成,红塔体育基地和海埂、呈贡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国际体育名队训练基地;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生态旅游基地、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工农业旅游基地。 
——八大旅游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保山、临沧、腾冲机场提升为国际口岸机场,改造和建设一批旅游支线和直升机场,完成大—丽旅游铁路、泛亚铁路云南段建设,开辟金沙江、红河、瑞丽江和大盈江水上航道,完成一批旅游经济干线和景区公路建设;继续新建和改造一批达到国家星级标准的旅游厕所;建设10个名牌旅游产品和30个精品旅游景区景点;推进瑞丽、丽江等优秀旅游城市争创最佳旅游城市,思茅、楚雄、曲靖等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建设30个旅游经济强县;全面开通省级旅游信息平台至各地州、主要旅游县、重点旅游区、重点旅游企业的旅游信息网络;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省地县三级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和旅游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网络和高效的旅游宣传促销协调机制,形成海内外多元化的客源市场结构。 
——七大旅游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做大做强云南的“旗舰”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企业改制、整合、优化、提升,组建官房、百货、农垦、烟草等跨行业的旅游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组建滇西北、滇西南、滇西等区域性旅游集团公司和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等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进一步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一东盟旅游合作圈和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促进云南-缅北-南亚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打通通往南亚的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切实做好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香格里拉旅游区(点)的建设,与周边省区建设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区(圈)。 
——提升“六大节庆赛事活动”,研究、开发和举办或创办新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赛事活动等。 
四、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把云南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旅游全行业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旅游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和信心决心不动摇,上下齐心、协调一致地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 
(二)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组织协调能力 
为了加快云南旅游发展,抓好《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实施,必须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一是切实加强对实施《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的领导,加大对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和困难的指导、协调和检查力度,确保“倍增计划”的全面落实;各州市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实和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全力配合,共同抓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的实施。 
二是将《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计划,并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贯彻落实。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旅游局要按照“倍增计划”实施进度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由产业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政府下发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加强对“倍增计划”实施的监督和协调,及时协调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各级政府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倍增计划”纳入本地、本部门和本单位“十五”后两年和“十一五”计划中,并按照分年度的任务和要求抓好落实。对每项任务和项目都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把涉及到的有关工程、体系和基地项目纳入本地区年度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中,确保旅游发展“倍增计划”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三)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资金投入力度 
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旅游投融资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倍增计划”的实施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和保证。 
一是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针对目前我省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加快发展阶段,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不能减弱,政府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旅游软件配套完善和重点旅游项目的贷款贴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带动作用,以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更多的投入旅游开发和建设。各地州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应根据自身财政情况设立地方旅游发展资金。 
二是争取国家支持和扩大招商引资。切实抓好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债资金和其他建设资金的支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多种招商途径,争取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的创新来推动我省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旅游投资软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商、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等投资我省旅游开发和建设。 
三是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和指导具备条件的股份制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旅游债券进行融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按照银行贷款标准和条件,组织推荐一批质量高、前景好的旅游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建设;鼓励旅游景区以门票质押担保方式,筹集更多的银行资金加快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步伐;鼓励重点旅游企业通过发行旅游债券筹集资金的方式,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和建设;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及其他国际旅游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软贷款和国外基金组织的投资。 
(四)优化环境、为旅游“倍增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 
实施“倍增计划”,加快旅游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环境,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 
一是构建完善的旅游法制环境。尽快修订出台新的《云南省旅游业条例》,抓紧制定条例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加快旅游执法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执法队伍体系,加大旅游执法监察力度,为依法治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创造宽松的旅游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旅游开发、土地利用、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更加便捷的出入境旅游政策等。 
三是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把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和优化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坚决废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各种旅游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服务的要求,切实保证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的通讯、供水。供电,做好排污和处理等。要通力合作,下大力气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卫生水平、交通条件和治安状况进行集中整治。所有“窗口行业”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密切加强合作,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并解决好游客投诉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借助社区管理部门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旅游意识,逐步培养和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使用习惯,为旅游“倍增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附表:云南旅游倍增计划目标对比一览表 
附表:云南旅游倍增计划目标对比一览表(附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