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威政发[2006]2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充分发挥我市海域资源和船舶制造业的优势,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把我市建设成船舶制造强市,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为动力,以造船聚集区建设、培植船舶工业产业链、强化配套体系为重点,坚持国际国内市场并举、造船与修船并举、引进技术与提升管理水平并举,走国际化、总装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船舶产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二)发展目标。以大中型集装箱船、散货轮、成品油船、海洋工程装备、客滚船等产品为主,重点培育一批结构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符合现代造修船模式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具有企业集聚效应的产业聚集区,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船舶制造、修理、配件生产的产业体系,把威海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到搣十一五攠末,造船能力达到160万载重吨,修船能力达到500艘次,修造船销售收入10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到2020年,造船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修船能力达到1000艘次,修造船销售收入30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
(三)工作原则。
1.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高水平发展。重点实施“3111”工程,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西霞口船厂、威海大宇船业有限公司、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荣成森那美船业有限公司、荣成成东造船海洋有限公司、荣成海达造船有限公司、荣成荣喜造船公司十大船舶企业;形成皂北湾、皂埠湾、马兰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一条沿海造修船工业带; 培育一条配套产品产业链。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皂埠湾产业聚集区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化学品船的修造和船段加工为主;俚岛湾产业聚集区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上各种运输船、海上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为主;石岛湾产业聚集区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舾装件加工为主。
二、配套措施
(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照“银行贷、财政贴、上市募、民间融、对外引”的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继续发挥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银企互动工程。二是针对我市船舶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快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步伐,大力培植上市资源,通过独立上市、强强联合、借壳上市等方式,培植一批上市公司。三是加快民间融资步伐。积极引导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船舶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优化投资增量,盘活资产存量。四是积极引导造船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融资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市区(开发区)可拿出一定的“种子”资金予以支持。
(二)加大国际国内招商力度。一要转变观念,从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舍得拿出好地段、好岸线、好企业、好资产和提供一流的合资合作条件,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的联合。二是各市区、开发区要组成专门的船舶行业招商团,制定招商计划,每年定期组织几批国内外招商团组赴国内外招商。三要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国外要面向日韩重点造船和配套企业,争取其来我市投资合作;国内要创造条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造船领域,积极争取国内外船舶企业、配套企业来我市投资、合作建厂。
(三)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级财政在安排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时,要对船舶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引导船舶企业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造船企业要加快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的力度。二是加快建立和转换现代造船模式。加大与国外船舶设计公司合资、合作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模式,加快向数字化造船模式过渡,逐步实现造船模式现代化、生产模式柔性化、企业管理集约化,提高我市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一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高级技工;鼓励高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获得股权收益,对有贡献的人才要给予重奖或股份等形式,创造宽松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高级技工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二要充分利用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院校船舶专业的优势,建立广泛的产、学、研联系,加强产品联合开发和技术攻关。全市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要加强与船舶企业的联系,努力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三要建立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大对现有造船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能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技术工人队伍。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制定船舶工业的扶持政策。对规划重点发展的三个船舶产业聚集区,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奠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对十大重点船舶企业的搬迁扩建和技术改造,有关部门在规划用地、海域使用等方面要给予优惠。船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经批准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组织领导
船舶工业是集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战略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外向度高。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我市建设成船舶制造业强市。市经贸委负责对全市船舶工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市外经贸局、国内招商局等部门及各市区要加大船舶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关职能部门要发挥好各自的管理职能和服务作用,对船舶项目给予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推动全市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发布文号: 威政发[2006]2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充分发挥我市海域资源和船舶制造业的优势,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把我市建设成船舶制造强市,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为动力,以造船聚集区建设、培植船舶工业产业链、强化配套体系为重点,坚持国际国内市场并举、造船与修船并举、引进技术与提升管理水平并举,走国际化、总装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船舶产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二)发展目标。以大中型集装箱船、散货轮、成品油船、海洋工程装备、客滚船等产品为主,重点培育一批结构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符合现代造修船模式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具有企业集聚效应的产业聚集区,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船舶制造、修理、配件生产的产业体系,把威海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到搣十一五攠末,造船能力达到160万载重吨,修船能力达到500艘次,修造船销售收入10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到2020年,造船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修船能力达到1000艘次,修造船销售收入30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
(三)工作原则。
1.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高水平发展。重点实施“3111”工程,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西霞口船厂、威海大宇船业有限公司、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荣成森那美船业有限公司、荣成成东造船海洋有限公司、荣成海达造船有限公司、荣成荣喜造船公司十大船舶企业;形成皂北湾、皂埠湾、马兰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一条沿海造修船工业带; 培育一条配套产品产业链。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皂埠湾产业聚集区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化学品船的修造和船段加工为主;俚岛湾产业聚集区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上各种运输船、海上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为主;石岛湾产业聚集区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舾装件加工为主。
二、配套措施
(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照“银行贷、财政贴、上市募、民间融、对外引”的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继续发挥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银企互动工程。二是针对我市船舶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快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步伐,大力培植上市资源,通过独立上市、强强联合、借壳上市等方式,培植一批上市公司。三是加快民间融资步伐。积极引导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船舶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优化投资增量,盘活资产存量。四是积极引导造船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融资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市区(开发区)可拿出一定的“种子”资金予以支持。
(二)加大国际国内招商力度。一要转变观念,从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舍得拿出好地段、好岸线、好企业、好资产和提供一流的合资合作条件,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的联合。二是各市区、开发区要组成专门的船舶行业招商团,制定招商计划,每年定期组织几批国内外招商团组赴国内外招商。三要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国外要面向日韩重点造船和配套企业,争取其来我市投资合作;国内要创造条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造船领域,积极争取国内外船舶企业、配套企业来我市投资、合作建厂。
(三)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级财政在安排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时,要对船舶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引导船舶企业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造船企业要加快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的力度。二是加快建立和转换现代造船模式。加大与国外船舶设计公司合资、合作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模式,加快向数字化造船模式过渡,逐步实现造船模式现代化、生产模式柔性化、企业管理集约化,提高我市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一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高级技工;鼓励高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获得股权收益,对有贡献的人才要给予重奖或股份等形式,创造宽松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高级技工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二要充分利用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院校船舶专业的优势,建立广泛的产、学、研联系,加强产品联合开发和技术攻关。全市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要加强与船舶企业的联系,努力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三要建立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大对现有造船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能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技术工人队伍。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制定船舶工业的扶持政策。对规划重点发展的三个船舶产业聚集区,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奠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对十大重点船舶企业的搬迁扩建和技术改造,有关部门在规划用地、海域使用等方面要给予优惠。船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经批准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组织领导
船舶工业是集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战略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外向度高。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我市建设成船舶制造业强市。市经贸委负责对全市船舶工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市外经贸局、国内招商局等部门及各市区要加大船舶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关职能部门要发挥好各自的管理职能和服务作用,对船舶项目给予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推动全市船舶工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