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探讨

2020年12月14日03:36:31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围绕“如何创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个课题,于去年11月中旬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在9个镇、办事处召开由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和部分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还邀请12个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研讨,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请书记建言,向基层问计,以期找准当前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宜城是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56万,其中农村人口39万。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417个,其中建制村党组织179个。农村党员14671人,其中农民党员10019人。近年来,我们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根本管长远,抓创新促发展,抓落实求实效”的思路,在抓好“三级联创”、“五个基本”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城乡党组织“双联双促(助)”活动、农村党员“三培养”活动、涉农单位党组织“连锁服务三农”活动、“党团远程共联共建”等活动,建立完善了党务公开、村级组织规范管理、基层党建“双述双考双评”等制度,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创建党员互助发展基金、开办党员“爱心医院(超市)”等措施,使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因历史原因和现行体制造成的深层次问题,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领导方式方法和服务能力的弱化不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势要求。一方面,现在镇村组织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往往造成镇村疲于应付完成上边的硬任务,而忽视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收益权、民主参政权的不断扩大,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然而目前部分镇村干部角色定位模糊,责任意识缺失,还没有从行政管理的角色定位中转换过来,示范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大,引导措施不当,甚至受市场经济逐利观念影响出现处事不公、优亲厚友等现象,造成镇村组织服务能力、服务效果与农民生产、生活、文化上的诸多服务需求反差很大。有的村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室,但无经费保障“开不了门”,仍然习惯于在家办公,而群众需要相关服务时到处找不着人,就认为村干部“拿国家钱不干实事”。

第二,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影响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逐渐增多。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我市转移农村劳动力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5%以上,大批青壮年农民工外出,使村党支部周围失去了一个先进的群体,村党支部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外出的党员长年不与党支部联系,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有的常年不交纳党费,这直接造成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和后继乏人。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束缚着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主要是两大困难压头:一是村级政权运转资金缺口大。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这样使得可供村级使用的农村转移支付较改革前村提留资金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些资金既要保证村干部工资,又要确保五保户供养、军烈属补助、村内生产公益事业等费用开支,钱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村集体债务包袱沉重,负债涉及面广。截止XX年7月,我市累计化解村级债务5249万元,但村平债务仍然高达125万元,负债面高达96%。沉重的负债压得村级组织喘气都难,还款无望,更甭说从物质条件上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特别困扰基层的还有税改前村组干部集资垫交税费问题。据农经部门统计,此项涉及村组干部达5141人,集资金额达4300多万元。近两年,债权人纷纷想尽办法清偿债务,甚至诉至司法部门解决,村干部夹在其中,每每为了债务,平时东奔西讨,拆了东墙补西墙化解一部分,逢年过节东躲西藏,怕债权人纠缠、堵门、耍横,使村级组织的信誉、村组干部的威望大打折扣。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直接威胁着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

第四,“一事一议”难执行,制约着村级组织兴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必须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但在实践中“一事一议”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村级组织传统管理约束手段削弱,部分农民责任义务观念淡漠,一些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常常是大多数农民愿意办,因少数农民顶着不办,村级组织无任何强制措施及制约办法,干部也无可奈何。据调查了解,我市从XX年以来没有一个村上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审批。目前多数村级党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中对农民“呼唤”不灵,“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村干部憋气、村民有怨气,不尽义务的农民则越发“神气”。如此一来,公益事业不好办,村干部的威信、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因而骤减。

第五,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员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自身能力弱。我市10019名农村党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5.3%,35岁以下的仅占15%,并且这部分党员80%以上在外务工经商。另一方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党员自身素质不高,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奉行好人主义,对不合格党员以不伤害感情为标准,以不违法为底线,听之任之,致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退化,难以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六,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化与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不相适应。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形式的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催生了诸如农村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小城镇建设、农业生产专业化步伐加快,也急需对原有党组织的设置进行调整和改进,否则,可能出现农村党组织工作边缘化的危险。

第七,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损伤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过去我们偏重于强调党员的义务,很少关注党员的权利。在农村党组织生活中,党员的主体地位很难保障,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党员的关爱帮扶不够,造成那些曾为党的事业拼搏奋斗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在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无待遇、生活上无着落,其自豪感、荣誉感丧失;即使是现职村干部也因工资待遇差、工作手段弱、养老无保障而后顾之忧严重,周围群众看在眼里,寒在心底,从而对是否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积极参与村干部竞选划了个问号。

第八,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党领导农村的形象。有的镇党委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把握好农村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比较严重,在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想的办法不多。有的对“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党员的政治权利保障不到位,对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到位,却采用过去江湖路数、官僚做法,以致于组织号召的事,群众乃至社会混混已知道,党员还不知道,党员对组织活动的理解、参与、拥护程度不断下滑,使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削弱。有的讲求短期行为,注重治标不重治本,遇到矛盾绕道走,甚至只图一时“摆平”、“抹平”,丧失原则,对软弱痪散村级组织整治不力,或者没有落实整治的长效办法,使部分村级组织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严重损害着党在农村的核心地位,严重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双统筹双服务”(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统筹党建与经济,服务科学发展),扎实开展以“城市组织联系农村组织,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村级组织联系党员,增强党员‘双带’能力;党员联系群众,增强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合力”为主要内容,以示范、服务、引导为主要方法的“三联三增”活动,选优农村干部、配强村级班子,建好党员队伍、聚集实用人才,创新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八项工作上努力创新,取得新突破:

1、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工作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抓班子、带队伍是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建设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去年我市全面推行了以公开竞选、公开承诺、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两公开一评议”活动,圆满完成了村党支部集中换届。今后仍要在“选好领头人、配强一班人、备足一批人”上下功夫。要通过“两推一选”、机关下派、异村任职等方法,改善村支书队伍的结构,充分发挥好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要通过不拘一格选人才,把那些有能力、有本领、事业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及时选拔上来,配足配强村两委班子。要抓住金融危机期间返乡打工青年、毕业生、退伍军人增多的时机,不断深化“三培养”活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建立起一支充足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并把经过培养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推上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的文化年龄结构。其次,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提升村级组织管理规范水平。要树立新型的执政理念,尊重群众的主体价值和首创精神,注重平等沟通、民主协商,实现由指挥型向示范型、管理型向服务型、指令型向引导型转变。要着力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村里的“政治活动中心”、“经济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充分发挥其综合效应;要建立村级组织党建责任机制,实行办公值班制度,完善党员服务群众、党代表服务群众、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做到问计于民、还权于民,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引导农村党员群众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2、以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为重点,创新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村党建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原则,在按照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更加务实管用的模式和做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格局。一是要加大调查摸底力度,及时掌握农村党员流动情况。要进一步规范党内统计工作,对流动党员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会同民政、工商部门摸清农村新经济组织的底子,对辖区内的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流动党员数量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大在各类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探索推行新经济组织申请组建要向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备案制度,因地制宜地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组建党组织,实行新经济组织与党组织建设同步考虑,保证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全覆盖。三是要把党的政治优势与农村新经济组织中的资金、信息、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创新农村党建服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要继续总结推广流水、王集等镇“支部+协会”、“支部+公司”等农村党建“1+1”工作模式,围绕各地支柱产业情况,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力争使“1+1”工作模式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

3、以教育培训为重点,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模式,在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围绕“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这一目标要求去谋划、去推进。一是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要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不断赋予“三会一课”等党的基本制度以新的内涵,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方式、手段,增强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加强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些年我市积极探索在外出创业人员中加强党的工作,一方面在外出创业人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先后在深圳、温州等15个城市建立外出创业人员党支部,把在外创业党员纳入了外建党组织的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双联双管”的工作模式,对在外创业党员实行双向管理。今后要继续加大外建党组织管理力度,并围绕党员发展、党组织如何活动等方面进行完善提高,通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努力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新格局。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党员中心户”、“党员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灵活多样的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健全考评和激励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四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深化在探索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三培养”活动,在农村重点做好在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在退伍军人、返乡外出打工者、致富能人和高中生中发展党员。同时,将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为党员队伍建设一项经常性工作,以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提高威信和战斗力。

4、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重点,创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工作积极性方面实现新突破。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需要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持。一是要全面推行党务公开。继续拓展“4+3”模式内容,实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渠道,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首先知情、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二是要在政治上给地位、工作上激作为、生活上添滋味,着力解除后顾之忧。建立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统筹机制。对表现特别优秀的村支部书记,经组织部门选拔考核,任职期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在公务员录用等方面给一定指标。每年“七一”定期开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进行大张旗鼓表彰,不仅给予荣誉表彰,还应给予物质、经济奖励,并适当增加农村干部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中的比例,从政治上体现各级党委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研究制定关于对村干部以及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进行财政补贴的办法意见。三是要办实事、解难事。对生活困难、老弱病残的党员分类建立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信息,设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慰问、帮扶活动,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党员的归属感。

5、以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为重点,创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方面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五字连心”、“双联双助”、“双联双促”等城乡互动活动。下一步我们针对这个课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一是组织互联。探索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联系会议制度,搭建城乡交流活动的平台。党委组织部门要穿针引线,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法,引导城市社区、机关、企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子”、“攀亲戚”,形成城乡统筹互助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二是党员互动。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资源,建立城乡党建信息互动平台,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交流。利用党员活动日载体,让城市党员深入农村,了解基层情况,让农民党员走入城市,开阔眼界。三是资源互配。要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谋划,重点是推动城市社区、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党建资源利用率。四是工作互帮。重点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市支持农村。要注重用市场化手段化配置城乡资源,不断推动资金、项目、信息、人才等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以解决农民“有事不议”问题为重点,创新为民办事手段,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严格议事程序。“一事一议”筹资必须在年初编制预算,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政府批准,做到“有事有议”。二是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筹资执行专款专用,审计情况向群众公布,实行民主监督。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宣传学习,增强农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四是增强办事透明度。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议事。五是坚持依法办事。培育村干部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同时把县级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向农村延伸,支持村级组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六是创新管理形式。推广“村务大会”、“点题公开”等形式,通过公众舆论、社会公德统一村民认识,形成统一步调,同时健全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促使村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7、以化解村级债务为重点,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摸清底数,制定清债计划。可采取清收债权、盘活资产资源、以账冲抵、筹资筹劳等多种方式偿还债务。同时,要积极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强集体服务功能等办法确保集体经济稳步发展。要深入开展“土地清查、财务清查、集体资产清查”等工作,对清理集体土地、债务、债权和土地发包、集体资产折旧、发展集体林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严格实行集体机动地公开招投标制度。要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可设立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走资源开发、盘活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实行扶贫开发,促进“村村有项目,家家有产业”,建立“支部+协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在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双赢效果。

8、以完善“双述双考双评”制度为重点,创新基层党建领导方式,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首先要不断充实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成员单位职责,努力构建高效率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不合格的镇,要对镇党委书记及相关责任人要采取必要的组织处理,实行责任追究。其三要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镇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确定1-2个村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深入村组联系、指导工作,将联系点办成示范点。同时,继续坚持市、镇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双述双考双评”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