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的标准在于犯罪是否具备了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作为犯罪停止形态的一种,它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在既遂标准上,我国传统刑法理论采取的是既遂构成要件说,认为犯罪既遂的标准在于犯罪是否具备了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既遂的判断:1、结果犯是以法定结果的出现为既遂,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通过犯罪对象的作用而给犯罪客体所造成的物质性的、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现实损害结果;2、危险犯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标志;3、行为犯是指以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既遂。
行动建议:
实践中,犯罪既遂是在犯罪成立的基础上考察其既遂、预备、未遂还是中止。考察行为是否既遂,其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成立犯罪。而在犯罪既遂中考察的还是犯罪构成要件,这势必造成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多重评价,即在犯罪是否成立时考察了犯罪构成要件,而在犯罪既遂中又考察这些要件。
行动建议:
实践中,犯罪既遂是在犯罪成立的基础上考察其既遂、预备、未遂还是中止。考察行为是否既遂,其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成立犯罪。而在犯罪既遂中考察的还是犯罪构成要件,这势必造成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多重评价,即在犯罪是否成立时考察了犯罪构成要件,而在犯罪既遂中又考察这些要件。
- 法律依据
- 《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