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威政发[2008]5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先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船舶工业,对壮大海洋经济、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促进劳动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我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和多处适宜建造大型船舶的港湾,发展船舶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日韩隔海相望,处于连接日本、韩国、大连和上海的“金三角”地区腹地,拥有更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和借助大连、上海拉动发展的机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将其作为现代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了船舶工业推进委员会,出台了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实施“3111”工程的发展思路和建设船舶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全市船舶企业紧紧抓住国际船舶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规模能力,转换造船模式,培育产业链条,推动了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1.船舶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造船完工量达29.4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69.1亿元、利税6.2亿元、利润4.8亿元、出口交货值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5%、52.3%、54.5%和117%。目前,全市船舶企业已有订单达400万载重吨。其中威海船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文登顺兴造船有限公司和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生产任务均已排至2012年。
2.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船舶造修及配套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总资产71.6亿元,职工2.3万余人。产品有15大类40余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形成造船50万载重吨、船段23万吨、修船300艘次的能力,有7家企业可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单船最大制造能力达10万载重吨。
3.重点企业发展加快。总投资24亿元的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改造项目,一期工程3万吨级船台及配套设施基本完工,形成30万载重吨的造船能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实现了由渔船为主向多用途散货船、大型客滚船、海洋工程船的转型,造船能力达到30万载重吨,其建造的3万吨级客滚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新建6.5万吨、3.5万吨修船坞各1座,企业的造修船规模实现新的突破。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船坞建设基本完工,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技术水平进入同行业前列。
4.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了韩国三星船业、三进船业、伽耶船业和上海神飞集团、武汉百步亭集团、新泰源船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厂。其中,荣成荣喜与北京建龙集团合资成立的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是我市引进的最大的船舶项目,现已开工,计划2011年底前完工。
5.造船模式逐步改进。全市船舶造修企业按照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要求,大力推行以船段生产为中心,“壳、舾、涂”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建立了哈工大(威海)船舶技术研究所,成立了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和三星造船船舶研发中心。目前全市船舶行业已建成省级技术开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开发中心2家。
6.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市已引进船舶配套项目10余个,电机、空调、水泵等企业逐步向船舶配套产品开发,中小型船舶造修企业逐步向船段加工和配件生产转型。荣成市的石岛、崖头、俚岛3个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文登市在南海新区规划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规划建立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已有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等10多家配套企业进驻;工业新区规划的船舶配套产业园区正在论证之中。
(二)发展形势。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特别是日韩等造船大国因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逐步退出中小型及常规船舶市场,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政府把船舶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发展措施,为我市加快造船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船舶工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市船舶工业还存在基础比较薄弱、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配套率不高等问题,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改革重组为动力,以造修船业聚集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重点,强化基础,发挥优势,培植特色,推进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业快速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船基地。
(二)发展原则。坚持造船与研发设计并举,整船与配套并举,内资与外资并举;推进小型造修船企业以渔船为主向商用船或配套生产为主转变,中型造修船企业以造修中小型船舶向制造中大型船舶转变,骨干造船企业以单一造船为主向造船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形成整船制造3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50万吨、配套业收入80亿元、船舶修理5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4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吨、配套业收入100亿元、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三、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重点实施“3111”工程,即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发展十大重点企业,形成一条沿海造船工业带,培育一条船舶配套产品产业链。
(一)科学布局,加快三大聚集区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按照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建设,使宝贵的岸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皂埠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培育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威海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威海新泰源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游艇、化学品船的造修和板材加工配送为主。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20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3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2.俚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培育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制造各种运输船、海洋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和钢结构等。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5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吨、船舶修理1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石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培育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荣成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荣成造船工业公司、荣成大荣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建造2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和钢结构与舾装件加工。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12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3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突出重点,加快十大企业发展。
1.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总投资24亿元,在一期形成3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的基础上,加快二期10万吨级造修船坞各1座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三期30万吨级修船坞的建设,主要制造9.25万吨、3万吨散货船和1300箱集装箱船。到2012年,形成造船100万载重吨、修船11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2.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主要制造33500吨散货船和6700车位汽车运输船。到2012年,形成造船10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重点发展10万吨以下多用途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万吨级客货滚装船等产品。到2012年,形成造船2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4.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重点制造5万吨以下散货船、油船,修理10万吨以下船舶。到2012年,形成造船10万载重吨、修船8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5.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重点开发5万吨级以下多用途散货船、大型客滚船、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船和钢结构等产品。到2012年,形成造船50万载重吨、修船1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6.荣成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建设船台6座、船坞1座,主要建造5万吨级以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等。到2012年,形成造船2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7.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造大型散货船、油船等。到2012年,形成造船3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8.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发建造万吨级油轮、不锈钢化学品船、小型客滚船和行政执法船等。到2012年,形成造船15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9.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40万吨船段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10.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20万吨船段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三)积极引导,培育一条配套产品产业链。本着“巩固一批、开发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在现有山东华力电机集团的船用电机、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有限公司的船用风机、威海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船用轴舵系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荣成、文登南海新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威海工业新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培育和扶持现已引进的威海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威海东港船舶配件、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文登金梁濑船舶配件等10余家企业和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件、黄海造船分段等项目建设;引导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船舶造修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力争到2012年,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文登南海新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船舶配套业基地,船舶配套业实现收入100亿元以上。
(四)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游艇制造业。扶持发展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威海白云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游艇企业。加快引进游艇配套企业,积极引进有关游艇驾驶培训与考核取证、游艇销售、维护保养、游艇展示、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带动游艇制造业的发展。到2012年,游艇制造业初具规模,游艇制造及配套企业达到15户以上,年产销40英尺以下中档游艇300艘;年产销40英尺以上中高档豪华游艇30艘;全市游艇制造企业的各类游艇及配件销售额达到15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三大聚集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向聚集区聚集,形成积聚效应。重点实施威海船厂搬迁改造项目、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项目、荣成市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项目等一批重大船舶工业投资项目。
(二)抓好战略重组,促进骨干膨胀。抓住世界产业转移和国内资产重组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重点造船企业加快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战略性重组,把重点造船企业打造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
(三)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配套产业。引导中小船舶企业向运输船舶、工程船舶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加快引进船舶配套项目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船舶造修企业向以配套为主的专业化方向转型,积极参与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与十大重点骨干企业联姻,形成骨干带动、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关联产业链。不断优化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培育一批船用涂料、舾装材料、油料供应、物流服务等配套企业。
(四)提升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计、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和管理模式,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鼓励扶持国内外船舶研究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研究机构,与我市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加快技术中心建设,特别是建好我市与哈工大共建的威海市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不断满足船舶企业的自主设计与制造技术及人才需求,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2年,建成2家现代化总装企业,5家企业基本达到现代造船模式,市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以上,把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船舶设计中心。
(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1.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原则,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引导船舶企业参股,通过社会化运作方式建立行业担保机构。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按照市场机制要求,组建股份制船舶风险投资与担保公司。按照《山东省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试行办法》,积极做好在建船舶融资工作。大力实施银企互动工程,向银行推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争取银行支持。鼓励银行开展出口保理、出口保兑、风险投资、买方信贷、融资担保等服务业务。
2.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引导船舶设计、制造与配套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认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企业可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加速折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对新建厂房、仓库和其它生产性附属设施,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对搬迁企业、“退二进三”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3.落实用地用海有关政策。经批准以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用于发展造船和修船业的,经地税机关审核批准,从使用之月起免缴土地使用税10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列入国家、省重点造修船项目使用海域的,可依照有关法规申请减缴或免缴海域使用金,优先安排使用岸线。
4.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及产品研发。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船舶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六)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市船舶工业推进委员会和市船舶工业协会的作用,把船舶工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完善各级船舶工业协调管理与指导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提供、项目督导、协调服务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企业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不断修订和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对重点船舶企业和重点造船项目跟踪调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全市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文号: 威政发[2008]5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12)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先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船舶工业,对壮大海洋经济、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促进劳动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我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和多处适宜建造大型船舶的港湾,发展船舶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日韩隔海相望,处于连接日本、韩国、大连和上海的“金三角”地区腹地,拥有更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和借助大连、上海拉动发展的机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将其作为现代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了船舶工业推进委员会,出台了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实施“3111”工程的发展思路和建设船舶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全市船舶企业紧紧抓住国际船舶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规模能力,转换造船模式,培育产业链条,推动了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1.船舶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造船完工量达29.4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69.1亿元、利税6.2亿元、利润4.8亿元、出口交货值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5%、52.3%、54.5%和117%。目前,全市船舶企业已有订单达400万载重吨。其中威海船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文登顺兴造船有限公司和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生产任务均已排至2012年。
2.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船舶造修及配套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总资产71.6亿元,职工2.3万余人。产品有15大类40余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形成造船50万载重吨、船段23万吨、修船300艘次的能力,有7家企业可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单船最大制造能力达10万载重吨。
3.重点企业发展加快。总投资24亿元的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改造项目,一期工程3万吨级船台及配套设施基本完工,形成30万载重吨的造船能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实现了由渔船为主向多用途散货船、大型客滚船、海洋工程船的转型,造船能力达到30万载重吨,其建造的3万吨级客滚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新建6.5万吨、3.5万吨修船坞各1座,企业的造修船规模实现新的突破。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船坞建设基本完工,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技术水平进入同行业前列。
4.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了韩国三星船业、三进船业、伽耶船业和上海神飞集团、武汉百步亭集团、新泰源船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厂。其中,荣成荣喜与北京建龙集团合资成立的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是我市引进的最大的船舶项目,现已开工,计划2011年底前完工。
5.造船模式逐步改进。全市船舶造修企业按照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要求,大力推行以船段生产为中心,“壳、舾、涂”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建立了哈工大(威海)船舶技术研究所,成立了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和三星造船船舶研发中心。目前全市船舶行业已建成省级技术开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开发中心2家。
6.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市已引进船舶配套项目10余个,电机、空调、水泵等企业逐步向船舶配套产品开发,中小型船舶造修企业逐步向船段加工和配件生产转型。荣成市的石岛、崖头、俚岛3个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文登市在南海新区规划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规划建立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已有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等10多家配套企业进驻;工业新区规划的船舶配套产业园区正在论证之中。
(二)发展形势。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特别是日韩等造船大国因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逐步退出中小型及常规船舶市场,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政府把船舶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发展措施,为我市加快造船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船舶工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市船舶工业还存在基础比较薄弱、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配套率不高等问题,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改革重组为动力,以造修船业聚集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重点,强化基础,发挥优势,培植特色,推进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业快速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船基地。
(二)发展原则。坚持造船与研发设计并举,整船与配套并举,内资与外资并举;推进小型造修船企业以渔船为主向商用船或配套生产为主转变,中型造修船企业以造修中小型船舶向制造中大型船舶转变,骨干造船企业以单一造船为主向造船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形成整船制造3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50万吨、配套业收入80亿元、船舶修理5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4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吨、配套业收入100亿元、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三、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重点实施“3111”工程,即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发展十大重点企业,形成一条沿海造船工业带,培育一条船舶配套产品产业链。
(一)科学布局,加快三大聚集区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按照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建设,使宝贵的岸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皂埠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培育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威海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威海新泰源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游艇、化学品船的造修和板材加工配送为主。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20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3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2.俚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培育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制造各种运输船、海洋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和钢结构等。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5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吨、船舶修理1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石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培育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荣成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荣成造船工业公司、荣成大荣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建造2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和钢结构与舾装件加工。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12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3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突出重点,加快十大企业发展。
1.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总投资24亿元,在一期形成3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的基础上,加快二期10万吨级造修船坞各1座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三期30万吨级修船坞的建设,主要制造9.25万吨、3万吨散货船和1300箱集装箱船。到2012年,形成造船100万载重吨、修船11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2.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主要制造33500吨散货船和6700车位汽车运输船。到2012年,形成造船10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重点发展10万吨以下多用途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万吨级客货滚装船等产品。到2012年,形成造船2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4.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重点制造5万吨以下散货船、油船,修理10万吨以下船舶。到2012年,形成造船10万载重吨、修船8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5.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重点开发5万吨级以下多用途散货船、大型客滚船、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船和钢结构等产品。到2012年,形成造船50万载重吨、修船1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6.荣成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建设船台6座、船坞1座,主要建造5万吨级以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等。到2012年,形成造船2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7.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造大型散货船、油船等。到2012年,形成造船30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8.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发建造万吨级油轮、不锈钢化学品船、小型客滚船和行政执法船等。到2012年,形成造船15万载重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9.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40万吨船段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10.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20万吨船段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三)积极引导,培育一条配套产品产业链。本着“巩固一批、开发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在现有山东华力电机集团的船用电机、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有限公司的船用风机、威海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船用轴舵系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荣成、文登南海新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威海工业新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培育和扶持现已引进的威海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威海东港船舶配件、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文登金梁濑船舶配件等10余家企业和山东新船重工管舾装件、黄海造船分段等项目建设;引导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船舶造修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力争到2012年,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文登南海新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船舶配套业基地,船舶配套业实现收入100亿元以上。
(四)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游艇制造业。扶持发展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威海白云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游艇企业。加快引进游艇配套企业,积极引进有关游艇驾驶培训与考核取证、游艇销售、维护保养、游艇展示、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带动游艇制造业的发展。到2012年,游艇制造业初具规模,游艇制造及配套企业达到15户以上,年产销40英尺以下中档游艇300艘;年产销40英尺以上中高档豪华游艇30艘;全市游艇制造企业的各类游艇及配件销售额达到15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三大聚集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向聚集区聚集,形成积聚效应。重点实施威海船厂搬迁改造项目、威海荣成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项目、荣成市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项目等一批重大船舶工业投资项目。
(二)抓好战略重组,促进骨干膨胀。抓住世界产业转移和国内资产重组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重点造船企业加快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战略性重组,把重点造船企业打造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
(三)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配套产业。引导中小船舶企业向运输船舶、工程船舶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加快引进船舶配套项目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船舶造修企业向以配套为主的专业化方向转型,积极参与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与十大重点骨干企业联姻,形成骨干带动、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关联产业链。不断优化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培育一批船用涂料、舾装材料、油料供应、物流服务等配套企业。
(四)提升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计、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和管理模式,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鼓励扶持国内外船舶研究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研究机构,与我市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加快技术中心建设,特别是建好我市与哈工大共建的威海市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不断满足船舶企业的自主设计与制造技术及人才需求,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2年,建成2家现代化总装企业,5家企业基本达到现代造船模式,市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以上,把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船舶设计中心。
(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1.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原则,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引导船舶企业参股,通过社会化运作方式建立行业担保机构。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按照市场机制要求,组建股份制船舶风险投资与担保公司。按照《山东省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试行办法》,积极做好在建船舶融资工作。大力实施银企互动工程,向银行推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争取银行支持。鼓励银行开展出口保理、出口保兑、风险投资、买方信贷、融资担保等服务业务。
2.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引导船舶设计、制造与配套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认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企业可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加速折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对新建厂房、仓库和其它生产性附属设施,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对搬迁企业、“退二进三”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3.落实用地用海有关政策。经批准以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用于发展造船和修船业的,经地税机关审核批准,从使用之月起免缴土地使用税10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列入国家、省重点造修船项目使用海域的,可依照有关法规申请减缴或免缴海域使用金,优先安排使用岸线。
4.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及产品研发。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船舶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六)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市船舶工业推进委员会和市船舶工业协会的作用,把船舶工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完善各级船舶工业协调管理与指导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提供、项目督导、协调服务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企业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不断修订和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对重点船舶企业和重点造船项目跟踪调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全市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