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工业强市规划纲要》的通知

2020年07月30日21:06:57
发布部门: 甘肃省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嘉政发[2008]58号
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
《嘉峪关市工业强市规划纲要》已经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嘉峪关市工业强市规划纲要(2008年―2012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工业经济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工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07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从业人员37095人,资产总额536.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45%、 3.3%、 61%。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15.13亿元,同比增长47.72%。酒钢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2.13亿元,同比增长43.43%;市属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74亿元,同比增长34.44%。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19.5%。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亿元(不包括宏晟电热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1亿元,同比增长22.71%。
2.工业经济整体效益大幅提升。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16.61亿元,同比增长52.51%。其中,酒钢公司完成销售产值271.77亿元,同比增长46.96%;市属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35.5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47%,较上年同期上升3.1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3.42亿元,增长44.81%,其中市属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95亿元,增长46.38%。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09亿元,增长56.83%。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增长61%。
3.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嘉峪关市工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处于第3位;实现工业增加值95.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744美元,城镇化率为90.16%,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4:81.58:17.18,经济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已构建以冶金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已经和正在形成不锈钢及钢铁延伸加工、冶金新材料及高载能、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建材、高新技术等六类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行业;煤电及化工、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核乏燃料后处理装备制造及工业配套服务等产业也在积极谋划中。
(二)面临的形势
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会议的召开,必将引发全省新一轮的工业发展高潮,我市工业发展也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新一轮产业分工的调整重组引发的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珠三角等地区转移的趋势缓解,特别是高载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二是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的加快实施,对作为西陇海兰新线重要交通枢纽和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嘉峪关市,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效果明显,市域优势特色产业日渐发展壮大,将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我市城市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加,工业项目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为新一轮的工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西气东输、嘉策铁路、连霍高速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为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内扩外引和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条件。六是我市积极谋划发展风、煤、核等工业化产业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不利因素:一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约束不断强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为我市经济支柱的酒钢公司的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增长活力相对不足,尤其是作为衡量现代产业综合水平重要标志的新型工业比重仍然偏小。三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约束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铁路运力等新的制约瓶颈开始凸现。四是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治理保护任务艰巨。五是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尚未形成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强力带动作用。六是作为新型工业支撑平台之一的现代服务业缺乏,影响产业链终端形成和发展。七是地方企业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企业少,外向度低,综合成本高,规模、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力未能实现有效整合,影响工业经济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二、工业强市的思路与目标
我市工业发展已具备相当的基础,但与省内外先进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经济结构上是一个“工业大市”,与“工业强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必须用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有效的措施加快工业强市的步伐,继续巩固工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工业发展速度,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挖掘出工业发展的潜力,激发工业发展的活力,改善工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要求,全力支持酒钢做大做强,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工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新跨越。
(二)发展目标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依托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实施项目带动和名牌战略,重点培育10户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能级,到2012年把不锈钢及钢铁延伸加工、冶金新材料及高载能、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建材、高新技术等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煤电及化工、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核乏燃料后处理装备制造及工业配套服务等新型工业化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工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工业配套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工业经济总量目标:2012年,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7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地方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0%左右。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2012年,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指标范围,工业企业“三废”治理达到行业管理许可范围之内。
(三)发展原则
1.坚持以酒钢为中心,抓好内涵提质和外延扩充。毫不动摇地巩固和支持酒钢等大中型企业做大做强,抓存量盘活,企业深化改革,内部挖潜,提高效益,做精做优;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抓增量扩充,注重园区在地方工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招商引资,激发活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2.坚持以产业为依托,增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依托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企业的关联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度,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整合力度,大力促进产业资源向园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靠拢,充分聚集产业要素,形成产业集群。
3.坚持以科技为依靠,加快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鼓励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协作,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搞好工业布局和农村发展。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协调好城市发展布局和工业发展布局,推进工业发展向园区集中,三镇居民居住向城镇集中,都市型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优化。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鼓励和支持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工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发展思路
总体上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依托一个平台、建设七大产业集群”的思路,全力推进工业强市进程。
――围绕一个中心:以做大做强钢铁工业为中心,从发展空间上、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人才上等方面全力支持酒钢提质扩张,积极承接酒钢延伸项目和企业,全力支持酒钢公司在市、省及境外发展,进一步巩固酒钢在我市的工业支柱和产业核心地位,打造“百年酒钢”基业。
――依托一个平台:依托工业园区为发展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壮大产业聚集平台;突出“一区四园”产业特色,注重招商引资实效,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建设花园式工厂和园林式园区。
――建设七大产业集群:
一是全力推进酒钢60万吨?(远期120万吨)不锈钢项目和不锈钢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不锈钢深加工项目,根据市场导向,开发中高端产品,同时配套建设不锈钢交易市场,建设不锈钢及钢铁延伸加工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多经产业园建设、完善配套聚鑫达、三威等冶金及新材料企业,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氮化铬铁、高低碳锰铁项目,开发镍铁合金等特种系列合金产品,建设冶金新材料及高载能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推进宏昌机制、中核嘉华、天一钢构等企业的产能扩展,在发展现有通用和小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的同时,建设以风电装备和核乏燃料后处理设备制造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四是加快推进以宏丰、紫轩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开发系列葡萄酒、乳制品、肉制品等产品、全力发展非钢产业,建设食品工业产业集群。
五是加快推进宏达、宏晟等建材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展,开发形成品种齐、规格全的高标号及特种水泥、新型砖、板等材料,建设建材工业产业集群。
六是加快推进新融友联电器控制设备、海特聚氨酯轧辊、三威氮化合金材料等项目,运用新技术、开发冶金新材料,发展高新技术及新材料产品,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七是超前谋划和筹备煤电及化工项目,适时建设煤电及化工联产项目,建设煤电及化工产业集群。
三、工业行业重点发展规划
(一)酒钢公司
到2012年,酒钢集团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其中本部钢产量达到600万吨左右、不锈钢100―120万吨),集团钢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工业及其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发展重点:全力支持酒钢公司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与优化系统配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施150万吨碳钢冷轧薄板、中板扩能和不锈钢冷轧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扩大选矿、电力、烧结和高炉等生产规模,实现铁、钢、材及不锈钢生产在工艺、产能方面的相互匹配,同时积极支持酒钢公司大力发展非钢产业。
发展方向:把酒钢建成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形成板、带、管、线、不锈钢等钢铁材料,冶金、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和非钢项目等产业全面发展的局面。
(二)不锈钢及钢铁延伸加工业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18亿元左右。
1.不锈钢
到2012年,就地转化加工不锈钢30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左右、增加值12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以不锈钢工业园为平台,形成15万吨彩涂卷、2万吨不锈钢剪切和深加工能力,发展不锈钢制品、建设西北最大的不锈钢产品制造基地和交易市场。
发展方向:彩涂不锈钢板、型材、管材、镜面贴面砖、厨房设备、不锈钢微丝、不锈钢钢丸、不锈钢复合材料等产品生产,车辆、水工业、建筑装饰、家电、环保、化工等行业用不锈钢及制品。
2.金属加工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6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汇丰公司形成10万吨轧钢能力,10万吨碳钢剪切能力和5万吨高频焊管生产能力,电线电缆产品生产等。
发展方向:形成产品设计、模具、零部件加工、焊接、电器、控制电缆、总装的产业链,形成折、剪、冲、锻、镟等多品种、多规格、大规模生产能力。开发生产小五金、H型薄壁钢及异形材、高速公路护栏板等、不锈钢焊管及无缝管等产品。
(三)冶金新材料及高载能产业
到2012年,氮化合金、中低碳锰铁、镍系合金、高活性石灰等冶金新材料达到60万吨左右,高载能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左右、铜冶炼达到1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20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铜冶炼及多经产业园、聚鑫达、三威公司等铁合金生产项目,大友、亨顺等公司高活性石灰及耐材项目。
发展方向:铜冶炼及硅系、铬系、镍系、锰系、氮化等合金。钒、钛单金属及合金,低碳合金、高活性石灰、碳化硅材料、锆钙质材料、镁铬材料,以及其他超细粉体金属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磁性、非晶及微晶等特殊功能材料研发及生产,相应发展以硅、碳、石英、石膏为主的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生产氮化硅粉、工业硅、高纯多晶硅等产品。
(四)装备制造业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5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
1.中核嘉华、三云彩钢、汇丰公司、宏昌机制、宏联自控、大友等装备制造项目。
2.风电和核乏燃料后处理设备项目
发展方向:风电塔筒、法兰、轮毂叶片等;核压力容器、同位素仪表、核辐照设备,不锈钢类核设施、仪器等;通用设备单元部件、高强度标准件等;高压永磁开关、低压配电柜、水污染防治设备、烟气脱硫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治理技术设备、环保型可降解民用及工业包装技术设备与制品、循环清洁燃烧设备;中小型工程机械、轧辊、门型起重机、大口径砂浆泵、石油钻采、系列抽油机等,农业用现代化机械等;
(五)食品工业
到2012年,食品工业实现产值3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10亿元左右。
1.葡萄酒
到2012年,产量达到2.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8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紫轩酒业、沃土果蔬等葡萄酒生产项目
发展方向:系列葡萄酒、白酒、纯净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生产。运用微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开发生产葡萄籽油系列产品。
2.乳制品及肉制品
到2012年,达到奶牛1万头、肉牛1万头、生猪20万头、肉鸡100万只养殖及屠宰加工能力,实现工业产值9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2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宏丰公司乳制品加工、肉牛、生猪、肉鸡饲养加工项目。
发展方向:乳肉制品功能化、专用化,休闲、营养、便利型肉制品生产,运用真空冷冻、超高温瞬时杀菌、膜分离、微波干燥、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乳肉制品产业。
3.其他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维尔特食用油加工、沃土果蔬、金汇果蔬、中药制剂项目。
发展方向:棉籽油、菜籽油等单一型油品、调和型、营养型混合油品生产,功能食品、凝血酶、中药材及保健系列产品开发。
(六)建材工业
到2012年,建材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2亿元。
1.水泥
到2012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8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宏达公司、天石公司、聚鑫达公司利用钢渣、矿渣、粉煤灰生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发展方向:运用超细粉末原料和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的结合,开发生产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等具备快硬性、低水化热、抗腐蚀性、膨胀性、耐高温性等特殊性能的水泥;发展白色和彩色硅酸盐水泥等装饰用水泥产品生产项目;加快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煤矸石水泥生产项目。
2.建筑用混凝土砌块、墙体材料
到2012年,达到20万立方米砌块,10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宏晟热电粉煤灰砖、嘉通公司鸿升建材、三建公司粉煤灰、灰泥混凝土砌块等环保建材生产项目。
发展方向:粉煤灰烧结砖、硅酸盐砌块、墙体板等新型墙体材料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建筑涂料、矿棉吸音板、防水卷料等绿色建材产品开发与生产。
(七)高新技术产业
到2012年,高新技术园基础设施完备,新增入园企业达到3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
1.中核嘉华核承压设备、同位素仪器仪表、新型辐照加速器等辐照装置以及其他同位素制品,新融友联永磁断路器及高低压电器控制柜、海特聚氨酯胶辊、聚乙烯发泡保温管等项目。
2.开发冶金超细粉体材料,生产高性能金属及合金产品。
3.规划建设好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及服务平台。
发展方向:研究、开发辐射加工、辐射灭菌、材料改性等核物理应用技术,发展探测成像装置、新型放射诊断和治疗装置及创新药物、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通讯、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技术产业,重点引进和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新型元器件、仪器仪表、电子应用产品、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性能金属材料、太阳能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项目。
(八)煤电及化工产业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5亿元左右。
1.煤电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4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积极促进建设嘉峪关热电联产项目,争取750千伏电网通道工程在我市落地,形成跨区域电力枢纽。
发展方向:建设煤电和煤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一体化项目,适时开发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在风能资源符合建厂的前提下,建设5万千瓦风力发电场,做好天然气开发和综合利用项目。
2.化工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1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
1.祁源化工,宏源塑化铬渣综合利用项目。
2.煤制甲醇、烯烃化工项目开发建设。
发展方向:开发生产甲醇、乙烯、丙烯及延伸化学品、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农用化学品、有机化工原料、子午胎、碳酸锶、铬酸酐等产品。
(九)其他
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4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1亿元左右。
发展重点:
1.纺织:支持鑫海公司增加规模、扩大产能,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宏丰公司50万张皮草加工项目建设。
2.包装、印刷、文体用品、工艺美术、洗涤化妆品、旅游用品、家具制造及其他。
四、工业强市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工业副市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嘉峪关工业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规划、研究确定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等,全面加强工业强市的深入实施和督查落实。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利用项目建设,发展高新技术,着力延伸特色优势产业链,淘汰“新五小”和产能不达标、规模小的选矿、烧结和冶金企业,促使落后产能转型转行,提高加工增值能力,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调整优化所有制和企业组织结构。抓好工业企业强强联合、整合重组,积极推进国有、民营企业合作,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参与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壮大工业资本实力,优化所有制结构。重点围绕我市特色产业提升竞争力,大力引导、鼓励、支持大友、龙泰、宏丰、聚鑫达等一批龙头企业把握时机,通过购并、重组、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努力做好上市的指导、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积极培育龙泰、宏丰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通过承接引进、重组整合、实施品牌战略等多种方式,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格局。到2012年,力争酒钢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努力培育1-2户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3―5户达到20亿元左右的大中型企业及集团;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0户以上。
(四)优化发展平台,推动产业聚集。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发展工业配套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嘉东工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和食品工业;嘉北工业园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及高载能、不锈钢深加工、建材、煤电及化工产业;双泉工业园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政务服务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体上形成工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布局合理,全市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加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区内企业树立品牌、质量和生态意识,增强综合实力;注重保证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工业厂房,走节约、高效的用地之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产业空白、龙头企业壮大,按照 “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方向,注重强化优势、错位发展;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加大项目策划力度,积极开展有选择、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实现每年1―2户规模以上企业入园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努力提高我市工业扩展速度。
(五)鼓励大企业对外扩展。充分认识资源趋于枯竭和约束增强的现状,强化资源型城市发展带来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鼓励大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大力拓展“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选择地主动进入国内外资源市场,建立区域经济的长效合作机制,优化和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异地建厂,抢占市域外资源,为产业链配套基础起点和终端市场。
(六)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我市大中专院校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大学城建设,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良好服务,把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工业发展所需和接续性产业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和技术保证。
(七)制定工业发展政策。在要求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制定资金扶持政策,以纳税额度为指标,从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中拿出相应比例的资金对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主动纳税、多纳税,同时由政府提供相应额度的研发资金和创业风险资金等,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资力度,对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财政支持。
(八)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民营企业均可进入。鼓励民营企业以全新机制参与工业企业改革,围绕龙头企业拾遗补缺,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支柱产业,适时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促进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生态环保型和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九)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把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烟气脱硫、除尘、城市废水资源化、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利用,加快对先进、成熟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清洁生产为载体,规范和培育环保市场,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环境持久改善。引导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能量多层次梯级利用、废弃物的逐级利用和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实现资源持久开发和永续利用。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协调,推广中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应用,加大中水的利用率,同时协调好我市水资源配量问题,全力保障支柱型企业和重大项目的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