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吉政办发[2002]1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吉林省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则。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是指律师受司法行政机关委派,配合信访部门,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各级政府依法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 参与信访工作的律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四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五条 对参与信访工作的律师可给予适当的报酬,经费由同级财政拨付。
第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与信访部门对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第二章 律师的职责范围
第七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职责:
(一)为来访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
(二)为各级政府领导和信访部门接待处理涉法信访事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三)根据各级政府领导指示或信访部门委托,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法律论证,提出法律咨询意见;
(四)对来访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信访部门做好息访解纷、化解矛盾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章 信访部门的职责范围
第八条 信访部门在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中的职责:
(一)为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
(二)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律师参与信访的相关工作,派人参加律师接待来访人员工作的全过程,并负责记录及材料的整理和归档;
(三)根据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流、疏导、处理相关信访事项;
(四)需要律师提供法律论证意见、出具法律意见书或参加案件协调会、听证会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信访部门应提前3日向律师提供相关资料,保证律师及时、客观、公正、准确地提供法律服务;
(五)定期通报、总结、交流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情况和经验;
(六)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有关的信访文件和信息资料。
第四章 程序与方式
第九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程序与方式:
(一)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值班制度,按时指派律师到信访部门值班服务;
(二)值班律师接待上访人员,要先经信访部门登记、介绍后,再为上访者提供法律咨询;
(三)律师接待上访人员,应认真填写《法律咨询登记表》,并详细记录上访人员的自然情况、上访事由和答复意见及处理办法,并建档备查;
(四)律师接待上访人员,要认真听取上访人的陈述,全面了解情况,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认真解答,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五)对于需要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上访案件,律师应引导上访人员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或由信访部门采取相应办法进行处理;
(六)对上访人员反映的重大涉法问题或可能引发突发性群体涉法上访案件的,律师应及时向信访部门反映,由信访部门妥善处理;
(七)对需要进行法律论证或出具法律意见书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承办律师应认真对待,个人解答有困难的,要提交法律援助中心集体讨论研究后答复,以确保法律咨询意见的准确;
(八)对不属于法律咨询范围的信访事项,律师应向上访人员说明情况,并作出明确的答复,告知上访人员到有关部门请求处理;
(九)律师接待上访人员,只为上访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不得接受上访人员的委托代理,如有提出此种请求的,可告知上访人到律师事务所办理委托手续,依法聘请律师。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上访当事人,可告知其到住所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第五章 工作纪律
第十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应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一)接待上访人员要服务热情、文明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周到,不得用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对待来访者;
(二)要清正廉洁、依法办事,不得挑词架讼,扩大矛盾;
(三)对接触到的信访案件和党政机关涉密事项及上访者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四)要与信访部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依法信访工作。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十一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
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代表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律师参与信访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为了加强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要建立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由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协商,共同召集。
第十三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部署律师参与信访工作;
(二)听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三)协调处理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第十四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组成人员由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协商确定。
第十五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情况随时召开或延期召开。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十七条 本规则由省司法厅、省信访办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文号: 吉政办发[2002]1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吉林省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则。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是指律师受司法行政机关委派,配合信访部门,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各级政府依法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 参与信访工作的律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四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五条 对参与信访工作的律师可给予适当的报酬,经费由同级财政拨付。
第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与信访部门对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第二章 律师的职责范围
第七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职责:
(一)为来访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
(二)为各级政府领导和信访部门接待处理涉法信访事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三)根据各级政府领导指示或信访部门委托,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法律论证,提出法律咨询意见;
(四)对来访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信访部门做好息访解纷、化解矛盾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章 信访部门的职责范围
第八条 信访部门在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中的职责:
(一)为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
(二)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律师参与信访的相关工作,派人参加律师接待来访人员工作的全过程,并负责记录及材料的整理和归档;
(三)根据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流、疏导、处理相关信访事项;
(四)需要律师提供法律论证意见、出具法律意见书或参加案件协调会、听证会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信访部门应提前3日向律师提供相关资料,保证律师及时、客观、公正、准确地提供法律服务;
(五)定期通报、总结、交流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情况和经验;
(六)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有关的信访文件和信息资料。
第四章 程序与方式
第九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程序与方式:
(一)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值班制度,按时指派律师到信访部门值班服务;
(二)值班律师接待上访人员,要先经信访部门登记、介绍后,再为上访者提供法律咨询;
(三)律师接待上访人员,应认真填写《法律咨询登记表》,并详细记录上访人员的自然情况、上访事由和答复意见及处理办法,并建档备查;
(四)律师接待上访人员,要认真听取上访人的陈述,全面了解情况,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认真解答,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五)对于需要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上访案件,律师应引导上访人员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或由信访部门采取相应办法进行处理;
(六)对上访人员反映的重大涉法问题或可能引发突发性群体涉法上访案件的,律师应及时向信访部门反映,由信访部门妥善处理;
(七)对需要进行法律论证或出具法律意见书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承办律师应认真对待,个人解答有困难的,要提交法律援助中心集体讨论研究后答复,以确保法律咨询意见的准确;
(八)对不属于法律咨询范围的信访事项,律师应向上访人员说明情况,并作出明确的答复,告知上访人员到有关部门请求处理;
(九)律师接待上访人员,只为上访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不得接受上访人员的委托代理,如有提出此种请求的,可告知上访人到律师事务所办理委托手续,依法聘请律师。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上访当事人,可告知其到住所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第五章 工作纪律
第十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应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一)接待上访人员要服务热情、文明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周到,不得用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对待来访者;
(二)要清正廉洁、依法办事,不得挑词架讼,扩大矛盾;
(三)对接触到的信访案件和党政机关涉密事项及上访者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四)要与信访部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依法信访工作。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十一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
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代表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律师参与信访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为了加强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要建立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由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协商,共同召集。
第十三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部署律师参与信访工作;
(二)听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三)协调处理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第十四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组成人员由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协商确定。
第十五条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情况随时召开或延期召开。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十七条 本规则由省司法厅、省信访办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