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旅游业发展三年(2003-2005年)行动计划

2020年07月20日20:23:55
发布部门: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沪府办发[2003]2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计委、市旅游委制订的《关于本市旅游业发展三年(2003-2005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十五”计划实施两年来,本市旅游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上海科技馆、东方绿舟等一批都市新景观相继建成开放,大型活动、节庆会展旅游快速发展,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2002年,本市入境旅游者达272.5万人次,同比增幅33.4%;外汇收入22.8亿美元,同比增幅25.8%;国内旅游者8761万人次,同比增幅6.1%;国内旅游收入993.8亿元,同比增幅23.3%。旅游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6.0%。旅游业已成为本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拉动内需、推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十五”后三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发展都市型旅游为定位,抓紧“十五”后三年时间,细化完善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丰富都市旅游产品,大力开发国际、国内市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全面提高上海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指导方针
一是上海旅游业发展要以打造世界城市为目标,围绕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和发展都市旅游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加强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努力培育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不断提高上海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壮大旅游经济实力。努力缩小与世界旅游都市在旅游文化环境、开放度、整体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特色上的差距。
三是坚持规划引导和综合调控相结合,强化区域联动发展;突出世界级旅游品牌的打造,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同时,要细化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市、区(县)两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发展目标
大力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积极发展都市型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国际化的旅游大都市。
到“十五”期末,上海旅游业的各项预期目标是:
——国际旅游:接待入境旅游者争取达到400万人次/年,国际旅游收入30-32亿美元。
——国内旅游:国内旅游者达到1亿人次/年,国内旅游收入1300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旅游业增加值511亿元,占全市GDP7%;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达到10%。
——新增旅游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
(四)总体布局
“十五”后三年,上海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依托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中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五大旅游板块。
一是中部都市观光旅游板块。区位:以“一纵两横”(即黄浦江和苏州河、延安路景观带)架构为基础的中心城区。主体支撑系统:黄浦江、苏州河观光带(都市景观长廊),南京路步行街等休闲街区,人民广场市政文化中心,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名人故居等文化遗迹展示等。二是东北部绿岛生态旅游板块。区位:崇明县、宝山区的长兴岛和横沙岛。主体支撑系统:崇明东平森林公园和东滩生态旅游区,横沙岛和长兴岛的旅游功能开发等。三是东南部文化娱乐旅游板块。区位:浦东新区、南汇区及奉贤区。主体支撑系统:主题公园,陆家嘴文化娱乐圈(东方明珠、海洋水族馆、正大广场、金茂大厦等),磁浮列车观光,会议展览(国际会议中心、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科技馆等),金融旅游,动物大世界(上海野生动物园);华夏文化旅游区开发;奉贤海湾和南汇滨海旅游区开发等。四是西南部山水联动休闲度假板块。区位:青浦区、松江区、金山区。主体支撑系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环淀山湖风景区(朱家角古镇、东方绿舟、大观园、金泽桥乡等),枫泾古镇的旅游功能开发等。五是西北部时尚与工业旅游板块。区位:嘉定区、宝山区。主体支撑系统:上海国际汽车城、国际赛车场和国际F-1方程式中国上海站比赛,大众汽车公司和宝山钢铁公司工业旅游线等。

二、后三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后三年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要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布局和配置,提升上海旅游文化环境和服务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度,建设旅游特色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上海旅游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
(一)以打造精品为重点,大力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
1、加快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文化旅游功能开发,启动外滩源开发、十六铺码头改造等现代特色休闲观光和水上旅游公共码头等项目,加快沿岸景观和水陆交通换乘设施建设,打造世纪精品。
2、积极推进世界级主题公园在上海落户,加快建设环球影城项目。
3、建成上海国际赛车场和上海旗忠森林国际网球中心,组织举办好2004年开始的F1中国站赛事,争取承办高级别国际网球赛事。
4、抓紧编制和启动实施上海游艇业发展总体规划,创设1-2个游艇俱乐部,推进游艇业发展。
(二)以产品创新为基础,强化旅游业态整合
要坚持产品创新和推陈出新,注重旅游业态的整合拓展和深度开掘,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
1、会展旅游。今后三年,要加快国际展览会的发展,力争2005年扩大到400个左右,其中重要的国际展达到100个左右。积极筹办世博会;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做大传统的华交会、上交会、工博会和跨国采购洽谈会;积极与国外实力雄厚的著名展览公司合资或合作,打造国际闻名的专业展会;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展览集团”,创设专业展览服务公司。
2、文化旅游。弘扬本市海派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综合优势,积极打造品牌文化产品,丰富国际性大都市的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博物馆业。重点建设志丹苑遗址博物馆和各类行业博物馆等,“十五”期末争取全市各类博物馆由目前的64座增加到100座左右。充分利用本市130多处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0多处名人故居,开发都市文化旅游产品。三年内,要重点推进朱家角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建设;加强上海古典历史名园、近代历史性城市公园等的开发,发挥历史人文特色;要统筹规划文化广场的开发,适当调整与发展外滩沿线部分楼宇的文化旅游功能;要大力发展修学、培训和学术会议旅游。
3、购物旅游。强化城市的旅游购物功能,创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旅游购物街区。要在进一步拓展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新上海商城、闸北不夜城、豫园旅游商城、徐家汇商城、五角场商圈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包括小陆家嘴、新天地、浦江沿岸和静安寺在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购物新区,规划建设3-5个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购物贸易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娱乐型、服务消费型等各类专业特色街区,大力发展综合型和个性化的购物消费游。同时,要加快建成休闲消费特色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重点建设老城隍庙豫园市场和龙华工艺品市场等旅游纪念品集散地,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4、度假旅游。根据市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要求,切实做好市级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重点要推进佘山—淀山湖旅游度假区、横沙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崇明森林旅游度假区以及南汇滨海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要加快实施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和万亩生态林建设。同时,要优化上海的动物园资源,积极论证创设具有都市园林特色的动物大世界。此外,要积极开发“农家乐”等新产品,完善已有的10条特色生态观光线路,并增辟3-4条新线路。
5、工业旅游。在以宝钢、上汽、大众、通用等工业基地为载体构建的都市型工业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拓展都市工业游的范围,包括各大工业、产业园区(如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化学工业区、漕河泾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工业展览馆(如工艺美术展览馆等)及行业博物馆,逐步推出轻工、造币、造船、烟草等特色产业、科普博物旅游产品。
6、水上旅游。今后三年,要提升和推进与世界城市目标相匹配的水上休闲旅游和游艇服务业的发展。水上休闲旅游要重点加快碧水金沙人工沙滩的规划建设,同时规划建设沿江、沿河、沿湖的水上游船旅游交通线。要规划建设以南外滩为中心的水上旅游公共码头,发展黄浦江水上游船旅游;建设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发展国际邮轮旅游;建设上海港客运中心,发展以宝山吴淞为中心的长江、沿海省际水上游船旅游。要重点实施上海市游艇业发展总体规划,以现有的上海水上运动场为基础,筹划创设以运动性帆艇、竞技竞速型快艇为主的运动型游艇会;积极论证并推动配备高档会所设施、注重私密性、出售会员卡、与私家别墅等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游艇俱乐部建设。
7、节庆旅游。要以主题鲜明、创新求精和市场运作为指导方针,在上海旅游节、国际文化艺术节和国际电影电视节等活动的基础上,力争培育1-2个体现上海特色的都市节庆精品。要重点加大国际化交流和市民参与的力度,不断提升文化时尚内涵和扩大国际国内影响。
8、美食旅游。加快发展多元化的餐饮文化,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餐饮企业入驻上海。培育一批体现海派文化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推动连锁化经营。建设若干特色明显的美食街、美食广场,办好上海美食节。
(三)以促销招徕为手段,做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1、做好营销拓展市场。以国际旅游为主导,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大力推进两个市场的开拓。做大国内市场,要重点加强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合作,建立协商制度,实施联动发展战略。同时,要注重本地居民游憩市场的开拓。要做强国际市场,巩固传统的亚洲客源市场及日、美、韩重点客源市场,努力开拓欧洲、大洋洲等新兴国际客源市场。
2、培育品牌引导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以品牌建设争取市场份额。要开发完善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精品吸引市场;要大力开发市场潜力大、适销对路的“一日游”、“二日游”、“假日列车”等大众化假日旅游产品,以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争取市场。
3、以大型活动争取市场。通过举办国际会议、运动会、博览会以及各种节庆在内的大型活动,招徕千百万人游上海,激活都市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四)以改善配套为抓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酒店餐馆。“十五”后三年,宾馆饭店的建设要坚持综合调控和适度超前相结合,重点发展高星级和假日经济型饭店。到2005年,旅游饭店(包括星级宾馆和服务公寓)由目前的300家左右增至450家,客房由5万间增至6.5-7万间。餐饮场所方面,在已经初具成效的衡山路、雁荡路、吴江路和黄河路等餐饮街的基础上,再创建适合中外旅客就餐的集中场所20个左右。
2、旅游交通。2005年以前,要全面建成外环线、中环线(浦西段)以及卢浦大桥、大连路和复兴路越江隧道、沪闵路高架二期等一批城市快速、主干路网,完成苏州河上景观桥梁、西藏中路商业休闲街改造等项目,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与苏浙两省对接的高标准对外干线公路网;以高速公路轴线为依托,完善建设包括主站、辅站、新城和郊县站、过境站、旅游站在内的长途客运站系统,实现省级客运管理信息网络服务和综合管理。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形成本市市级和区域级都市旅游集散网络。
3、信息和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要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各类旅游预订服务。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及时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推广和普及金融卡在全市旅游业中的使用,推进旅游保险工作。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各方参与的工作合力。鉴于旅游业发展涉及全市方方面面,为便于对“十五”后三年旅游工作的统筹领导,建议把上海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拓展为上海市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旅游事业行使综合调控、统一协调职能,以进行政策聚焦,形成工作合力。联席会议主席建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委,负责日常事务。
(二)加强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要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若干意见》,从实际出发,运用财政性资金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继续争取国家旅游国债和文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投资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应加强有关税收减免优惠的政策研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探索利用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为上海旅游产业提供全面的投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采取上市等方式进入证券市场融资。要加强政府引导,面向社会,多渠道、多方位筹集旅游发展基金,进一步吸引社会多元化投入,扩大政府投资的效应。要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消费。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落实7天入境免签证政策,方便国外旅游者逗留上海。
(三)优化经营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一要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认真落实对宾馆、饭店实行用水、用电、用气的价格政策。完善旅游价格管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各类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突破旅游业发展在市场准入、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瓶颈障碍,包括世界级旅游品牌的知识产权准入,中外合资旅行社、独资旅行社、合资合作文化设施的准入,合资合作文化娱乐项目的审批和境外演出团体的准入,游艇业发展的航道、港务、水务、海事、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和规章,创设马术俱乐部、开展会员卡或债券筹资的法律法规障碍等,为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三要研究苏浙沪旅游经济合作的互动型政策。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市郊旅游度假区和特色街区建设的政策支持。
(四)加强协调,做好服务,不断改善旅游交通和配套设施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要完善对外交通和市域道路网络,改善旅游交通条件。要统筹规划,加快旅游景点停车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善现有设施条件,提高旅游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市政府关于宾馆建设“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结构调整、存量盘活”的总体原则,要继续完善综合调控政策,促进宾馆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加快人才培养,培育中介组织,完善法规建设。要适应旅游市场发展需要,抓紧培养旅游的高级管理、经营和服务人才,加强高等院校旅游学科的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引进海内外旅游人才的力度。要积极培育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旅游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认证中心、旅游会展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加快完善旅游业的统计调查制度。完善旅游法规建设,加快出台《上海旅游条例》、《星级饭店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旅游线路和旅游集散站管理办法》,推进《景区(点)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