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上海市其他机构
发布文号: 沪教委基[2010]6号
各区县教育局,有关局、公司教育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学习经历,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现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委基础教育处。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
2.上海市社会教育资源名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和“丰富学习经历”等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结合本市二期课改的推进实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现制订本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本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和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现状,拓展中小学教育实施途径,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加强对青少年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上海深厚的社会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上海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多元化、层次化和网格化建设,增强其对青少年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活动的互动性与教育性。探索和建立社会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使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教育场馆成为本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课程学习、进行社会实践的最佳场所之一。
(三)促进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为实践“二期课改”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引导学校和教师改革课程实施方式,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习情景创设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提高在真实情景中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进行“问题化”、“结构化”的处理与认识能力,全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
二、目标工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联系一定情景开展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在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方法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一定培养与提高。
(一)小学阶段
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附近社会教育资源的分布,对若干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结构和特色有一定了解;具有在教师指导下解释与整理教育基地中相关科技、人文等知识问题的基本技能;在相关知识内容学习中,能联系社会教育基地中的有关活动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对社会教育基地的学习活动和内容具有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对其中有关知识内容敢于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在基地中进行的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师组织下,能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倾听他人意见,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初中阶段
使学生了解本市和附近地区主要的社会教育资源,能说出考察过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结构和内容特色;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练习,具有解决一些科技、人文等知识问题的基础能力;能根据一定的要求联系基地相关知识解释或拓展有关学科的相关学习内容。
使学生提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能关注社会教育基地的情景变化,乐于提出问题并开展相关的探究实践;能积极参与在社会教育基地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主动听取他人意见,发表个人见解,投入有主题的交流活动。
(三)高中阶段
使学生对本市主要社会教育基地的分布、资源结构和项目特色有较清晰的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不同社会教育资源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性学习;能主动联系一些基地中的情景与知识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并能简要地解释一些知识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能选择社会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主动开展学习,并促进自己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乐于和同伴一起在生活教育基地中寻找一些问题,并参与相关实践探究活动;能对所参与的社会教育基地中的探究活动进行必要反思,主动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深入研究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文化宫、体育馆、游泳馆、生态园、植物园、动物园、名人馆等社会资源,提出优化各类教育基地资源的措施,促使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资源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教育和服务水平;在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导下,深入开发各相关社会教育基地不同层次和项目范畴的资源,增强场馆内容的情景化和互动性,使之与课程实施要求相整合,完善基地的资源结构,提高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促使中小学关注校外教育,利用好社会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和实施途径,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明确教材、学习训练或作业设计、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三个不同层面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要求,并逐步完善整合的形式、内容、过程、方法等,以方便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具体的社会教育资源,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推动区县和学校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来设计与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三)编制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教学活动指南。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要针对课程要求编制“教学活动指南”,对学生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具体目标与要求。“教学活动指南”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不同学段学生在教育基地结合不同资源进行实践学习的具体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明确教师指导、资源配套、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思路,设计具体的活动项目和学生“作业单”,以指引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建立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机制。要建立推进青少年学生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课程学习的政策机制,主要包括经济上的“杠杆机制”,管理上的“互动机制”,实施中的“安全机制”,评价上的“激励机制”等。要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社会教育基地,教学研究指导机构和中小学校等在实施本项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做到制度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四、实施要求
(一)资源分布研究
对现有的科普教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名人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相关调研,基本理清社会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各类教育基地资源档案,并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民族文化系列、公民教育系列、健康与生存系列、科普教育系列、艺术教育系列、农业生态系列、职业技能实训系列、爱心志愿者服务系列等进行分类,组织编制“基地地图”,明确基地教育资源的容量分布。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社会教育共享机制。
(二)任务与职责
在课程和教学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最基本的任务分为:
1.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主要由社会教育基地负责,相关区县教研室配合。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走马观花式简单参观的状况,使社会教育资源的情景能够引发学生参与探索实践、形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对话”性。
2.教育资源整合与指导工作。主要由市教研室(“课改办”)负责。基本目标是根据“全面覆盖、重点突破;立足基地、有机整合;就近选择、注重体验;提升品质、强化管理”的原则,按“成熟一个、研究一个、试验一个、推出一个”的思路,逐步与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3.实施的推进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基本目标是建立对学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管理制度,保障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三)纳入课程要求
1.落实在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及其实施过程中。分析各社会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结合不同学科课程或教材实际,明确不同学段结合点,分别以适当的形式落实到教材内容中,落实到学习练习或作业设计之中,落实到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之中。
2.落实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就近选择,注重体验”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从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在建设校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时,有意识地结合并利用附近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特色。课程设计时应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侧重于学生乐于参加的体验活动的设计,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达到对“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四)先行试点
在每个区县选取若干所具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1.与相关的社会教育基地一起优化“基地课程资源清单”,将基地内的各种可与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归纳性梳理。
2.依据学科基础型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教材内容要求,将学科知识点与社会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相互融合,并提出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纳入指导性的“教学活动指南”中,供师生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时参考。
3.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定数量的“活动案例”,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应能基本体现本方案的精神。
(五)推进策略
在总结以往爱国主义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先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推广。推进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是:
1.先试点,后整体。根据全市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组织学生的便利性,先从二期课改试验研究基地学校开始实施,再整体推进。各区县和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到相关社会教育基开展有指导的实践活动。
2.先重点,后一般。根据当前社会教育基地的现状特点,先在各种条件相对成熟的社会教育基地开始实施探索,再辐射到条件一般、正在完善中的社会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3.先附近,后扩展。根据上海社会、交通等条件的现实,先在学校附近的社会教育基地开展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活动,再组织到其他社会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4.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并进。根据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特点,分别结合学科的教学需要,以及学校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就有关学习领域、学校特色两个方面在相关教育基地开展实际教学活动。
5.综合与专业并重。根据结合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性学习的丰富性和学生兴趣的个性化发展,既要组织学生到综合性的基地进行活动,又要组织学生到专业特点较强的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活动。
(六)政策措施
各区县教育局行政部门要明确专门负责人做好指导工作,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每位学生原则上一年内至少有4次到社会教育基地(场馆)开展实践学习。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规定要求的基础上灵活地制定不同校外资源的基本实施办法,并全面考虑学生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的预案。每所中小学要与若干个基地签约结对,建立稳定的活动关系,以利于有序开发校本课程,并在一定的学习领域(如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活动的记录与评价工作。
附件2:上海市社会教育资源名录
一、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4.上海市档案馆新馆
5.上海公安博物馆
6.海军上海博览馆
7.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8.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9.宋庆龄陵园
10.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11.陈化成纪念馆
12.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13.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14.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15.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二、民族文化教育系列
1.上海博物馆
2.上海鲁迅纪念馆
3.复旦大学校史馆
4.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5.同济大学校史馆和“同济与世博”系列展览
6.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
7.上海海洋大学鱼文化博物馆
8.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9.上海高校陶瓷艺术博物馆
10.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博物馆
11.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
三、公民教育系列
1.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3.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4.闸北公安史馆
5.杨浦公安陈列馆
6.杨浦法院博物馆
7.上海应急联动中心
8.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
9.上海院士风采馆
10.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11.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12.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
13.上海消防博物馆
四、健康与生存教育系列
1.上海科技馆
2.东方绿舟
3.中国乳业博物馆
4.上海眼镜博物馆
5.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6.中华航海医学科技馆
7.中国烟草博物馆
8.太平洋保险教育实验基地
五、科普教育系列
1.上海科技馆
2.上海动物园
3.上海隧道科技馆
4.上海风电科普馆
5.江南造船博物馆
6.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
7.上海昆虫博物馆
8.上海铁路博物馆
9.上海邮政博物馆
10.上海烟草博物馆
11.上海石油化工科技馆
12.上海天文博物馆
13.上海地震科普馆
14.上海汽车博物馆
15.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
16.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科普教育基地
17.梦清馆--苏州河展示中心
18.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心
19.上海市植物园
六、职业技能实训系列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2.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金融事务开放实训中心
3.上海市环境学校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开放实训中心
4.上海市职业教育烹饪开放实训中心
5.中华职业学校烹饪开放实训中心
6.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中小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基地
7.上海市农业学校都市农林开放实训中心
8.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计算机)开放实训中心
9.上海市交通学校
10.上海市职业教育建筑施工与安装技术开放实训中心
七、农业生态系列
1.崇明县前卫生态科普基地
2.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3.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
4.上海健生教育活动中心
5.普陀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服务中心(鲁汇基地)
6.上海市少年儿童浏河营地
7.东方假日田园农业生态园区
8.上海五库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基地
9.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10.上海都市新天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奉贤都市菜园)
八、艺术教育系列
1.上海博物馆
2.上海美术馆
3.上海书城
4.上海少儿图书馆
5.刘海粟美术馆
6.复旦大学于右任书法陈列馆
7.“梨园新蕾”--戏曲艺术培训基地
8.“翰墨菁华”--书画艺术培训基地
9.“丝弦华韵”--民乐艺术培训基地
九、爱心志愿者服务系列
1.各区县敬老院
2.上海市众仁慈善服务中心
3.上海博爱儿童健康园
发布文号: 沪教委基[2010]6号
各区县教育局,有关局、公司教育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学习经历,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现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委基础教育处。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
2.上海市社会教育资源名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和“丰富学习经历”等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结合本市二期课改的推进实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现制订本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本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和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现状,拓展中小学教育实施途径,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加强对青少年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上海深厚的社会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上海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多元化、层次化和网格化建设,增强其对青少年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活动的互动性与教育性。探索和建立社会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使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教育场馆成为本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课程学习、进行社会实践的最佳场所之一。
(三)促进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为实践“二期课改”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引导学校和教师改革课程实施方式,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习情景创设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提高在真实情景中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进行“问题化”、“结构化”的处理与认识能力,全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
二、目标工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联系一定情景开展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在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方法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一定培养与提高。
(一)小学阶段
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附近社会教育资源的分布,对若干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结构和特色有一定了解;具有在教师指导下解释与整理教育基地中相关科技、人文等知识问题的基本技能;在相关知识内容学习中,能联系社会教育基地中的有关活动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对社会教育基地的学习活动和内容具有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对其中有关知识内容敢于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在基地中进行的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师组织下,能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倾听他人意见,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初中阶段
使学生了解本市和附近地区主要的社会教育资源,能说出考察过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结构和内容特色;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练习,具有解决一些科技、人文等知识问题的基础能力;能根据一定的要求联系基地相关知识解释或拓展有关学科的相关学习内容。
使学生提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能关注社会教育基地的情景变化,乐于提出问题并开展相关的探究实践;能积极参与在社会教育基地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主动听取他人意见,发表个人见解,投入有主题的交流活动。
(三)高中阶段
使学生对本市主要社会教育基地的分布、资源结构和项目特色有较清晰的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不同社会教育资源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性学习;能主动联系一些基地中的情景与知识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并能简要地解释一些知识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能选择社会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主动开展学习,并促进自己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乐于和同伴一起在生活教育基地中寻找一些问题,并参与相关实践探究活动;能对所参与的社会教育基地中的探究活动进行必要反思,主动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深入研究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文化宫、体育馆、游泳馆、生态园、植物园、动物园、名人馆等社会资源,提出优化各类教育基地资源的措施,促使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资源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教育和服务水平;在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导下,深入开发各相关社会教育基地不同层次和项目范畴的资源,增强场馆内容的情景化和互动性,使之与课程实施要求相整合,完善基地的资源结构,提高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促使中小学关注校外教育,利用好社会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和实施途径,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明确教材、学习训练或作业设计、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三个不同层面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要求,并逐步完善整合的形式、内容、过程、方法等,以方便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具体的社会教育资源,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推动区县和学校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来设计与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三)编制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教学活动指南。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要针对课程要求编制“教学活动指南”,对学生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具体目标与要求。“教学活动指南”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不同学段学生在教育基地结合不同资源进行实践学习的具体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明确教师指导、资源配套、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思路,设计具体的活动项目和学生“作业单”,以指引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建立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机制。要建立推进青少年学生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课程学习的政策机制,主要包括经济上的“杠杆机制”,管理上的“互动机制”,实施中的“安全机制”,评价上的“激励机制”等。要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社会教育基地,教学研究指导机构和中小学校等在实施本项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做到制度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四、实施要求
(一)资源分布研究
对现有的科普教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名人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相关调研,基本理清社会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各类教育基地资源档案,并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民族文化系列、公民教育系列、健康与生存系列、科普教育系列、艺术教育系列、农业生态系列、职业技能实训系列、爱心志愿者服务系列等进行分类,组织编制“基地地图”,明确基地教育资源的容量分布。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社会教育共享机制。
(二)任务与职责
在课程和教学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最基本的任务分为:
1.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主要由社会教育基地负责,相关区县教研室配合。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走马观花式简单参观的状况,使社会教育资源的情景能够引发学生参与探索实践、形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对话”性。
2.教育资源整合与指导工作。主要由市教研室(“课改办”)负责。基本目标是根据“全面覆盖、重点突破;立足基地、有机整合;就近选择、注重体验;提升品质、强化管理”的原则,按“成熟一个、研究一个、试验一个、推出一个”的思路,逐步与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3.实施的推进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基本目标是建立对学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管理制度,保障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三)纳入课程要求
1.落实在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及其实施过程中。分析各社会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结合不同学科课程或教材实际,明确不同学段结合点,分别以适当的形式落实到教材内容中,落实到学习练习或作业设计之中,落实到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之中。
2.落实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就近选择,注重体验”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从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在建设校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时,有意识地结合并利用附近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特色。课程设计时应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侧重于学生乐于参加的体验活动的设计,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达到对“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四)先行试点
在每个区县选取若干所具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1.与相关的社会教育基地一起优化“基地课程资源清单”,将基地内的各种可与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归纳性梳理。
2.依据学科基础型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教材内容要求,将学科知识点与社会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相互融合,并提出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纳入指导性的“教学活动指南”中,供师生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时参考。
3.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定数量的“活动案例”,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应能基本体现本方案的精神。
(五)推进策略
在总结以往爱国主义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先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推广。推进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是:
1.先试点,后整体。根据全市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组织学生的便利性,先从二期课改试验研究基地学校开始实施,再整体推进。各区县和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到相关社会教育基开展有指导的实践活动。
2.先重点,后一般。根据当前社会教育基地的现状特点,先在各种条件相对成熟的社会教育基地开始实施探索,再辐射到条件一般、正在完善中的社会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3.先附近,后扩展。根据上海社会、交通等条件的现实,先在学校附近的社会教育基地开展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活动,再组织到其他社会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4.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并进。根据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特点,分别结合学科的教学需要,以及学校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就有关学习领域、学校特色两个方面在相关教育基地开展实际教学活动。
5.综合与专业并重。根据结合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性学习的丰富性和学生兴趣的个性化发展,既要组织学生到综合性的基地进行活动,又要组织学生到专业特点较强的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活动。
(六)政策措施
各区县教育局行政部门要明确专门负责人做好指导工作,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每位学生原则上一年内至少有4次到社会教育基地(场馆)开展实践学习。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规定要求的基础上灵活地制定不同校外资源的基本实施办法,并全面考虑学生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的预案。每所中小学要与若干个基地签约结对,建立稳定的活动关系,以利于有序开发校本课程,并在一定的学习领域(如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活动的记录与评价工作。
附件2:上海市社会教育资源名录
一、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4.上海市档案馆新馆
5.上海公安博物馆
6.海军上海博览馆
7.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8.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9.宋庆龄陵园
10.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11.陈化成纪念馆
12.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13.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14.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15.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二、民族文化教育系列
1.上海博物馆
2.上海鲁迅纪念馆
3.复旦大学校史馆
4.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5.同济大学校史馆和“同济与世博”系列展览
6.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
7.上海海洋大学鱼文化博物馆
8.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9.上海高校陶瓷艺术博物馆
10.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博物馆
11.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
三、公民教育系列
1.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3.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4.闸北公安史馆
5.杨浦公安陈列馆
6.杨浦法院博物馆
7.上海应急联动中心
8.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
9.上海院士风采馆
10.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11.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12.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
13.上海消防博物馆
四、健康与生存教育系列
1.上海科技馆
2.东方绿舟
3.中国乳业博物馆
4.上海眼镜博物馆
5.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6.中华航海医学科技馆
7.中国烟草博物馆
8.太平洋保险教育实验基地
五、科普教育系列
1.上海科技馆
2.上海动物园
3.上海隧道科技馆
4.上海风电科普馆
5.江南造船博物馆
6.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
7.上海昆虫博物馆
8.上海铁路博物馆
9.上海邮政博物馆
10.上海烟草博物馆
11.上海石油化工科技馆
12.上海天文博物馆
13.上海地震科普馆
14.上海汽车博物馆
15.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
16.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科普教育基地
17.梦清馆--苏州河展示中心
18.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心
19.上海市植物园
六、职业技能实训系列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2.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金融事务开放实训中心
3.上海市环境学校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开放实训中心
4.上海市职业教育烹饪开放实训中心
5.中华职业学校烹饪开放实训中心
6.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中小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基地
7.上海市农业学校都市农林开放实训中心
8.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计算机)开放实训中心
9.上海市交通学校
10.上海市职业教育建筑施工与安装技术开放实训中心
七、农业生态系列
1.崇明县前卫生态科普基地
2.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3.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
4.上海健生教育活动中心
5.普陀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服务中心(鲁汇基地)
6.上海市少年儿童浏河营地
7.东方假日田园农业生态园区
8.上海五库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基地
9.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10.上海都市新天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奉贤都市菜园)
八、艺术教育系列
1.上海博物馆
2.上海美术馆
3.上海书城
4.上海少儿图书馆
5.刘海粟美术馆
6.复旦大学于右任书法陈列馆
7.“梨园新蕾”--戏曲艺术培训基地
8.“翰墨菁华”--书画艺术培训基地
9.“丝弦华韵”--民乐艺术培训基地
九、爱心志愿者服务系列
1.各区县敬老院
2.上海市众仁慈善服务中心
3.上海博爱儿童健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