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作家罗兰说过,“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问卷调查活动于20xx年5月28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校本部进行,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为94.17%。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15.6%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其中4.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5.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10.2%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55.8%的同学正在恋爱的,58.4%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92.4%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1%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习。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很大 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五、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六、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引言
大学生的零花钱涉及的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在处理零花钱的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零花钱(生活费)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的零花钱的处理状况,把握大学生在使用零花钱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相应的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这是本调查的目的。
那么我们商贸学院的大学生零花钱支出情况、在今后的生活中又是怎样更好的理财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校内包括我的同学朋友的零花钱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进行研究、分析。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随机发放。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零花钱在1000-800元之间,而且男生的比例较大,原因是因除了每天的伙食费平常上网的时间较多,女生在1000-800元之间的是因会买一些衣服、化妆品等花费较大。
通讯支出
根据问卷得到的结果,在拥有手机的同学当中,每月通讯及网络费用为65—150元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23%。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每月开流量5元可以上网聊QQ或是使用飞信,省了短信钱,我是这样做的,还可以上手机腾讯浏览一下新闻奇事。以我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因大多数都是小号,所以有的同学较省钱。最多也就是和家人联系。再有就是有的同学对象在外地所以花费较多。
(2)恋爱支出
经调查一部分恋爱的同学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买礼物送给对方。追求名牌、时尚。
(3)零花钱来源
几乎全部是依靠父母得来的,在大一的时候也有打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现在封校又面临着毕业期间所以没有勤工俭学的了,也有同学想过创业比如说我,在淘宝网上开了个店,可自己亲身体验过以后才知道没那么简单,你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诚信,要有足够的本钱,还要办理相关的程序要开网银,跟邮局那要有沟通反正干什么都不容易。不过这也可以锻炼自己,避免自己以后少走弯路。
(4)理财、储蓄方面
数据表明,76.5%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在理财方面我们的同学还是欠缺一点。
存在问题
(1) 消费两极分化:从上述总消费额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 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 Mp3,出手大方,一个月消费1000-20xx元是常事。但我们身边也有贫困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500元,有的甚至去定位站实习是没拿厚衣服钱布
市带的很多,在那落下了一有阴天就会腿疼,他们的零花钱仅仅停留在那500元上海要填饱肚子好好学习,中国就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地国家。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勉强维持学业。
2)储蓄观念淡薄
(1)先存起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做此时期的生活费
(2)进行该时期的预算,做出一个消费计划
(3)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4)先还欠别人的钱
(5)没什么安排,随意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3)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说,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不合理使用零花钱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4)用在学习上的零花钱较少
大多数同学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不在阅读其他课外书籍,可有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省吃俭用也要买书看,我个人认为,人的一生要抓住两根救命稻草,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应该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因为你比耶以后不可能就会在从事你所学习的专业。
(5)其他
由于校内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所以平常在上课期间不允许出去,到了星期天解封后每个同学就有想去购物的欲望,总觉得一个星期没出去有好多东西要买,花销较大,还有去上网、聚会、娱乐等花费也较大。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问题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零花钱的支出总体上处于不理性阶段。他们在用这些零花钱买东西时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还有就是在他们使用这些零花钱时大多数不知道应该怎样合理的去利用他们,只知道用完在向父母伸手要钱,根本不懂得怎样去理财怎样合理消费。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零花钱的使用上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三)、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零花钱使用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应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的活动专题,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近日,前程无忧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大学生的想法与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两相比较, 展现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经历十年寒窗苦读,莘莘学子们终于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与高中初中相比,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课余时间。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的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质量,我们在东北财经大学校园内开展了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统一在教学楼,图书管,寝室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其中男生27人,女生76人。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
总体来说,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基本充裕,活动丰富多彩,时间利用基本合理。但也有部分同学课余时间不足,活动单一。部分同学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安排,大量时间花费在上网和玩游戏上,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1, 79%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基本充足。
调查显示,21%学生课余时间不充足,18%学生很充足,61%课余生活基本充足。可见,占大多数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基本充足,发挥空间还很大。
2, 大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内容差异大。
从调查结果看,课余活动中,女生以学习(占其所有课余活动26%)和逛街购物(占其所有课余活动28%)为主,,男生以学习(占其所有课余活动19%)和娱乐(占其所有课余活动30%)为主。此外,上网,社团活动,阅读,运动,兼职等所占比重各分秋色,不相上下。
3, 课外学习的同学占多数。
从调查结果看,无论男生女生,课外学习仍是其主要活动。其中,66、3%的男生课余时间用于学习,77、6%的女生课余时间也用于学习。由此看出,课外学习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对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它对大学生扩宽视野,开阔思路,激发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道德情操以及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年代,有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课外学习是竞争中的筹码,切身感受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4, 上网的学生多,使用时间长,上网目的不一。
从调查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且26%的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59%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及论坛,看影视剧。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越来越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学习方式。但仅有26%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冲浪,游戏和看影视剧。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的学习价值和功能有待开发和提高。
5, 大一学生90%课余时间用于社团活动。
从调查结果看,大一学生中,在课余时间通常忙于各类社团活动的近90%,远高于其他如学习、娱乐等。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入社团已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也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6, 大学生课余生活平均花费基本合理,但仍需合理规划。
依据调查结果,约72%学生课余花费在100-500元之间,约11%学生花费在500元以上。可见,大部分学生课余花费基本合理。但是,仍有不少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花费过高,这是一个亟待改善和提高的问题。
7,对课余生活规划和认识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56%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或周围人课余时间利用得不好的原因,此外,仅有43%学生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自身课余时间,其余只是稍作安排或顺其自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处理课余时间中还普遍存在问题,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时间成为当前大学生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我的建议。
1, 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好的环境。
学校是学习的好地方,这也要求各高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和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这要求学校从软硬件实施上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2,重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德才兼备、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的开拓性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之中,第一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它培养的是大学生的专门能力,而素质教育则要求除了专业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应该是整个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不是第一课堂就可以实现的。
3, 把自己从单一学习的枯燥之中拉出来,丰富课余生活。
学习之余,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足球比赛、卡拉OK大赛等,还有校内外各类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各类学术社团组织的学术节、模拟股市、学术论文大赛等等。除了这些活动外,大学生也可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等实践服务型活动。总之,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4,分清主次,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且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时要善于思考,分清主次,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跟风、不盲从,优先做那些对于提升自己有帮助、有意义的事,努力充实并提高自己,步步为营,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争取做到每天都有实质性的收获,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
5, 合理使用电脑,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开拓眼界,不断提高自己。而且培养更强的自控能力,学习与娱乐兼得,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又关键的时期,而课余时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进一步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关键。希望这次调查的结果和总结能给大学生和即将成为大学生的同学们一些帮助和启示,也相信大学生能更好的规划和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标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同时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质量。为此,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教学 新课标 基础知识
引 言
新教材低年级识字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每篇课文要求识字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且字形复杂,难记易忘,常常是学着后面的,忘掉前面的,师生都感到很累,很难完成识字教学任务。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也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实习期间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识字效果,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习惯。
(二)调查方法
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西安市铁五小学低年级(二年级)部分学生,每个班级平均30人,共120人左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20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80%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7%左右,这些学生阅读部分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3%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
调查结果分析可得:绝大部分低年级学生能很好地达到识字阶段目标,极少数还有待加强。经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可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识字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
现行新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基于这一教材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也相应地进行着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从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逐步过渡到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式,更多地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甚至也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识字。这也充分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开始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联系了课文和生活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例如:铁五小学二(5)班上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张静老师在教学“在乎”一词时,从课文内容入手,学习课文中“小男孩在乎小鱼”,进而又将这个词的教学扩展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说说还有“谁在乎谁”。这样子的识字教学拓展,这样子的联系,不仅仅使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了,还充分体现新课标所提的“大语文”理念。在课堂识字教学上,教师的理念还是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
(二)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逐渐增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三个因素,以往识字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对于这一点,教师也已开始意识到,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如二(2)班上的《识字七》这一课,刘琦老师在教生字时,对于学生日常经常碰到熟悉的生字如“锦鸡”的“锦”,一笔带过,并未多加着墨,而对于“牢”、“丛”等难懂的生字,刘老师不仅讲解了字音,还拓展分析了字义,尤其是“丛”这一字。像这样教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字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生字的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多媒体逐渐普及
随着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省时省力效果好,而且精彩的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情趣。
(四)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字的方法逐渐多样化,但教授识字的方法上,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五)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铁五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以及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六)综合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给识字教学还是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并没有把识字作为负担,相反却成了他们的乐事。
三、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学习。
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3.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四、结束语
总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注重写字规范的相互评价,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自我评价和获取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按照学校毕业实践环节的要求,我利用休息时间,到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查,在实践中调查发现,该公司在新入职大学生消费方面的一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公司概况
***公司是***公司和***公司出资组建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企业。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日臻完善,形成了以***为核心技术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新入职大学生作为公司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新入职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他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当今新入职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新入职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当代新入职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新入职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新入职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是当今“通胀”情况下新入职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新入职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己挣钱,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800-15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新入职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网络上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公司外,当今新入职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镇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在我们公司新入职的大学生大多在22岁左右,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镇,他们都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笔记本电脑。当代新入职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笔记本电脑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新入职大学生笔记本电脑拥有率已达到60%。此外,3G手机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笔记本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新入职大学生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公司新入职大学生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新入职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新入职大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新入职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新入职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新入职大学生表示陌生。当问及参加工作半年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新入职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新入职大学生还需要向家人要钱,略有剩余的新入职大学生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个别新入职大学生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新入职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二)、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新入职大学生在8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有28.3%的新入职大学生在800-100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新入职大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新入职大学生在1500-20xx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新入职大学生月消费20xx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新入职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和大部分商品物价上涨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他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新入职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社交开销和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丹东地区的物价水平,以新入职大学生每天消费20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新入职大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6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5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6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饭菜;而10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新入职大学生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他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生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四)、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新入职大学生指出,为了拥有3G手机或者换上一款笔记本电脑,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其他同事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新入职大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五)、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新入职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2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1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新入职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四、新入职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今新入职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公司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消费思想及消费行为
新入职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社会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自己终于挣钱了。当某些新入职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公司领导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新入职大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二)、消费观念的导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三)公司教育环境对新入职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事实求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入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进行。社会对新入职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由于对新入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客观等因素,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教育在公司没有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企业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新入职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新入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在企业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新入职大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新入职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入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企业新入职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企业新入职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新入职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公司和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他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他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新入职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尤其是工作能力的竞争,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他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基本掌握了新入职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新入职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新入职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形成新入职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新入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新入职大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新入职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新入职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新入职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企业“弯道超车”、“又好又快”的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