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2020年10月31日08:42:06

尹峰刘珂萌李乐

为进一步了解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对全市6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进展情况

近三年来,铜川市获得省级“平安校园”称号的校园共计7所,占比3%,获得市级“平安校园”称号的校园共计16所,占比6、9%。在获得市级以上“平安校园”称号中,中学占比24%,小学占比59%,幼儿园占比17%,。如图1所示:

图1:获得市级以上“平安校园”称号中学、小学、幼儿园占比

(一)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我市提出了改事后弥补为事前预防,改事故教训为事前风险管控,改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的“前馈控制”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新思想;建立了“树立一个意识,落实五项要求,夯实三级责任,建立一个网络”的“1531”机制;构建了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安全防控严密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二)注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在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很多学校结合学生安全教育实际,广泛开展以“珍爱生命”和“安全第一”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少先队主题活动、主题讲座等校园安全系列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寓教于活,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自身安全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

(三)定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据市教育局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应急演练1600余次,参与演练师生88万余人次;2017年组织应急演练1180次,参与演练师生62万余人次;2017年,截止9月份组织应急演练710余次,参与演练师生37万余人次,包括防火、防震、防爆等,主题广泛,定期定时,已成为常态化。以小丘中学为例,从拉响警报到人员安全撤离并清点结束,由一开始的10多分钟缩短到由宿舍到集合地点的6分钟和由教室到集合地点的5分钟,应急演练作用明显提高。

(四)校园食宿更加卫生健康

我市中小学幼儿园餐厅的主要食材均由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招标采购,后厨工作人员统一持健康证上岗,对操作间工作全程监控,规范卫生流程,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对校园、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并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管理,有效防范了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营造了卫生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校园监控覆盖率达到100%

据调查了解,6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达到监控全覆盖,保卫室能够随时监控到校园及周边情况,对于突发安全事件,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大大减少了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现象发生,保护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面临困难与问题

(一)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难

1.学校门前交通警示、斑马线、隔离带等相关标示缺乏。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处在主要交通路口,车流量大,校门前却没有交通警示标志和隔离带。如某幼儿园处于交叉路口地段,车流量大,公交车站点设立在校门附近,上下学时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校门前未按照要求设置隔离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学校门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周边居民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在校门前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正常上下学秩序,而且有时堵塞消防通道,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如遇紧急情况,消防车辆不能及时顺利进入校园,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3.学校周边小摊贩和“三无”食品的彻底清除难。近年来,学校附近摆摊售卖“三无”食品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相关部门检查空档,附近摆摊现象就会出现,一方面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一方面出售的食品质量无保障,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4.网吧仍是学生安全事故隐患区域。经过整顿,营业性网吧距校园全部大于200米,但由于网吧的营业性和上网人员的复杂性,对身份核实宽松,部分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小学生极易受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附近安全隐患控制难

1.学校内外居民楼成为安全隐患较难控制区域。一些学校校内有家属区或与附近小区距离较近,如共用一个大门进出,导致校园内和附近的外来人员流动性增大,车辆出入频繁,不可控因素增多。

2.学校周边摸底困难。农村学校周边居民摸底、排查困难,有的学校周边有养大型犬现象,流浪犬多,尤其对独自回家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部分学校周边居民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存在,容易与保护意识弱的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伤害。

(三)专项资金缺乏

通过了解,一些学校未设立用于“平安校园”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安全建设方面的资金均由学校内部经费调节使用;另一方面,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按照要求,为辖区学校购买了必备设施,但是设备后续维护和更新费用仍由学校负担,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紧张,往往难有结余经费进行维护和更新。

(四)安保方面有薄弱环节

1.学校尚未配置有专业资质的专职校医。大多数各中小学幼儿园未配备有专业资质的专职校医,学校卫生室起不到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和预防疾病的实际作用。尤其对于偏僻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容易错失最佳抢救时间,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2.学校保安人员的安保能力差。学校保安由各区县安保公司配备,但由于工资待遇低等原因导致配备的保安人员年龄统一偏大,安保能力差。大多数只能起到门房往来登记的作用,对于一些突发恶性事件,不具备保护学校师生安全的能力。

3.相关安全专业性不强。学校教师及安保人员专业性不强,平时接触面窄,又缺少相关安全技能培训和参观学习的机会,日常仅根据平时经验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或处理安全事件,有时候问题不能够妥善解决,仍存在安全隐患。

(五)校车配备不齐全

农村学校生源辐射面广,部分学校尚未配备校车,居住较远的学生家长骑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接送现象普遍,加之部分乡村道路基础设施较差,容易发安全事故。

三、建议与措施

(一)部门联动,根治学校周边安全隐患

建议教育部门联合综治、安监、城管、食药监、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席制度,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多方位、多角度排查治理辖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周边的交通、食品、网吧等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进行定期治理,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加大“平安校园”建设资金投入

切实加大对平安校园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保障平安校园建设的经费需求,安排专项经费,做好校园安全防卫器材与设施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努力提高科技防范水平。

(三)提升安保与校医职能

建议对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校园安全管理内设机构,统一配置一批有资质专业性强的专职校园安保人员和校园保健医生,提升学校安保力量,增强处理突发紧急事件能力。强化学校卫生室处理突发事件、进行疾病预防、动态关注学生健康的相关职能。

(四)加强校园内家属区的管理

建议对中小学幼儿园内存在的家属区或公共场所尽量隔离,有条件的可拆除,严格控制出入校园的非师生人员和车辆,减少校园内人员的不可控不安全因素。

(五)提高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

加强对学校老师和保安人员的安全教育与专业培训,同时增加交流参观学习的机会,向“平安校园”建设中优秀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平安校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