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
发布文号: 湘发[2001]24号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这是新世纪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为落实好这一决策,大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特作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
工业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省是个内陆农业大省,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内部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工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要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实现我省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我省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全局性、长期性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工业化既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又标志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化的过程,不仅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过程,而且是优化经济结构,拉动、推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过程。加快工业化步伐,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
二、“十五”,期间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目标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05年全省工业化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经济总量。CDP总量达到5700亿元,年均递增9%;人均GDP达到8450元。
(二)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15:44:4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3%,比2000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三)就业结构。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达到53%,比2000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四)城乡结构。城市化率达到36%,比2000年提高6.25个百分点。
(五)工业素质和竞争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造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新产品产值、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0%;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本省产品占全国工业品市场的份额达到6%。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下降到合理范围。职工收入有明显增长。
三、大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和重点
“十五”期间,我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核心,突出以下重点:
(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低是我省工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一批骨干企业。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对冶金、有色、石化、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重点改造,大幅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层次。要继续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十五”期间,着力抓好60家左右优势企业,并从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择5个左右成长性最好的项目,从现有重点企业中选择10个左右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和产品,集中扶持,使之成为湖南工业的“标志性工程”,力争有几个进入全国五十强、百强企业范围。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建设新型显示器件、IC芯片开发、软件产业、计算机及应用产品、传感技术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企业的大头,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劳动就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在所有制结构上,要以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合资等非国有制经济为主,对现有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要通过资本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造,国有资本要稳妥有序地从中小企业中退出;在产业结构上,要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型、资源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特别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面改制的基础上,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升素质,实现新的突破。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三)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我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加工率很低。要把大力发展农产晶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连接点,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要加快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及综合利用,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十五”期间,要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四)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步伐,使之在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市州区域中心城市,使之成为地区工业化的中心。切实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扩容提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中心。精心搞好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促进工业向城市聚集,向工业园区聚集。以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保险、咨询、中介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由企业自主决定,各部门不得干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技术人股、奖励股份、期权期股、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靠大联大,强强联合。积极吸引省外、境外、国外著名大公司、大财团参与我省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继续争取国家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和债转股等政策,努力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对依法规范破产的企业形成的不良贷款及时核销,对规范改制重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安排企业破产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今明两年要全面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任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问题。在市场准人、融资渠道、税收征管、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抓紧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到城镇落户。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对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工业园区投资的企业,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企业在国家规定按销售收入3%以内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于购置的先进单项设备,不受金额限制。建立“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中介、培训、咨询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立相应的服务中心。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十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年均递增20%,科研开发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1%,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财政预算2%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运用税收、信贷、利率、贴息、折旧等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对重点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购置的国际先进实验设备,由财政按价款的适当比例给予补助。研究、开发经费专项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按实际发生额计人成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键设备实行快速折旧或提高折旧率。建立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制订《湖南省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办法》,实行税收扶持政策。继续安排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各市州也要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三)多渠道增加对工业的投入。“十五”期间,工业技改投资要达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0%以上。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工业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品。各部门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高新技术引导资金及其他增量资金要捆绑使用,集中支持工业“标志性工程”。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国债、增加对中西部投入的机遇,精心筛选一批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专项和技改贴息的支持。鼓励通过出售、拍卖、转让、兼并、减持国有股等多种方式,盘活国有资产,搞好资本营运。企业改制和资本运作的国有资产收入(含土地)由财政单独列帐,全部用于工业的发展。继续发挥银行投资主渠道作用,扩大银行票据融资的规模,增加工业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投资基金,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沟通中小投资者与投资项目的链接。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特别是省外、境外、国外大企业、大财团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广泛运用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合作基金、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外资。认真落实《湖南省关于鼓励非国有经济投资若干政策规定》,吸引民间资金对工业的投入。支持和鼓励省内外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发行可转换债券、吸引其他上市公司参股、参与资本运作等方式,筹集更多资金投资我省工业项目。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经营规范、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或发行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直接对外融资。
(四)加强对各类中小企业的扶持。改革中小企业管理体制,设立统一管理全省中小企业的机构。抓紧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政府扶持资金、两级担保网络、市场机制运作、扶持成长性企业”的基本框架,在今、明两年内建立省、市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允许具备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中小企业开办银行承兑票据业务;把中小企业纳入主办银行范畴;积极稳妥地实行封闭贷款政策,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幅度。降低中小企业设立门槛和成本。中小企业的设立,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一律废止其他前置性审批。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作出限制性规定的,中小企业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注册资本可分期注入。新创办企业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证和资格(质)确认时,除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省政府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低于原标准的50%收取,任何部门不得搭车收费。
(五)积极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支锐意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和同际化竞争的企业家队伍。着力营造鼓励创新、鼓励实干的宽松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又要十分注意严格区分违法乱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勇于改革创新的企业家。建立国外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从重点企业、经济管理部门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到国外大学、大企业进修深造。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人才、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惯例的法律、金融、会计、咨询和管理等方面人才,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待遇。建立统一规范、服务功能完善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在不同企业、行业、地区间的合理流动。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流向企业。
(六)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治理经济环境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维护社会信用力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加大治乱减负工作力度,严格禁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及搞各种摊派、赞助。切实规范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各级各部门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外,不得擅自对企业进行经济检查。符合规定的检查,应严格控制次数,一年最多不得超过两次,坚决制止重复交叉检查。对企业的检查实行检查许可、检查与处罚分离、罚款决定和罚款收缴分离的制度,取消和禁止各种形式的罚款收入提留分成做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执法、管理部门的监督、加强对“检查者”的检查,发现违法违纪者,要严肃查处。
五、切实加强对推进工业化的领导
全省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树立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导意识,把推进工业化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下大气力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切实加强对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调查研究和组织协调。党政领导要联系重点骨干企业。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推进工业化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要改进领导方式。各级各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切实转变职能,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既要依法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进工业化进程。又要努力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符合世贸组织通行规则的办法来指导和促进工业的发展。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则,创造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上;放在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放在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和引导上。要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人员分流。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地方性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提出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品和技术目录,并定期公布和修订,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结合我省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并切实抓紧做好企业应对人世的各项服务工作。
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和工业经济知识,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发展和管理规律的认识,取得推进工业化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要把起用工业人才作为一项重大举措,大力培养选拔熟悉工业的干部,充实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中抓工业的领导力量。要从大中型企业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熟悉工业、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到市、县、区担任领导职务。要加大国有企业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改进党对国有企业干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起来。
要切实防止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坚持高起点推进,跨越式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防止一哄而起、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真抓实干,稳步推进,防止摘形式主义;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
2001年12月13日
发布文号: 湘发[2001]24号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这是新世纪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为落实好这一决策,大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特作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
工业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省是个内陆农业大省,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内部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工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要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实现我省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我省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全局性、长期性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工业化既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又标志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化的过程,不仅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过程,而且是优化经济结构,拉动、推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过程。加快工业化步伐,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
二、“十五”,期间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目标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05年全省工业化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经济总量。CDP总量达到5700亿元,年均递增9%;人均GDP达到8450元。
(二)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15:44:4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3%,比2000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三)就业结构。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达到53%,比2000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四)城乡结构。城市化率达到36%,比2000年提高6.25个百分点。
(五)工业素质和竞争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造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新产品产值、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0%;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本省产品占全国工业品市场的份额达到6%。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下降到合理范围。职工收入有明显增长。
三、大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和重点
“十五”期间,我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核心,突出以下重点:
(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低是我省工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一批骨干企业。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对冶金、有色、石化、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重点改造,大幅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层次。要继续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十五”期间,着力抓好60家左右优势企业,并从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择5个左右成长性最好的项目,从现有重点企业中选择10个左右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和产品,集中扶持,使之成为湖南工业的“标志性工程”,力争有几个进入全国五十强、百强企业范围。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建设新型显示器件、IC芯片开发、软件产业、计算机及应用产品、传感技术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企业的大头,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劳动就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在所有制结构上,要以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合资等非国有制经济为主,对现有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要通过资本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造,国有资本要稳妥有序地从中小企业中退出;在产业结构上,要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型、资源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特别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面改制的基础上,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升素质,实现新的突破。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三)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我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加工率很低。要把大力发展农产晶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连接点,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要加快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及综合利用,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十五”期间,要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四)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步伐,使之在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市州区域中心城市,使之成为地区工业化的中心。切实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扩容提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中心。精心搞好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促进工业向城市聚集,向工业园区聚集。以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保险、咨询、中介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由企业自主决定,各部门不得干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技术人股、奖励股份、期权期股、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靠大联大,强强联合。积极吸引省外、境外、国外著名大公司、大财团参与我省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继续争取国家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和债转股等政策,努力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对依法规范破产的企业形成的不良贷款及时核销,对规范改制重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安排企业破产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今明两年要全面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任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问题。在市场准人、融资渠道、税收征管、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抓紧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到城镇落户。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对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工业园区投资的企业,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企业在国家规定按销售收入3%以内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于购置的先进单项设备,不受金额限制。建立“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中介、培训、咨询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立相应的服务中心。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十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年均递增20%,科研开发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1%,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财政预算2%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运用税收、信贷、利率、贴息、折旧等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对重点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购置的国际先进实验设备,由财政按价款的适当比例给予补助。研究、开发经费专项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按实际发生额计人成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键设备实行快速折旧或提高折旧率。建立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制订《湖南省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办法》,实行税收扶持政策。继续安排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各市州也要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三)多渠道增加对工业的投入。“十五”期间,工业技改投资要达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0%以上。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工业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品。各部门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高新技术引导资金及其他增量资金要捆绑使用,集中支持工业“标志性工程”。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国债、增加对中西部投入的机遇,精心筛选一批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专项和技改贴息的支持。鼓励通过出售、拍卖、转让、兼并、减持国有股等多种方式,盘活国有资产,搞好资本营运。企业改制和资本运作的国有资产收入(含土地)由财政单独列帐,全部用于工业的发展。继续发挥银行投资主渠道作用,扩大银行票据融资的规模,增加工业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投资基金,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沟通中小投资者与投资项目的链接。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特别是省外、境外、国外大企业、大财团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广泛运用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合作基金、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外资。认真落实《湖南省关于鼓励非国有经济投资若干政策规定》,吸引民间资金对工业的投入。支持和鼓励省内外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发行可转换债券、吸引其他上市公司参股、参与资本运作等方式,筹集更多资金投资我省工业项目。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经营规范、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或发行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直接对外融资。
(四)加强对各类中小企业的扶持。改革中小企业管理体制,设立统一管理全省中小企业的机构。抓紧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政府扶持资金、两级担保网络、市场机制运作、扶持成长性企业”的基本框架,在今、明两年内建立省、市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允许具备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中小企业开办银行承兑票据业务;把中小企业纳入主办银行范畴;积极稳妥地实行封闭贷款政策,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幅度。降低中小企业设立门槛和成本。中小企业的设立,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一律废止其他前置性审批。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作出限制性规定的,中小企业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注册资本可分期注入。新创办企业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证和资格(质)确认时,除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省政府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低于原标准的50%收取,任何部门不得搭车收费。
(五)积极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支锐意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和同际化竞争的企业家队伍。着力营造鼓励创新、鼓励实干的宽松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又要十分注意严格区分违法乱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勇于改革创新的企业家。建立国外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从重点企业、经济管理部门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到国外大学、大企业进修深造。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人才、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惯例的法律、金融、会计、咨询和管理等方面人才,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待遇。建立统一规范、服务功能完善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在不同企业、行业、地区间的合理流动。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流向企业。
(六)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治理经济环境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维护社会信用力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加大治乱减负工作力度,严格禁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及搞各种摊派、赞助。切实规范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各级各部门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外,不得擅自对企业进行经济检查。符合规定的检查,应严格控制次数,一年最多不得超过两次,坚决制止重复交叉检查。对企业的检查实行检查许可、检查与处罚分离、罚款决定和罚款收缴分离的制度,取消和禁止各种形式的罚款收入提留分成做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执法、管理部门的监督、加强对“检查者”的检查,发现违法违纪者,要严肃查处。
五、切实加强对推进工业化的领导
全省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树立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导意识,把推进工业化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下大气力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切实加强对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调查研究和组织协调。党政领导要联系重点骨干企业。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推进工业化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要改进领导方式。各级各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切实转变职能,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既要依法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进工业化进程。又要努力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符合世贸组织通行规则的办法来指导和促进工业的发展。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则,创造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上;放在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放在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和引导上。要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人员分流。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地方性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提出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品和技术目录,并定期公布和修订,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结合我省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并切实抓紧做好企业应对人世的各项服务工作。
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和工业经济知识,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发展和管理规律的认识,取得推进工业化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要把起用工业人才作为一项重大举措,大力培养选拔熟悉工业的干部,充实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中抓工业的领导力量。要从大中型企业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熟悉工业、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到市、县、区担任领导职务。要加大国有企业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改进党对国有企业干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起来。
要切实防止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坚持高起点推进,跨越式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防止一哄而起、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真抓实干,稳步推进,防止摘形式主义;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
200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