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科学技术部
发布文号: 国科办基[2011]20号
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安排,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0〕571号)的要求,我部于2010年底开展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遴选工作。
目前,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认真研究,原则同意“杂交水稻”等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名单见附件1)。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为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质量,我部将组织对这些实验室进行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请各实验室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请各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做好支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建设方案、落实建设经费。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实验室应凝炼科学发展目标、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组织科研队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平台、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2.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应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针对实验室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注意吸收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建设计划目标要明确具体,落实措施要得力,并具可操作性。
3.实验室直接依托一级法人单位,是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科研用房集中。实验室名称和研究方向应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避免过于宽泛。
4.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立即组织有关单位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的名义进行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招聘信息须公开发布,并对应聘人进行严格评审。招聘工作结束后,将审核后的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报我部备案。
5.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会同依托单位负责人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并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见附件2)。
6.《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经严格审查、加盖公章后,一式15份(勿用塑料封面),于2011年5月10日前报送我部。我部将择期组织专家组对各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等进行可行性论证。
7.通过可行性论证的实验室进入建设实施期,我部将正式批准立项建设。
联系人: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卞松保、周文能
电 话:010-58881590、58881507
任务书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邮政编码:100862
联系电话:010-58881050、58881053
附件:1. 2011年制定建设计划实验室名单
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附件1:
2011年制定建设计划实验室名单
附件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
实验室名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手 机:
传真:
电子邮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一年制
内容提纲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学科领域,建设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建设地点。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
在分析本领域发展趋势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已有工作基础,确立研究方向、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现有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介绍,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稳定和吸引优秀高水平人才的具体措施,吸引人才计划。
四、实验平台建设与经费
建设经费概算与落实计划,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结合研究内容和队伍设置阐述),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及理由,基建或配套设施改善计划。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开放合作设想。
六、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简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名与简介
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基本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与简介。
七、依托单位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八、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九、主管部门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十、依托单位意见
十一、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意见
十二、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附1. 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报告(招聘过程、推荐人选详细介绍、依托单位推荐意见、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附2. 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其中研究人员按照研究单元排列。)
附3. 学术委员会提名名单
附4. 实验室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附5. 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清单
附6. 实验室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附7. 实验室重要获奖清单
附8. 实验室重要专著、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
发布文号: 国科办基[2011]20号
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安排,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0〕571号)的要求,我部于2010年底开展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遴选工作。
目前,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认真研究,原则同意“杂交水稻”等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名单见附件1)。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为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质量,我部将组织对这些实验室进行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请各实验室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请各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做好支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建设方案、落实建设经费。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实验室应凝炼科学发展目标、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组织科研队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平台、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2.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应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针对实验室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注意吸收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建设计划目标要明确具体,落实措施要得力,并具可操作性。
3.实验室直接依托一级法人单位,是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科研用房集中。实验室名称和研究方向应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避免过于宽泛。
4.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立即组织有关单位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的名义进行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招聘信息须公开发布,并对应聘人进行严格评审。招聘工作结束后,将审核后的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报我部备案。
5.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会同依托单位负责人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并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见附件2)。
6.《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经严格审查、加盖公章后,一式15份(勿用塑料封面),于2011年5月10日前报送我部。我部将择期组织专家组对各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等进行可行性论证。
7.通过可行性论证的实验室进入建设实施期,我部将正式批准立项建设。
联系人: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卞松保、周文能
电 话:010-58881590、58881507
任务书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邮政编码:100862
联系电话:010-58881050、58881053
附件:1. 2011年制定建设计划实验室名单
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附件1:
2011年制定建设计划实验室名单
序号 | 指南方向 | 实验室申报名称 | 依托单位 | 主管部门 |
1 | 杂交水稻 |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 | 湖南省科技厅、教育部 |
2 | 棉花生物学 |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 | 农业部、河南省科技厅 |
3 | 林木遗传育种 |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 |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 |
4 | 家蚕基因组学 | 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大学 | 教育部 |
5 | 旱区农业逆境生物学 |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教育部 |
6 |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广东省科技厅 |
7 | 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转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卫生部 |
8 | 肾脏疾病 |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9 | 生殖医学 |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省科技厅 |
10 |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 |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卫生部 |
11 |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药科大学 | 教育部 | |
12 |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 |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境保护部 |
13 |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 |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国土资源部 |
14 |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 |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 |
15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教育部 |
16 | 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17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18 | 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 |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19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兰州大学 | 教育部 |
20 | 热带海洋环境 |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21 | 森林与土壤生态 |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22 | 高性能复杂制造 |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南大学 | 教育部 |
23 | 钢铁冶金新技术 | 高效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科技大学 | 教育部 |
24 |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25 |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
26 |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 |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华中科技大学 | 教育部 |
27 | 新能源电力系统 |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华北电力大学 | 教育部 |
28 |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 |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庆大学 | 教育部 |
29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30 | 光子学与光通信 |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邮电大学 | 教育部 |
31 |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管理 |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32 | 流程工业自动化 |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东北大学 | 教育部 |
33 | 聚合物分子工程 |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复旦大学 | 教育部 |
34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化工大学 | 教育部 |
35 | 硅酸盐建筑材料 |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36 |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 |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天津大学 | 教育部 |
37 | 理论物理 | 理论物理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38 | 低维量子物理 |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清华大学 | 教育部 |
39 | 发光学及应用 |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40 | 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华南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
41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 |
42 | 高温气体动力学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43 | 生命分析化学 |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 | 教育部 |
44 | 化学生物学 |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开大学 | 教育部 |
45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 |
46 | 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厦门大学 | 教育部 | |
47 | 发育生物学 |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48 | 真菌学 |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49 | 微生物代谢 |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附件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
实验室名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手 机:
传真:
电子邮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一年制
内容提纲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学科领域,建设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建设地点。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
在分析本领域发展趋势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已有工作基础,确立研究方向、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现有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介绍,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稳定和吸引优秀高水平人才的具体措施,吸引人才计划。
四、实验平台建设与经费
建设经费概算与落实计划,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结合研究内容和队伍设置阐述),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及理由,基建或配套设施改善计划。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开放合作设想。
六、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简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名与简介
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基本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与简介。
七、依托单位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八、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九、主管部门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十、依托单位意见
十一、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意见
十二、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附1. 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报告(招聘过程、推荐人选详细介绍、依托单位推荐意见、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附2. 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其中研究人员按照研究单元排列。)
附3. 学术委员会提名名单
附4. 实验室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附5. 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清单
附6. 实验室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附7. 实验室重要获奖清单
附8. 实验室重要专著、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