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清远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的通知

2020年07月21日00:44:46
发布部门: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文号: 粤经贸综合[2007]832号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
近几年来,清远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了一条以加快工业发展为突破口,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黄华华省长今年6月到清远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清远的发展经验,赞扬清远已经成为我省山区和东西两翼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最近,我委通过对清远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清远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OO七年九月十八日

清远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近几年来,清远市围绕着“争当山区发展排头兵,创建山区经济强市”这个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发展思路的转变,发展环境的改善,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工业经济为突破口,以优化服务为引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实现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山区市发展工业经济的排头兵。在前两年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之首的基础上,2006年,清远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六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一、清远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
2003年以来,清远市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工业总量在山区市和全省工业的排位大幅提升,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从山区市的追兵一跃成为排头兵,跨越式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呈现出“五个跨越”的夺目亮点。
(一)发展速度的跨越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增长速度创出全省奇迹。2003-2006年,清远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4.8%,分别比同期山区市(韶关、河源、梅州、清远、肇庆、云浮等6个市,下同)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高出46.6个和3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9%,分别比同期山区市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高出28.5个和30.8个百分点。短短四年时间,清远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近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近5倍多,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增速位居全省首位。今年1-8月,清远市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7%,增速比全省工业高出36.7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
(二)工业地位的跨越
工业总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在全省的地位大幅提升。2002年,清远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78.5亿元,在山区市排第5位,全省排第1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6.1亿元,在山区市排第4位,全省排第18位。2006年,清远市工业总产值616.6亿元,工业增加值168.2亿元,首次双双跃上山区市首位,全省排名上升到12位,占山区市的比重从2002年的7.5%和12.4%上升到27.2%和25.0%。今年1-8月,清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占山区市的27.9%,比上年底提高了2.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山区市的第一位。
(三)主导产业的跨越
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清远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到点土成金――开发瓷土资源发展建筑陶瓷产业,点石成金――开发石灰岩资源发展水泥产业,点废成金――利用废金属发展再生铜材产业。建成了源潭陶瓷工业城,全国10大陶瓷品牌扎堆在清远建设生产基地,2006年建筑陶瓷工业产值41亿元,今后将发展成200条生产线产能200亿元的规模;引进了海螺水泥、台湾水泥等大型龙头企业,2006年产量达到916万吨,实现产值34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产能可达2200万吨,占全省水泥产业的1/4;建成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再生资源示范区,引进云南铜业、江西铜业及香港建滔集团等多家大企业,基本形成回收拆解――深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41亿元。同时,电线电缆、铝型材、皮革制鞋、家用电器、电子化工等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四)科学发展的跨越
清远市发展工业,坚持“以园兴工、以园治污”的循环式、集约式、生态式发展模式,开创了欠发达地区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他们坚持以园区为载体,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实现了工业发展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环境保护强硬化,确保发展和环保两不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科学制定园区规划,统一排污治废,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和循环再利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清远也不例外。但他们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时,坚持落后生产技术不引进、高污染产业不能确保清洁生产不引进,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严格把好准入关,拒绝污染转移。据环保部门监测,2006年,清远市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河流北江河水质100%达到相应功能区划的要求。在工业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并没有恶化。清远的天还是这么蓝,水还是这么清,清远作为珠三角后花园的魅力依然不减。
(五)工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
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目前,清远市的工业化率已经由2002年的18%上升到2006年的41%,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跨越,清远市总体上已跨越工业化初期阶段。2006年,清远GDP增长达到29.9%,其中19.3个百分点是由工业增长直接拉动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到73%,是2002年的4.1倍。清远市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在全省以及山区市的排位大幅度提升,有的已进入或接近全省中等水平。2006年,全市GDP总量排山区市第1位、全省第14位,比2002年前移了6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2003年以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17.5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清远市已从过去劳务输出地变为劳动力吸纳地。
二、清远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清远市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远市委市政府大力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结合清远实际,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发展工业战略决策,并带领全市人民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推动工业发展中,从思路的突破、环境的改善、载体的创新、模式的转变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创造了十分宝贵并且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一)发展思路的突破
几年来,清远市委市政府从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入手,推动思维创新,为改革扫清道路,使清远成为区位最优、环境最美、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的地区,形成了投资成本的洼地。一是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发展动力大增强。由原来无为的“等靠要”向有为的“干创闯”转变,认识到清远穷不是穷在钱上面,而是穷在脑袋上,没有内生增长的动力,造血功能不足,始终形成不了经济优势,不能解决贫困问题。思想的解放,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二是以思路大转变促进工业大发展。认识到清远不发达不是农业不发达,而是工业不发达,清远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工业。转变以往以农为主的思维定位,树立“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推动经济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地调整战略、调整政策,形成了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合力。三是以政策大突破实现吸引投资大进入。大力降低投资成本,形成投资洼地。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下决心降低地价、水价、电价以及各种居高不下的收费,实行“只收税、不收费”;为发展工业,敢于“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服务一优再优”,清远一度成为全省投资成本最低的地区,使昔日的“寒极”变成投资创业的“热土”;针对不同阶段工业发展的掣肘,及时出台政策措施,解决影响工业发展瓶颈问题。如政府3号文针对激励招商引资,4号文针对高新产业开发区,6号文针对干部领导工作,17号文针对交通设施,21号文针对循环经济等,为工业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二)发展环境的改善
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土壤。清远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硬环境建设,坚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大发展的思路,把交通、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中之重,将快速、便利的交通网络作为工作目标,树立了超前规划和超前建设的理念,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几年来共投入385亿元,全面完成了广清高速公路北段、英佛一级公路、清连一级公路高速化改造、清三公路改造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开创了交通资源整合的先河,打造了“八桥一路”这个品牌。在省电力部门的支持下,将原农电网架迅速改造成适应清远经济发展的大电网网架。使以交通、供电为重点的市政、能源、信息网络、供水、通讯设施等硬环境日益完善,拉近了清远与珠三角的距离,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凸现。二是加强软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引来资本,真诚的服务带来项目。清远市清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要旨是政府从管理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清远工业发展更多要看政府的服务水准。近几年清远市大力在引导服务、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延伸服务、规范服务上下功夫,下大力气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内容上延长服务链条,从项目引进到建设投产直到增资扩产,实行咨询、立项、审批、登记、发证等环节的全程服务;在服务质量上讲究实效性,一切办事程序从快从简,设立批复时限,限时为企业办结各项手续;在规范服务上公开、透明,坚持依法行政,严禁对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三是市领导率先垂范,部门积极配合。在清远,企业家随时可以约见市委市政府领导,分管工业的市领导对重大项目实行跟踪指导,特事特办,亲自为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政府部门为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和“服务上门”,对重点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一般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经贸部门更是实行贴身服务,提出对“三个50”项目(即增资扩产、在建、投资三类各50个项目)加强指导并实行月汇报制度,对未能如期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主要领导必须亲自过问,对已投产在经营上遇到困难的企业,经贸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发展载体的创新
清远市发展工业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实现了工业发展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园区发展环保化。一是以园兴工,推动企业进园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陶瓷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太平工业园、建滔工业园、盈富工业园等一批规模园区,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经进驻项目32个,投产项目22个,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二是以园集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了陶瓷、水泥、铜铝加工、电线电缆、电子化工、空调制冷、制鞋服装、废旧金属回收加工等8个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如清城区石角的铜材、龙塘的铝型材、源潭的陶瓷和英德望埠的水泥等。三是以园治污,统一排污治污,防止污染扩散。摒弃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园区的污水废气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如源潭陶瓷工业城实施油改气和废水处理技术改造,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和循环再利用。华清再生资源示范园将分散处理再生资源的个体商户引入园区,改变了废水到处流、废料到处烧、废品到处丢的状况,投产以来共节约用水达到65000多吨,实现了再生资源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四)发展模式的转变
清远市发展工业改变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打造“魅力园区”、“生态园区”和“开放园区”,推动工业企业进园发展。并以园区为结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统一排污治污,防止污染扩散,推动工业园区良性循环发展,走出一条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实现了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关,提高环保门槛,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决不降低标准,严把项目“三同时”验收关,对未严格执行的项目,该停的即停,该关的即关。二是认真把好减排关,落实减排目标考核制度,将排污总量核实到企业,将年度减排计划落实到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整治污染严重行业,鼓励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三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行环保技术改造。对水泥产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线,鼓励企业改造发展新型干法生产线;引导再生资源产业走清洁生产之路,支持华清再生资源示范区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改造。四是强化环境监管关,工业园区一定要制定环境规划并强制执行,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建立并落实园区环保责任制,确保园区环保目标的实现。
(五)招商引资的效力
清远市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借助外力,得益于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近几年清远市共引进各类项目超过2500个,合同金额达到2000多亿元,有效地支撑了清远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全市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理念,及时调整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中实现了一个创新,建立了两个机制。“一个创新”是指招商引资方式的创新。一是“以商引商”,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的办法,引导投资商投资开发工业园,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进园,达到以商引商的目的。目前到清远投资的项目中有一半是通过“以商引商”的方式实现的。二是“中介招商”,利用台商协会招商和各国领事馆办事处招商,还聘请招商顾问,逐步建立了中介招商网络,扩大了招商的主体范围。三是“以地招商”,通过招商主体下移,使让利收益主体从只对外商让利转变为向农民、拆迁户、土地开发商等让利,盘活了大量土地,拓展了招商引资的土地空间。四是“全民招商”,采取全面发动、全民动员,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环境招商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尤其是经贸部门更是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据统计在清远市的招商引资项目中的70%是由经贸部门来实现的。“两个机制”就是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了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确保招商引资任务落实到人;实施招商主体下移,各县镇都设立了招商办,将招商任务分解到各镇,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招商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了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突破过去“谁投资、谁收益、谁征管”及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税收的办法,实行中心区域利益共同体财政体制方案,实行属地征税、统一入库,对入库工商税收,市直和清城区以67:33比例分享,超收按比例分成;市与清新县实行“核定基数、统一征管、超收分成、利益共享”的财税管理体制,县与镇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利益共享”,激发了市、县、镇三级的招商引资潜力,尤其是极大地调动了镇一级的积极性。同时,连续四年举行兑现奖励大会,对招商引资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如2007年清远市就拿出了2000万元用于奖励各方人员。
三、清远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启示
当前,全省人民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正以高涨的热情投身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清远市工业经济从山区的追兵,短短几年跃上排头兵,其经验做法值得全省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借鉴,更能够给各地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一)思想的大解放和强烈的干事创业精神,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清远作为后发地区,经济欠发达,有其客观的因素和历史的原因。但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不是欠发达地区贫穷的根源,清远以他们的成功实践作出了有力的回答。清远市党政一把手思想解放,带出了勇于开拓创新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激发了全市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强烈的干事创业精神和敢闯难关的劲头,从“等靠要”向“干创闯”转变,从无所作为向力争上游转变,形成了全市上下强烈的干事创业闯关氛围。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短短的几年时间,清远市工业经济在6个山区市中,由2002年的总量排第5位跃居2006年的第1位,在全省前移了6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山区工业经济的排头兵。
(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欠发达地区不具备区位优势,基础条件薄弱。唯有营造比发达地区更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增强发展的竞争力。清远市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非常到位,他们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硬环境上实施大动作,拉近了清远与珠三角的距离;同时在投资门槛、政策调整、服务效率等软环境的改善方面下足功夫,到清远投资门槛更低、成本更省、空间更大、服务更优,营造了最具竞争力的投资洼地,吸引了大批外来投资。近几年引进的内外资项目,已到位资金347亿元,已投产项目1014个,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工业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规律。思路决定出路。清远建市以来,历任领导都在探索加快发展的思路,打过“扶贫牌”,推出“后花园”,效果都不明显。近几年来,清远市党政领导解放思想,认识到山区欠发达的根源是工业不发达,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工业,提出“三化一园”(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和以工业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通过工业的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实践证明,清远近几年之所以发展迅猛,狠抓工业是关键,工业是推动清远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业率先发展符合清远山区实际,也是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四)工业发展园区化是后发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清远找到了既要发展又要环境的路子,就是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科学的规划布局、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套产业、统一的环境治理,为实现发展和环保双赢创造了良好条件。清远市再生资源示范园区的建立,变分散的再生资源加工为园区内集中加工,实现了废水废料的集中处理和综合循环利用,解决了散户时代对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的污染问题。清远的实践证明,工业发展园区化,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更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是山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资源要素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清远工业近几年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较好地发挥了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清远山区拥有的特色资源,做到了点土成金、点石成金、点废成金。利用丰富的瓷土资源,发展陶瓷产业;利用优质石灰岩资源,发展水泥产业;利用近30年处理再生资源的基础,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正因为促进工业大发展是建立在本地资源优势上,才使清远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清远的经验值得欠发达地区深思和借鉴。
(六)大力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自身难以完成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必须借助外力,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最佳捷径。这几年清远正是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用足功夫下大力气,吸引外资内资民资,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大企业,促进了工业高速增长,进而带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如香港三大工业集团,引进了2家,其中香港建滔集团建设的建滔工业园,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国铜业三大上市公司,进了云南铜业、江西铜业2家,其中云南铜业投资的项目,年产值达到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