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工业发展攻坚的实施意见

2020年07月11日10:43:29
发布部门: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石政发[2010]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我市“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强园区,全力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活动要求,为全面落实《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指导意见》,到2012年实现全市工业翻番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旋律,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阀门”,在加快转变上下真功夫,创新发展模式、突破发展难点、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工业攻坚,实现我市工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工业发展“攻坚战”,使我市现有传统产业得到有效改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明显提升,六大基地引凤筑巢,一批高端产业入驻我市,全市工业初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五大主要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

一是经营规模实现新跨跃:到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3亿元,比2008年增长28%。到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32亿元,比2008年增长122%。二是经济效益跨上新台阶:到2010年,工业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达到550亿元,比2008年增长40%,到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达到785亿元,比2008年增长100%。三是产业品牌得到新提升:到2012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目前的45个增至55个;中国驰名商标由目前的22件增加到25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发明专利总量达到9000项以上。四是主导产业打造新优势:到2012年,生物(医药)、装备、化工、电子信息、纺织等5个主导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8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1%。

二、全力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

(一)打好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攻坚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力支撑。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途径。牢固树立技术为王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引人才、搭平台、抓攻关、促转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的石家庄工业产业。

一是实施“双百工程”。

1.争创国家先进科技成果100项。重点筛选石药、华药、神威、以岭、安瑞科、石煤机等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落实各项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积极引导企业瞄准高端产业、开发高端产品、应用高端技术成果、推广高新技术材料、创新产品工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点要完成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科技专项攻关项目。

2.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工程100项。强力推进以提高企业整体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为重点的100项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力争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级项目支持盘子,从国家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中最大限度地争得资金支持,其它项目力争列入省市重点支持计划。通过对百项技改工程的推进实施,实现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使我市生物医药、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向产业增能、结构升级、链条延伸、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增强的基地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二是开展“对标”行动。引导企业在研发、制造(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全面对标,走技术品牌的发展道路。对照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对标指标和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各级各部门坚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把对标行动转化为企业的管理行为,把对标行动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突出抓好。按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部门及具体人员,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执行力,将对标行动纳入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保证对标行动落到实处,形成对标行动长效机制。

三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大力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育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大力整合省会各种科技资源,设立省会产学研合作基金,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实施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高新技术成果落地石家庄奖励办法》,对高新技术成果持有人和产业化投资者实行重奖,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四是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以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加速推进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通过对一大批城区企业的搬迁改造升级使企业的产品结构、装备水平、环保治理等方面得到一个大的提升,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得到大幅度的缩减和降低,促使搬迁企业70%的主要工艺技术装备实现更新或改造升级,30%—40%的低附加值传统产品或30—40%的落后产能实现调整或淘汰。

(二)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为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跃夯实基础。

一是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突出抓好河北(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现代中药、新型药物制剂,大力培育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力促产品结构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产业,以石煤机、南车、石飞等优势企业的搬迁改造为基础,突出引进整机制造,加强配套跟进,提升专特水平,力争在运输装备、大型专用设备、通用机械和光电机一体化设备等制造上取得新突破;循环化工产业,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经济循环化的思路,以炼油综合改造及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基础,积极引进和培育医药中间体为核心的精细化工项目,发展壮大碳一化学基地,全面提升石化产业主导地位;电子信息产业,依托13所、54所研发优势,突出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卫星导航等六大产业链,加快信息产业基地、石家庄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现代E谷”;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围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招商力度,加快“两基地两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轻工(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冶金工业整合提升,建材工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一批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率先在全省实现产业调整振兴和工业倍增目标。

二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续建项目。严格落实领导分包责任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投资额度,尽快投产达效。2010年力争华药头孢系列产品、10万吨离子膜、莲花清瘟胶囊扩能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

2.开工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协调服务,专人跟踪督办,落实建设条件,切实加快项目审批,配套服务速度,促其尽早开工。2010年力争石煤机装备制造等46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鹿华热电、良村热电上大压小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前期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新增中央投资计划、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机遇,围绕我市资源特色优势,做好6个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与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对接力度,力争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

(三)打好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扶持服务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发展三大工程,加速推进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梯次发展,力促亏损企业扭亏。

一是实施骨干企业上台阶工程。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施治,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超十亿元、超亿元的企业,分别由市、县给予重点扶持,全力支持其实施战略重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和品牌提升,尽快打造形成一批行业上的“巨无霸”。近期力争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4家,“5+3”企业实现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6%。抓好工业“5+3”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提质增效。对生产指标总量较大且增长较快的重点企业,加强分析研究,做好监测和预测分析,加大帮扶力度,及时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资金、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和重要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精心组织,保障供需,确保实现增产增收;对其他总量偏小但成长性好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搞好产品对接、银企对接等帮扶工作,解决瓶颈,破解难题,确保大增、多增。

二是实施中小企业促成长工程。认真落实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完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支持等服务体系,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扶持1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50家重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小巨人”企业,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实施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努力做专、做精、做特、做新,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靠拢。大力弘扬企业文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提供公平待遇,支持创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开展万名创业者、小老板创业辅导培训活动,激励高校毕业生、待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加快形成全民创业、增收致富、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实施亏损企业扭(减)亏增盈工程。重点对亏损额较大的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建立扭(减)亏增盈责任制,逐企业落实分包责任人,明确目标、责任、期限,逐企业分析原因,采取强有力措施,力争亏损企业扭(减)亏和半停产企业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

(四)打好产业品牌攻坚战,打造工业经济新亮点。紧紧抓住“产品”这个核心,夯实产品基础,实施产品振兴战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实施质量振兴战略,加快制定“产品质量发展规划”。以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主线,以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名牌产品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素质提升。在产品开发上,以出新出精出特、提质提档提值为目标,大力实施产品升级工程,组织好各行业、各企业与行业高端、强势企业的“对标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下大力改造一批传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品,开发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努力变技术牌为产品牌。

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争创名优产品。充分发挥科技创业投资机构作用,加大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入股、担保、贴息等形式,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快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及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推进石家庄科技中心二期工程建设,为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积极编制品牌建设五年规划,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企业家的“三创”活动,大力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在高端服务、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争创名优产品50项,鼓励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力争有更多的产品晋升为名优和名牌。

三是打造“拳头产品集群”,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转变观念,主动为同行业的品牌龙头企业配套,建立分工明确、利益共享、诚信稳定的生产配套协作联合体,使同类产品向优势品牌集中,生产标准向优势企业看齐,促进区域优势产品扩大产品规模、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品牌集群。

(五)打好园区开发建设攻坚战,构建产业聚集新优势。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平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战场。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科学统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内部功能结构布局和产业分类规划,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一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区托管和村庄搬迁改造并重,整合土地资源,破除瓶颈制约,积极实施“二次创业”。以华药金坦、博深工具、以岭药业等强势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高端医药、光电、通讯和微电子等五大产业园建设,突出抓好科技创业中试基地等孵化器、加速器建设项目,力争转化科技成果50个,实现营业总收入862亿元,真正把高新区打造成创新型现代化科技新城。

二是五大基地和南部工业新区。坚持规划提升和基础攻坚并举,机制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今后三年,市财政统筹安排15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市发投融资10亿元资本金、各有关县(市)拿出2%预算资金,全力支持六大园区“九通一平”建设,2010年确保完成园区开发公司组建,全力推进骨干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力争完成项目投资91亿元,实现30个项目竣工投产,36个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中度,使之真正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先导区。

三是16个县城周边产业集聚区和28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思路,有序实施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加快完善“管委会+公司”、“管委会+多元投资者”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措并举健全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大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打造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特色产业集群。

力争到2012年底,全市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投资总量、财政收入、创新成果总量、GDP占全市总规模的比重大幅提升,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2个。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确保工业发展攻坚目标圆满实现

(一)强化领导,狠抓落实,严格奖惩。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站在“工业强市、工业兴市”的高度,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业发展的整体谋划和组织指导,主动协调各方面关系,积极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决策,形成各级领导共同抓,重点工作重点抓的良好局面;在项目建设、企业改革、资金投入、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各司其职,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二是突出重点抓好攻坚。各级各部门根据全市开展工业发展攻坚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把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建立目标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和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工业增长的目标和保障措施,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督查,督促落实项目进度;每月对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通报,年底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各企业也要高标准确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指标,确保完成。

三是抓好各项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抓好工业攻坚工作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好《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开发区(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的意见》、《石家庄市促进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努力在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抓好项目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等方面实现突破。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争先进位考核办法》和《项目建设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把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两大指标的完成情况列入对县(市)、区党政班子考核的主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班子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对抓得好、成绩大的,给予大力表彰,兑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在对企业的考核上,制定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重点是激励先进。不论企业归属、性质和大小,只要对我市工业攻坚做出贡献,都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逐步形成凝聚合力,着眼长远、狠抓当前的企业激励机制,培育和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富有生命活力的中小企业企业,从而形成支撑石家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加强监测,高效运行。

一是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完善运行监测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运行协调工作制度,坚持工业经济月分析制度、经济运行例会制度和旬报、月报、季报分析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

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一方面做好对生产成本、煤、电、油、运、土地、资金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及时掌握成本价格、能源使用、项目建设用地利用及运输等情况,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另一方面继续做好统计工作和工业经济调研工作,认真对经济指标、产品生产、销售及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走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以节能减排促转变,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坚决控制新上“两高”项目,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污染。继续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工程,加大332家重点排污企业和列入省“双三十”目标考核县(市)的治理、监督及考核,强化110家燃煤大户和150家用水大户监控管理。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煤、节气(油)专项活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坚定有序地推进钢铁、电力、焦化、建材等重点耗能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削减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要严格执行目标考核制度,对逾期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坚决问责,确保完成节能目标。

(三)多措并举,广开财源。一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讨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担保服务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和专项补助资金等多种形式,对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有信誉的企业,给予形式多样的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以股权、知识产权及企业存货、应收账款、未来提货权等为质押的贷款融资。加大国内保理、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融资租赁、信托理财等融资替代工具的应用力度,为工业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多元化服务。扩大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承兑、贴现和再贴现支持范围,积极鼓励企业发债、上市,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二是加强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本金扩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县(市)、区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理顺市级担保公司管理体制,与县(市)、区50家担保公司资金匹配使用,实现担保、再担保。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大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对实际发生的企业贷款担保总额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三是构建企业融资平台和长效机制。以宝德担保公司为基础,整合市内其他担保、投资等金融机构,建立一个集项目评估、金融担保、管理咨询为一体的企业交易和融资平台,面向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行融资。通过资本的“洼地效应”,以构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资本运营平台为手段,促进各类资本向平台聚集,实现资本的透明化、市场化运作,为我市工业企业的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四)夯实基础,优化环境。

一是夯实发展环境基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急工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转作风、摸实情、解难题、保增长”活动,与工业发展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把干部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帮扶企业上。各县(市)、区要组成专门小组,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共性问题要研究出台相应政策统一解决;对个别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事特办,逐个解决。同时,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在项目审批、为民服务、办事效率、诚信守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落实优化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反面典型公开曝光并严肃处理,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工业发展创造一个广阔发展的空间。

二是夯实企业家队伍基础。振兴一方经济,产业是支撑,企业是基础,企业家是关键。通过对企业家的尊重,拉动全社会商业氛围的聚集;通过对企业家的培育,带动整体工业经济层次的提升;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把培植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和知名企业家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各级各部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每人联系1—2名企业家,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从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放心大胆地干事创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从政治上给予关心爱护,推荐参选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企业家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鼓励企业家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学习培训,通过持续的培训学习,使企业家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走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

附件:

1.石家庄市工业50强企业追标跨越规划目标一览表(略)

2.石家庄市开发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100项项目表(略)

3.石家庄市100项工业技术改造工程汇总表(略)

4.石家庄市工业攻坚任务责任分解表(略)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