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武政办[2008]7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为积极引导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促进都市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2003年我市在口区试点建设都市工业园区,发挥“汉正街”品牌优势,整合资源,盘活存量,通过成片改造老企业来发展都市工业,以发展新型工业来带动老工业基地整体改造。随后,其他中心城区学习口区试点经验,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园区,到2006年,7个中心城区“一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4.06亿元,同比增长53.67%;实现税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33.83%。2008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33.73%,实现税收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
都市工业是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以都市工业园为基本载体,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工业。我市都市型工业是在此基础上把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的现代绿色工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布局范围:主要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2.环境形象: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武汉市生态环境相协调。3.生存空间:相对集中在都市工业园,并且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4.产业特点: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企业。5.所有制性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6.产业结构: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
(二)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现状
经过近5年的发展,各市级都市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我市大工业布局进行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依托行政区划实施老城区改造,逐步形成了各自产业发展格局。
口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小商品加工、机电、服装加工、新材料制造、印务等,初步形成法国登莱秀机电园、新华出版文化印务园、生物医药园、物流园及创意产业园。
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机电制造、皮革制品和肉类食品加工等,充分发挥堤角地区老国有企业存量资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初步形成了正远机电制造产业园、华运创意产业园、武汉肉联食品加工产业园、长报纸业印刷产业园。
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机电、新型建材等,初步形成苏泊尔轻工制造园、百威食品产业园、金牛建材产业园。
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新型建材、钢材深加工、机电产品制造等,初步形成中铁机电设备制造园、联谊钢材深加工及物流配送园、新型建材园。
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钢材深加工、固体废弃物利用、冶金环保设备、新型建材制造等。
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机电制造、服装加工等,初步形成信息通讯产业聚集区、现代都市工业聚集区、物流产业与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发展科技企业孵化与创业基地、火炬计划研发与创意产业园。
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以葛化集团、民生液化气、南顺石油等24家化工企业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了石油加工、无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等多门类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具备了盐化工、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发展基础。
(三)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主导产业不明晰,产业发展重复。都市工业园区在产业、产品等方面特色不明显,部分是在当地已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基础上,规划成园区,园区中长期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部分工业园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土地综合利用不尽合理,产业空间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2.企业集聚优势弱,产业缺乏关联。部分都市工业园区企业集聚规模偏小、产业档次偏低,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缺乏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法获取企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3.产品特色不明显,产业竞争力弱。受开发时序、开发条件和开发主体的限制,都市工业园区产业的区域性特色不强,容易被替代,尤其是在培育主导产业的过程中,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市场拓展中品牌的集聚力和幅射力不强。
4.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都市工业园区处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随着园区发展空间的扩展,部分园区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上海、苏州等地相比,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研发、金融、风险投资等支持性服务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
二、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应围绕工业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盘活工业存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下岗职工创业就业、加速民营企业发展、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的原则,利用我市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围绕我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五大产业集聚区,四大支柱产业、六大优势产业,15条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努力将都市工业园区建成“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增长,从而拉动园区经济增长。以自主创新带动增长方式转变,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改变都市工业园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能源、原材料消耗的局面,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创新网络。都市工业园区应积极发展研发、金融、风险投资等支持性服务机构,形成良好的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使园内企业更好地应对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有能力不断地从技术和市场变化中调整产品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和产业保持竞争力。
3.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特色经济导向。利用规划引导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增强都市工业园区与全市十大主导产业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配套协作关系,力求形成各园区产业发展特色,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园区节能减排。从源头和全过程预防污染产生,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无害化。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逐步外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高起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园区新引进企业必须符合清洁生产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使都市工业园区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三)功能定位
1.武汉工业的重要支撑。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结合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优势产业明确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我市十大主导产业中的装备制造、包装印刷、食品加工、钢材深加工、化工、高新技术等6个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调整和优化全市工业发展结构。
2.传统工业的改造基地。我市都市工业园区是依托老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建设起来的,是和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国企改制联系在一起的。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武汉市现有工业存量,适度发展增量,通过引进民营企业,采取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盘活老企业的资产存量,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机制完成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努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3.民营经济的发展平台。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资源丰富,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含量高、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体系,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入驻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平台,有利于增强我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动力,推动我市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4.社会就业的重要场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缓减社会就业压力,满足多层次的社会就业需求,成为我市解决城市就业的有效渠道之一。
(四)发展目标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利用我市老工业基地的存量资源,依托主体经济板块,引导都市工业园进行合理产业定位,形成产业特色,在3至5年后初步形成基础产业完善、主导产业凸显和优势产业清晰的都市工业园区产业体系。
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到2011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板块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每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共入驻民营科技企业1500家,为社会吸纳20万人就业,成为我市城镇人口就业的重要场所。
(五)产业定位
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以机电产业为主,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以创意产业为主,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以食品业为主,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以船舶制造加工业为主,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以钢铁产业为主,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以光机电产业为主,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
1.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机电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186亿元,配套产业链60亿元。
优势产业:服装、印刷包装、创意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120亿元。
2.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创意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50亿元,配套产业链20亿元。
优势产业:印刷包装、食品、机电。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60亿元。
3.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食品业。2011年产值目标126.1亿元,配套产业链40亿元。
优势产业:轻工、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79.9亿元。
4.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船舶机械制造。2011年产值目标75亿元,配套产业链100亿元。
优势产业:汽车电子、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120亿元。
5.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钢铁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100亿元,配套产业链30亿元。
优势产业:环保产业、新型建材。2011年产值目标15亿元。
6.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光机电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70亿元,配套产业链10亿元。
优势产业:创意产业、信息通讯。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30亿元。
7.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化工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100亿元,配套产业链20亿元。
(六)发展方向
市级都市工业园区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努力形成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共性、发展主导产业为个性的特色鲜明的园区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我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
1.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介于二、三产业之间的新兴产业,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融合性强,具有将技术、商业、创造和文化融为一体的优势,正成为都市型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创意产业一般包括以下13个领域: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
2.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
3.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个发展态势是“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
三、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建设重点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建设应体现出集约化、特色化、专业化,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从产业分工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从产业链分工看,以原材料和最终产品制造环节为主;从价值链分工看,应从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一)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
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以机电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发展配套产业;以服装、印刷包装和创意产业为优势产业。
重点项目:支持机电产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依托登莱秀集团等法资企业筹建欧洲中小企业工业园,依托汇丰生态办公区建设工业总部基地,推进欧迈克机床、二电线等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佳兴科技、信昌动力等项目投产。推动拉伊台克武汉株桥铁路扣件公司建成世界产量第一的铁路扣件生产基地。
扩大服装行业发展规模,支持名典屋、华友源、东兴等项目建设,推动建发织造、思哲服饰等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印务行业加快产业链建设,支持长江出版集团整合纸张印务、光盘生产及图书音像制品发行、经营等业务资源,集中建设综合印务生产基地。吸引华创投资公司,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园建设。综合利用古田四路板块存量资源,扩大工业区已形成的品牌效益,分三期推进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2007年内完成一期改造。鼓励高科技型、环保型机电类企业入驻,引导服装、印刷包装类企业生产特色产品。按照武汉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5年内完成古田地区所有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
(二)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
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以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的核心资源为配置方式,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形成产业链为载体,营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重点项目:推进已获得的4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创新示范重点项目、技改贴息项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市攻关计划项目、10项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市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推进2006年武汉市工业30项重大技改贴息项目之一的正远电气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投资0.5亿元的四方继电保护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和生产节能光电子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维新光电子公司的建设。
培植和推荐金凰珠宝公司等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依托长报印务中心、正远电气、航天波纹管、龙鸣纸业等企业,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精细化为核心,增强印务包装、机电业承接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延伸和转移的能力。推进武汉肉联万吨冷库扩建,提高企业加工能力。
堤角都市工业园区的老国有企业存量资源丰富,应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包装印刷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设计服务类创意产业,形成龙头企业为主、众多配套中小企业集聚的包装印刷基地。同时依托武汉肉联厂巩固发展肉类食品加工业,带动相关包装业企业发展。培植为包装印刷业服务的创意产业,提升包装印刷业企业的设计能力。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机电类企业,以特色产品占领市场。
(三)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
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是食品业,围绕东西湖和汉阳食品工业园发展配套产业。优势产业是轻工、新型建材和汽车零部件。
重点项目:推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苏泊尔二期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金牛管业创新投入,启动占地158亩的新生产基地建设。在万通工业园一期建成基础上,加快启动二期工程,新建3万余平方米厂房用于孵化吸纳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此外,加快推进新武鼓风机项目,兴华龙轴瓦项目,新塔医疗器械项目,四新铜业项目以及天鸣服饰项目建设。
最大限度地引入百威等食品类企业的配套企业,加强产业间关联度,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园区内形成食品产业链。鼓励环保型轻工、建材类企业入驻,适当引入与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配套的轻工类企业。减少食品、轻工、新型建材三大产业之外的企业的发展。
(四)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
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是船舶机械制造,优势产业是汽车电子、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
重点项目:逐步将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要求、占地广、高耗能的企业退出,建设总投资4250万元、占地4.5公顷的武昌制造业科技孵化基地和规划70公顷的武昌科技创业园。依托武船、南华高速的高速客船、豪华游船、旅游观光潜艇等主要品牌产品,依托中铁重工的架桥机、铺轨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专用门吊等铁路设备制造主要品牌产品,各类散装物料装卸输送设备等电力设备制造主要品牌产品,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木芯板等建材业主要品牌产品积极开展产业链的招商。
依托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湖北)基地落户园区,发挥武昌人才密集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发展占地少、产值高的高科技型楼宇经济,提高园区产业科技含量。
依托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和武昌地区科教文化优势,整合园区资源,引导民营投资者发展汽车电子和创意产业,努力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
(五)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
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以钢铁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环保产业、新型建材为优势产业,应充分利用阳逻电厂、青山热电和武钢的灰、渣资源,积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做好配套角色,使优势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
重点项目:促进诚维钢结构、苏博混凝土外加剂、海剑绿环建材项目发展,加快科强冶金新材料、慧民热镀设备项目建设,推进武钢兴达钢加工基地、武汉重工连铸设备、保华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德川机电系统项目具体实施。在规划总面积1224亩的青山环保科技园一期约150亩建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引进方式推进二期开发建设。
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好的项目入驻园区。推进神焰冶金热工设备、帕菲特环保设备、恒瑞电控系统、通瑞冶金新材料、源锦特种新材料、中冶武研院复合石膏、海天龙压花铝板等13个新引进项目的开工建设。不断引进符合园区产业和环保要求的新项目,在壮大园区规模的同时,促成园区产业特色形成。
(六)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大力培养创意特色产业,配套武汉市相关产业链。
重点项目: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业。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主导,建设和发展科技企业孵化与创业基地、火炬计划研发与创意产业园,形成光机电一体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色的总部型、高科技产业基地。推进武汉大西洋连铸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武汉荒井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湖北盛佳电器公司、武汉长江电讯设备有限公司,增强园区光机电产业竞争力。
通过支持民营服饰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来改造、提升传统服装产业,增强以武汉爱帝集团、武汉太和集团为骨干的名优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鼓励发展生物医药类企业,维持现有此类企业规模,适时迁出。不再发展占地广、产出低的物流类企业,提升现有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
(七)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
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配套我市四大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产业,突出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个行业发展为方向,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产品,形成石化产品深加工和化工新材料配套产业链,加速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
重点项目:推进葛化、四方行、青江、中国石油湖北公司、河南蓝天集团等大型化工企业建设,积极策划与80万吨乙烯工程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紧邻武汉化工新城,主要利用现有化工企业为武汉化工新城提供产业配套服务,积极发展为80万吨乙烯项目所在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化工配套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四、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措施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建设是一项跨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拓性、综合性系统工程,市经委负责对都市工业园的产业建设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定期召开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联席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园区之间的沟通,鼓励引导各都市工业园区经济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实现统一领导、专班组织、平台共享,使都市工业园区成为民营企业的健身器、居民就业的服务器、传统工业的加速器。
(一)科学化管理
1.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进一步办好政府公益性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加强自律,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创新和技术服务、信用及融资服务、创业服务、信息化推进服务、教育人才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六个方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诸多服务组织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和多功能的都市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2.发展民营企业,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与龙头项目配套,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为提高配套能力进行技术改造,着力培育一批强势配套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生共赢的企业集群发展态势。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企业的创办、培育、成长三个核心环节。推进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一批新企业创办。
3.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调控能力。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定期测评园区运作的状态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调控带倾向性的正负两方面问题;为园区发展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有效地树立和鼓励先进,驱动相对后进者;为进一步开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园区管理奠定基础。
(二)规范化布局
1.纳入总体规划。结合我市中心城区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都市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布局在一环至三环线之间区域,运作上以工业存量厂房、土地改造利用为主。在一、二、三环线的布局中,形成内综外专、内密外疏、内小外大的都市工业园区布局模式:即内环以综合产业园为主,外环以专业产业园为主;内环围绕中心城区紧密布局多个产业园,外环围绕远城区疏散布局少数产业园;内环以小型产业园为主,外环以大型工业区为主,形成工业立园、产业集聚的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格局,保持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传承性、阶段性基础上形成中心城区、远城区和周边城区三者之间合理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2.配套产业链条。园区在引进入驻企业时要充分重视地域化产业链建设,关注上游产品企业和下游产品企业的联系,提供和接受服务与产品企业之间的互惠性,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母体的分支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在园区范围内形成不同程度的配套产业链,并逐步优化。
3.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开发,提高技术水平;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战略联盟,着力解决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加速融合。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积极推进名牌产品创建、专利技术申报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一批企业依托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加快发展。
(三)市场化运作
1.市场机制协调。都市工业园区是通过向入驻企业提供有形的工业资源和无形的服务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市工业园区和企业主客双方应按市场经济原则协调关系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2.民营投资为主。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坚持“政府主导、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鼓励民营资本遵循园区规划和产业政策,按市场经济原则投资园区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出售;投资创办中小企业等。
3.国际交流合作。引导都市工业园区进行面向海内外的开放性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策划和组织专业性的国际交流活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地区性或国际性都市工业园区研讨会或论坛,以扩大影响,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
(四)政策性引导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未来5年内,政府将从经济和政策两方面,大力扶持各都市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的发展。
由市经委引导各个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对其实施鼓励和激励政策,从而更好调动各园区的积极性。调整产业结构包括:根据各个园区的资源禀赋、资金、技术力量等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区,以此带动园区内经济其他产业区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来引导并协调各个园区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政策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发布文号: 武政办[2008]7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为积极引导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促进都市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2003年我市在口区试点建设都市工业园区,发挥“汉正街”品牌优势,整合资源,盘活存量,通过成片改造老企业来发展都市工业,以发展新型工业来带动老工业基地整体改造。随后,其他中心城区学习口区试点经验,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园区,到2006年,7个中心城区“一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4.06亿元,同比增长53.67%;实现税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33.83%。2008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33.73%,实现税收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
都市工业是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以都市工业园为基本载体,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工业。我市都市型工业是在此基础上把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的现代绿色工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布局范围:主要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2.环境形象: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武汉市生态环境相协调。3.生存空间:相对集中在都市工业园,并且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4.产业特点: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企业。5.所有制性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6.产业结构: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
(二)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现状
经过近5年的发展,各市级都市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我市大工业布局进行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依托行政区划实施老城区改造,逐步形成了各自产业发展格局。
口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小商品加工、机电、服装加工、新材料制造、印务等,初步形成法国登莱秀机电园、新华出版文化印务园、生物医药园、物流园及创意产业园。
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机电制造、皮革制品和肉类食品加工等,充分发挥堤角地区老国有企业存量资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初步形成了正远机电制造产业园、华运创意产业园、武汉肉联食品加工产业园、长报纸业印刷产业园。
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机电、新型建材等,初步形成苏泊尔轻工制造园、百威食品产业园、金牛建材产业园。
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新型建材、钢材深加工、机电产品制造等,初步形成中铁机电设备制造园、联谊钢材深加工及物流配送园、新型建材园。
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钢材深加工、固体废弃物利用、冶金环保设备、新型建材制造等。
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机电制造、服装加工等,初步形成信息通讯产业聚集区、现代都市工业聚集区、物流产业与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发展科技企业孵化与创业基地、火炬计划研发与创意产业园。
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以葛化集团、民生液化气、南顺石油等24家化工企业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了石油加工、无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等多门类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具备了盐化工、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发展基础。
(三)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主导产业不明晰,产业发展重复。都市工业园区在产业、产品等方面特色不明显,部分是在当地已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基础上,规划成园区,园区中长期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部分工业园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土地综合利用不尽合理,产业空间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2.企业集聚优势弱,产业缺乏关联。部分都市工业园区企业集聚规模偏小、产业档次偏低,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缺乏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法获取企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3.产品特色不明显,产业竞争力弱。受开发时序、开发条件和开发主体的限制,都市工业园区产业的区域性特色不强,容易被替代,尤其是在培育主导产业的过程中,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市场拓展中品牌的集聚力和幅射力不强。
4.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都市工业园区处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随着园区发展空间的扩展,部分园区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上海、苏州等地相比,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研发、金融、风险投资等支持性服务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
二、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应围绕工业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盘活工业存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下岗职工创业就业、加速民营企业发展、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的原则,利用我市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围绕我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五大产业集聚区,四大支柱产业、六大优势产业,15条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努力将都市工业园区建成“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增长,从而拉动园区经济增长。以自主创新带动增长方式转变,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改变都市工业园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能源、原材料消耗的局面,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创新网络。都市工业园区应积极发展研发、金融、风险投资等支持性服务机构,形成良好的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使园内企业更好地应对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有能力不断地从技术和市场变化中调整产品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和产业保持竞争力。
3.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特色经济导向。利用规划引导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增强都市工业园区与全市十大主导产业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配套协作关系,力求形成各园区产业发展特色,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园区节能减排。从源头和全过程预防污染产生,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无害化。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逐步外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高起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园区新引进企业必须符合清洁生产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使都市工业园区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三)功能定位
1.武汉工业的重要支撑。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结合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优势产业明确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我市十大主导产业中的装备制造、包装印刷、食品加工、钢材深加工、化工、高新技术等6个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调整和优化全市工业发展结构。
2.传统工业的改造基地。我市都市工业园区是依托老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建设起来的,是和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国企改制联系在一起的。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武汉市现有工业存量,适度发展增量,通过引进民营企业,采取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盘活老企业的资产存量,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机制完成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努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3.民营经济的发展平台。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资源丰富,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含量高、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体系,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入驻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平台,有利于增强我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动力,推动我市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4.社会就业的重要场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缓减社会就业压力,满足多层次的社会就业需求,成为我市解决城市就业的有效渠道之一。
(四)发展目标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利用我市老工业基地的存量资源,依托主体经济板块,引导都市工业园进行合理产业定位,形成产业特色,在3至5年后初步形成基础产业完善、主导产业凸显和优势产业清晰的都市工业园区产业体系。
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到2011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板块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每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共入驻民营科技企业1500家,为社会吸纳20万人就业,成为我市城镇人口就业的重要场所。
(五)产业定位
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以机电产业为主,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以创意产业为主,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以食品业为主,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以船舶制造加工业为主,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以钢铁产业为主,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以光机电产业为主,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
1.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机电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186亿元,配套产业链60亿元。
优势产业:服装、印刷包装、创意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120亿元。
2.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创意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50亿元,配套产业链20亿元。
优势产业:印刷包装、食品、机电。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60亿元。
3.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食品业。2011年产值目标126.1亿元,配套产业链40亿元。
优势产业:轻工、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79.9亿元。
4.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船舶机械制造。2011年产值目标75亿元,配套产业链100亿元。
优势产业:汽车电子、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120亿元。
5.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钢铁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100亿元,配套产业链30亿元。
优势产业:环保产业、新型建材。2011年产值目标15亿元。
6.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光机电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70亿元,配套产业链10亿元。
优势产业:创意产业、信息通讯。2011年产值目标共计30亿元。
7.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化工产业。2011年产值目标100亿元,配套产业链20亿元。
(六)发展方向
市级都市工业园区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努力形成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共性、发展主导产业为个性的特色鲜明的园区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我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
1.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介于二、三产业之间的新兴产业,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融合性强,具有将技术、商业、创造和文化融为一体的优势,正成为都市型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创意产业一般包括以下13个领域: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
2.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
3.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个发展态势是“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
三、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建设重点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建设应体现出集约化、特色化、专业化,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从产业分工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从产业链分工看,以原材料和最终产品制造环节为主;从价值链分工看,应从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一)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
口汉正街都市工业园以机电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发展配套产业;以服装、印刷包装和创意产业为优势产业。
重点项目:支持机电产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依托登莱秀集团等法资企业筹建欧洲中小企业工业园,依托汇丰生态办公区建设工业总部基地,推进欧迈克机床、二电线等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佳兴科技、信昌动力等项目投产。推动拉伊台克武汉株桥铁路扣件公司建成世界产量第一的铁路扣件生产基地。
扩大服装行业发展规模,支持名典屋、华友源、东兴等项目建设,推动建发织造、思哲服饰等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印务行业加快产业链建设,支持长江出版集团整合纸张印务、光盘生产及图书音像制品发行、经营等业务资源,集中建设综合印务生产基地。吸引华创投资公司,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园建设。综合利用古田四路板块存量资源,扩大工业区已形成的品牌效益,分三期推进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2007年内完成一期改造。鼓励高科技型、环保型机电类企业入驻,引导服装、印刷包装类企业生产特色产品。按照武汉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5年内完成古田地区所有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
(二)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
江岸堤角都市工业园区以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的核心资源为配置方式,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形成产业链为载体,营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重点项目:推进已获得的4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创新示范重点项目、技改贴息项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市攻关计划项目、10项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市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推进2006年武汉市工业30项重大技改贴息项目之一的正远电气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投资0.5亿元的四方继电保护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和生产节能光电子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维新光电子公司的建设。
培植和推荐金凰珠宝公司等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依托长报印务中心、正远电气、航天波纹管、龙鸣纸业等企业,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精细化为核心,增强印务包装、机电业承接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延伸和转移的能力。推进武汉肉联万吨冷库扩建,提高企业加工能力。
堤角都市工业园区的老国有企业存量资源丰富,应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包装印刷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设计服务类创意产业,形成龙头企业为主、众多配套中小企业集聚的包装印刷基地。同时依托武汉肉联厂巩固发展肉类食品加工业,带动相关包装业企业发展。培植为包装印刷业服务的创意产业,提升包装印刷业企业的设计能力。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机电类企业,以特色产品占领市场。
(三)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
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是食品业,围绕东西湖和汉阳食品工业园发展配套产业。优势产业是轻工、新型建材和汽车零部件。
重点项目:推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苏泊尔二期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金牛管业创新投入,启动占地158亩的新生产基地建设。在万通工业园一期建成基础上,加快启动二期工程,新建3万余平方米厂房用于孵化吸纳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此外,加快推进新武鼓风机项目,兴华龙轴瓦项目,新塔医疗器械项目,四新铜业项目以及天鸣服饰项目建设。
最大限度地引入百威等食品类企业的配套企业,加强产业间关联度,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园区内形成食品产业链。鼓励环保型轻工、建材类企业入驻,适当引入与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配套的轻工类企业。减少食品、轻工、新型建材三大产业之外的企业的发展。
(四)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
武昌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是船舶机械制造,优势产业是汽车电子、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
重点项目:逐步将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要求、占地广、高耗能的企业退出,建设总投资4250万元、占地4.5公顷的武昌制造业科技孵化基地和规划70公顷的武昌科技创业园。依托武船、南华高速的高速客船、豪华游船、旅游观光潜艇等主要品牌产品,依托中铁重工的架桥机、铺轨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专用门吊等铁路设备制造主要品牌产品,各类散装物料装卸输送设备等电力设备制造主要品牌产品,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木芯板等建材业主要品牌产品积极开展产业链的招商。
依托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湖北)基地落户园区,发挥武昌人才密集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发展占地少、产值高的高科技型楼宇经济,提高园区产业科技含量。
依托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和武昌地区科教文化优势,整合园区资源,引导民营投资者发展汽车电子和创意产业,努力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
(五)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
青山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区以钢铁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环保产业、新型建材为优势产业,应充分利用阳逻电厂、青山热电和武钢的灰、渣资源,积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做好配套角色,使优势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
重点项目:促进诚维钢结构、苏博混凝土外加剂、海剑绿环建材项目发展,加快科强冶金新材料、慧民热镀设备项目建设,推进武钢兴达钢加工基地、武汉重工连铸设备、保华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德川机电系统项目具体实施。在规划总面积1224亩的青山环保科技园一期约150亩建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引进方式推进二期开发建设。
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好的项目入驻园区。推进神焰冶金热工设备、帕菲特环保设备、恒瑞电控系统、通瑞冶金新材料、源锦特种新材料、中冶武研院复合石膏、海天龙压花铝板等13个新引进项目的开工建设。不断引进符合园区产业和环保要求的新项目,在壮大园区规模的同时,促成园区产业特色形成。
(六)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江汉现代都市工业园区大力培养创意特色产业,配套武汉市相关产业链。
重点项目: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业。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主导,建设和发展科技企业孵化与创业基地、火炬计划研发与创意产业园,形成光机电一体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色的总部型、高科技产业基地。推进武汉大西洋连铸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武汉荒井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湖北盛佳电器公司、武汉长江电讯设备有限公司,增强园区光机电产业竞争力。
通过支持民营服饰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来改造、提升传统服装产业,增强以武汉爱帝集团、武汉太和集团为骨干的名优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鼓励发展生物医药类企业,维持现有此类企业规模,适时迁出。不再发展占地广、产出低的物流类企业,提升现有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
(七)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
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区配套我市四大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产业,突出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个行业发展为方向,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产品,形成石化产品深加工和化工新材料配套产业链,加速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
重点项目:推进葛化、四方行、青江、中国石油湖北公司、河南蓝天集团等大型化工企业建设,积极策划与80万吨乙烯工程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洪山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紧邻武汉化工新城,主要利用现有化工企业为武汉化工新城提供产业配套服务,积极发展为80万吨乙烯项目所在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化工配套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四、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措施
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建设是一项跨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拓性、综合性系统工程,市经委负责对都市工业园的产业建设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定期召开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联席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园区之间的沟通,鼓励引导各都市工业园区经济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实现统一领导、专班组织、平台共享,使都市工业园区成为民营企业的健身器、居民就业的服务器、传统工业的加速器。
(一)科学化管理
1.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进一步办好政府公益性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加强自律,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创新和技术服务、信用及融资服务、创业服务、信息化推进服务、教育人才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六个方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诸多服务组织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和多功能的都市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2.发展民营企业,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与龙头项目配套,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为提高配套能力进行技术改造,着力培育一批强势配套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生共赢的企业集群发展态势。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企业的创办、培育、成长三个核心环节。推进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一批新企业创办。
3.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调控能力。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定期测评园区运作的状态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调控带倾向性的正负两方面问题;为园区发展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有效地树立和鼓励先进,驱动相对后进者;为进一步开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园区管理奠定基础。
(二)规范化布局
1.纳入总体规划。结合我市中心城区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都市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布局在一环至三环线之间区域,运作上以工业存量厂房、土地改造利用为主。在一、二、三环线的布局中,形成内综外专、内密外疏、内小外大的都市工业园区布局模式:即内环以综合产业园为主,外环以专业产业园为主;内环围绕中心城区紧密布局多个产业园,外环围绕远城区疏散布局少数产业园;内环以小型产业园为主,外环以大型工业区为主,形成工业立园、产业集聚的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格局,保持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传承性、阶段性基础上形成中心城区、远城区和周边城区三者之间合理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2.配套产业链条。园区在引进入驻企业时要充分重视地域化产业链建设,关注上游产品企业和下游产品企业的联系,提供和接受服务与产品企业之间的互惠性,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母体的分支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在园区范围内形成不同程度的配套产业链,并逐步优化。
3.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开发,提高技术水平;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战略联盟,着力解决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加速融合。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积极推进名牌产品创建、专利技术申报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一批企业依托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加快发展。
(三)市场化运作
1.市场机制协调。都市工业园区是通过向入驻企业提供有形的工业资源和无形的服务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市工业园区和企业主客双方应按市场经济原则协调关系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2.民营投资为主。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坚持“政府主导、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鼓励民营资本遵循园区规划和产业政策,按市场经济原则投资园区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出售;投资创办中小企业等。
3.国际交流合作。引导都市工业园区进行面向海内外的开放性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策划和组织专业性的国际交流活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地区性或国际性都市工业园区研讨会或论坛,以扩大影响,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
(四)政策性引导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未来5年内,政府将从经济和政策两方面,大力扶持各都市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的发展。
由市经委引导各个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对其实施鼓励和激励政策,从而更好调动各园区的积极性。调整产业结构包括:根据各个园区的资源禀赋、资金、技术力量等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区,以此带动园区内经济其他产业区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来引导并协调各个园区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政策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