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局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粮食财会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0年07月22日10:43:53
发布部门: 安徽省粮食局
发布文号: 皖粮财函[2011]17号
各市、县粮食局:

现将《2011年全省粮食财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粮食局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2011年全省粮食财会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各级粮食财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为抓手,通过开展“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和“两千亿跨越工程启动年”活动,全力推进“332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活、盈利能力强的骨干粮食企业,以确保全省粮食工作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增长。

工作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努力实现全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市、县(区)粮食购销企业盈利面达95%以上(省级粮食储备库全部实现盈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性挂帐处置全面完成,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不低于3%,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3%以上,资本积累率上升3%以上。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协调粮食收购资金,促进粮食购销产销合作衔接,夯实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基础。要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高银行信用等级,争取贷款资格条件,做好贷款资格审核。要特别注重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托粮食储备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购销和经营活动,帮助企业掌握粮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扩大企业经营收入。要积极指导企业创新购销机制,引导和帮助粮食企业拓宽筹资和融资渠道,探索通过联贷联保、创新质押抵押方式等途径吸引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资金,拓宽企业自营资金来源渠道,增强企业自身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力支撑。

(二)争取各方大力支持,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硬件建设,促进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要积极履行聚财、用财、理财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争取投资,支持帮助粮食企业筹资、融资,努力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尤其要千方百计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集中财力,搞好中心粮库基础设施的修缮工作,重点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粮食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以及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十二五”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型粮食流通经营业态,引导购销企业由单纯粮食收购向租赁土地种植转变,逐步建立规模种植基地,打造一批高效粮食生产基地,构建粮食流通服务新体系,促进粮食流通产业体制机制结构的转变。

(三)落实有关财务政策,推动粮食产业化科学发展,推动粮食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密切联系财政、税收、金融等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协调政策,继续对国有粮食企业在财力、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新增产粮(油)大省(或县)奖励等资金,用于完善粮油收购、仓储、流通、加工等方面支出。另一方面,要采取财政专项补助或贴息等办法,支持重点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升级、生产设备购置和粮食生产基地等方面建设。同时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落实信贷资金,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在发挥财政、金融等外部要素投入支持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增长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培育著名品牌等方式提升产业化水平,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增长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之路。

(四)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科学整合用好企业资源,提高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任务,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积极探索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实现形式,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整合现有资源、盘活资产存量,以骨干优势粮食企业为主体,实行跨区域兼并重组,形成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格局。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国有粮食企业和国有资产考核体系,加强经营管理,创新考核办法,有效运营资产,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盈利面,指导、规范企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提升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抢抓政策机遇,从根本上化解企业历史包袱,增强企业盈利信心和责任。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前几年国有粮食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中的资金缺口,以及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药费、社会保险费等遗留问题,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为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继续搞好部门预算,合理安排使用各项资金,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和资产管理水平。要完善财会服务职能,坚持主动理财,争取和落实各项财政预算资金,进一步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支持粮食事业发展。要严把支出审核关,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内部审计力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科学性。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工作,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支持局直属单位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