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的基础和条件,今年3月份被国家工信部正式确定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切实推进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现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坚持重点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坚持政策引导,整合资源打造平台。
二、建设思路和近期目标
(一)建设思路
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探索建立一个能够客观反映南京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示范成效的分析评估体系,通过规划引领、龙头企业示范、重点项目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对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调净,把我市建成两化深度融合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两化融合示范城市。
(二)近期目标
争取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1、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到47%以上;
2、用信息化技术打造30家有行业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再造10家百亿企业;
3、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30%左右的目标;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0%实现管理信息化,50%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
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信息化对示范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
加快编制实施《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实施规划》,尽快修订发布《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指导目录(2009—2011年)》。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科学分析和我市优势产业发展趋势的仔细梳理,明确和细化全市下一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重点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调整方向,为信息技术融入各行业和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二)突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探索两化融合发展经验模式
以我市工业“五十强”、高成长科技创新型“百优企业”和“新百亿企业”为重点,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30家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大力实施企业资源计划体系(ERP)、生产制造执行体系(MES)、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PCS)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等信息化建设,加快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突出技术创新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示范作用,进行行业对标。
(三)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建设
结合南京工业的产业特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等四大领域,确定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船舶、医药、纺织、食品和电子等10个行业为信息化改造重点行业,组织推进300个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项目,重点实施以下五大工程:
1、产品智能化工程。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大力发展信息家电、平板显示、计算机及外设、通信、智能仪器仪表等数字产品,加强对产品设计、运动仿真、动力学仿真、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等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同时,运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实现产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2、过程自动化工程。通过面向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与信息运用等行业信息应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围绕计算机柔性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PLM)、流程工业能源协调优化及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流程管理(DMPM)及集散控制系统(DCS),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等方面开发建设,实现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3、系统集成化工程。通过以3G及以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短距离超高速无线互联等产品为代表的现代通信产业,以电力系统软件及集成、电信系统软件及集成、交通物流系统软件及集成、指挥控制系统及集成等为重点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产业,以雷达及电子对抗、汽车电子、信息家电、仪器、仪表、计算机及外设等产品为支撑的数字化电子产品产业的发展,实现多系统的有效集成。
4、管理信息化工程。在建设完善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应用高级计划与排程(APS)、需求计划(DP)和供应链计划(SCP)等工具,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基于网络的企业组织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及业务协同。
5、商务电子化工程。应用包括B2B、B2C等在内的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连接企业内部物流与企业上、下游及社会物流,实现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建立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生产性服务新业态信息化系统,加快制造与服务相融合,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的效益。
(四)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提升工业经济软实力
以IC设计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电力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等六大领域为发展重点,通过加速产业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和加大政策扶持,打造一批超10亿元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国内知名软件品牌和国际有影响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发展工业服务业,鼓励南钢集团、南高齿、中电集团等10家左右有较好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其工业服务部门分离、优化,升级为全行业服务企业。以南京医药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质量追踪溯源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无线射频识别产品(RFID)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集中采购,集中库存,优化运输管理,加强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
(五)加强信息化载体建设,搭建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
探索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新模式。以南京化工园、新港平板显示产业园为试点,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形成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分类、采集、管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各运营环节的资源优化整合。加快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化工园化工交易平台、幕燕钢铁产品交易平台、王家湾海关监管物流平台、医药追溯平台、中国制造网(Made in China)电子商务平台、大贺购物平台、苏宁数字商城等一批重点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企业信息化共同体;通过支持信息服务企业联盟平台建设,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信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探索中小企业共享设计软件服务平台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装备等共享平台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工作推进小组和专家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推进小组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经委主任任推进小组副组长,市发改委、科技局和财政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在市经委设立推进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开展“厅市合作”。搭建省信息产业厅和我市的“厅市共建试验区平台”,创新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模式,加强与省信息产业厅的深度合作,争取省信息产业厅在政策倾斜、项目补助等各个方面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两化融合试验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范围内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化融合。
(三)强化政策创新。强化财政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示范工程、软件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对市政府公布的重点信息化项目予以3年时间贴息或补助。健全融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各有关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重点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及担保。
(四)加大交流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我市工业基础雄厚、科研技术力量先进、区位优势明显的各种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筹备由国家工信部为主办单位的首届“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博览会”。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展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行业和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的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和示范工程,努力将此博览会打造成国内有影响、行业内有权威,在我市定期召开的全国性著名展会。
发布文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的基础和条件,今年3月份被国家工信部正式确定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切实推进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现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坚持重点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坚持政策引导,整合资源打造平台。
二、建设思路和近期目标
(一)建设思路
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探索建立一个能够客观反映南京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示范成效的分析评估体系,通过规划引领、龙头企业示范、重点项目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对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调净,把我市建成两化深度融合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两化融合示范城市。
(二)近期目标
争取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1、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到47%以上;
2、用信息化技术打造30家有行业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再造10家百亿企业;
3、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30%左右的目标;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0%实现管理信息化,50%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
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信息化对示范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
加快编制实施《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实施规划》,尽快修订发布《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指导目录(2009—2011年)》。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科学分析和我市优势产业发展趋势的仔细梳理,明确和细化全市下一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重点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调整方向,为信息技术融入各行业和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二)突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探索两化融合发展经验模式
以我市工业“五十强”、高成长科技创新型“百优企业”和“新百亿企业”为重点,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30家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大力实施企业资源计划体系(ERP)、生产制造执行体系(MES)、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PCS)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等信息化建设,加快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突出技术创新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示范作用,进行行业对标。
(三)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建设
结合南京工业的产业特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等四大领域,确定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船舶、医药、纺织、食品和电子等10个行业为信息化改造重点行业,组织推进300个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项目,重点实施以下五大工程:
1、产品智能化工程。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大力发展信息家电、平板显示、计算机及外设、通信、智能仪器仪表等数字产品,加强对产品设计、运动仿真、动力学仿真、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等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同时,运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实现产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2、过程自动化工程。通过面向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与信息运用等行业信息应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围绕计算机柔性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PLM)、流程工业能源协调优化及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流程管理(DMPM)及集散控制系统(DCS),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等方面开发建设,实现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3、系统集成化工程。通过以3G及以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短距离超高速无线互联等产品为代表的现代通信产业,以电力系统软件及集成、电信系统软件及集成、交通物流系统软件及集成、指挥控制系统及集成等为重点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产业,以雷达及电子对抗、汽车电子、信息家电、仪器、仪表、计算机及外设等产品为支撑的数字化电子产品产业的发展,实现多系统的有效集成。
4、管理信息化工程。在建设完善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应用高级计划与排程(APS)、需求计划(DP)和供应链计划(SCP)等工具,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基于网络的企业组织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及业务协同。
5、商务电子化工程。应用包括B2B、B2C等在内的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连接企业内部物流与企业上、下游及社会物流,实现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建立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生产性服务新业态信息化系统,加快制造与服务相融合,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的效益。
(四)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提升工业经济软实力
以IC设计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电力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等六大领域为发展重点,通过加速产业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和加大政策扶持,打造一批超10亿元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国内知名软件品牌和国际有影响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发展工业服务业,鼓励南钢集团、南高齿、中电集团等10家左右有较好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其工业服务部门分离、优化,升级为全行业服务企业。以南京医药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质量追踪溯源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无线射频识别产品(RFID)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集中采购,集中库存,优化运输管理,加强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
(五)加强信息化载体建设,搭建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
探索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新模式。以南京化工园、新港平板显示产业园为试点,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形成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分类、采集、管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各运营环节的资源优化整合。加快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化工园化工交易平台、幕燕钢铁产品交易平台、王家湾海关监管物流平台、医药追溯平台、中国制造网(Made in China)电子商务平台、大贺购物平台、苏宁数字商城等一批重点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企业信息化共同体;通过支持信息服务企业联盟平台建设,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信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探索中小企业共享设计软件服务平台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装备等共享平台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工作推进小组和专家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推进小组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经委主任任推进小组副组长,市发改委、科技局和财政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在市经委设立推进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开展“厅市合作”。搭建省信息产业厅和我市的“厅市共建试验区平台”,创新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模式,加强与省信息产业厅的深度合作,争取省信息产业厅在政策倾斜、项目补助等各个方面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两化融合试验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范围内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化融合。
(三)强化政策创新。强化财政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示范工程、软件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对市政府公布的重点信息化项目予以3年时间贴息或补助。健全融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各有关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重点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及担保。
(四)加大交流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我市工业基础雄厚、科研技术力量先进、区位优势明显的各种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筹备由国家工信部为主办单位的首届“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博览会”。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展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行业和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的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和示范工程,努力将此博览会打造成国内有影响、行业内有权威,在我市定期召开的全国性著名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