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老年人精神文化发展调查汇报

2020年12月27日03:36:35

老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老年人为主体,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在基层,如何发展基层老年文化,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就结合龙岩市的实际,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基层老年文化的主要特征

基层老年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公益性

基层老年文化以老年人为主体,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以老年人的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各个文体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二)群众性

基层老年文化的活动以小型、群体性活动为主,活动的内容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参与者是广大的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大多在老年活动室、老年学校、公园、广场、晨练点、小区公共绿地等,是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三)自愿性

虽然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学校、老体协等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在开展基层老年文化活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组织作用,但老年文化活动都强调老年人自愿参加。除了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开展的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文化活动是老年人自发组织的,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三五成群,自得其乐。

二、发展基层老年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基层老年文化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的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xx年到xx年的5年时间里,全市户籍人口从286.72万人增长到291.34万人,增长1.61%,年均递增0.3%;而同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则从33.01万人增长到38.83万人,增长17.63%,年均递增3.3%。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xx年的11.51%增长到xx年的13.33%,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在老年人口数量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都快速增长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流动的加速,城乡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空巢”老人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我市新罗区、上杭县、武平县3个县(区)xx年开展的城乡“空巢”老人抽样调查显示,空巢率农村高于城市,新罗区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占60岁以上城市社区老年人口的21%;而上杭县“空巢”老人占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39.71%,武平县则达到41.2%。

人口的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空巢”化,带来的直接问题之一,就是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根据上杭县抽样调查,1682位“空巢”老人中,有84位“空巢”老人认为“孤独”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占5%;经常去老年活动场所的有201人,只占12%。“沿海城市盖高楼,壮年男女走外头,要问家里怎么样?两个老人伴条狗”成为一些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要解决城乡“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乏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基层老年文化。

(二)发展基层老年文化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今天的老年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发展基层老年文化,能够就地就近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我市新罗区中城街道,这几年来,高度重视街道、社区的老年文化工作,该街道11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场所,室内外活动场所总面积有2840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258.2平方米。街道、社区以老年人为主体,先后组建了1支静板队、3支采茶灯队(注:龙岩采茶灯是民间舞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支腰鼓队、2支门球队、1支网球队、1支气排球队、1支地掷球队等文体组织,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老年人文体组织,有1/3的老年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连城县姑田镇上堡村老年协会,xx年成立老年学校,他们针对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特点,从教老年人识字、唱歌入手,开设政治时事、语言识字、老人保健、法律法规、歌咏、舞蹈等六门主课,学校自编一本识字扫盲课本《现代日用》(有1870字),编印了新老歌曲100首,唐诗100首,收编《姑田歇后语》100条,因人而异,开展教学工作,学员人数达到100多人。经过几年的办学,现在学员能识字1000个以上,背诵唐诗30首,会唱新老歌100多首,能上台演出快板、舞蹈、说唱、腰鼓等十余个文艺节目,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发展基层老年文化有利于促进代际和谐

老年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能够使老年人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增进与年轻一代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代际和谐。武平县十方镇十方村老年协会以老年妇女为主组建了一支腰鼓队,昔日围着锅台转的婆婆们参加了腰鼓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一位腰鼓队员说:“现在有出来活动,心情开朗了,不会一天到晚呆在家里与媳妇生闷气了”。媳妇们看到婆婆参加集体活动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积极支持婆婆参加腰鼓队。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婆媳矛盾减少了,家庭更加和睦了。

(四)发展基层老年文化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老年人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继承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中,有许多是民间文艺的骨干。去年,市老体协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迎奥运」老年体育民间文艺大展示”,展示表演了8场,有2300余位中老年人参加表演,演出了近百个老年体育民间文艺项目,其中将近一半是当地广为流传的、集娱乐、观赏、健身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文艺项目,如采茶灯、船灯、竹马灯、武术、舞狮、竹板歌、饶平吹、十番、汉剧、山歌等等,这说明,老年人是地方传统民间文艺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如新罗区中城街道的静板队,有40多人,经常参加市、区的重大活动演出,使新罗静板音乐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扬。又如长汀县南山镇塘背村有2个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小汉剧团,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使闽西汉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扬。

(五)发展基层老年文化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老年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新罗区中城街道西街社区以老年人为主体成立了山茶花艺术团,他们积极配合社区的中心工作,如平安社区建设、计划生育、迎奥运等,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县湖雷镇莲塘村老年协会1996年开始创办读书社,十多年来,读书社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现读书社有图书上万册,开辟了“六一”、“五四”、“三八”、“七一”、“九九”、“计生”、“法制”等读书角和“成材”、“能人”、“好样”、“功德”、“敬老”等荣誉榜,还出了“书社之声”小报,成为该村宣传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的好阵地。几年来,该村没有发生刑事案件,遵纪守法、新事新办、尊老敬贤、爱护妇幼、团结互助、邻里和睦成为村风。现读书社已在全县发展到40多个。

三、基层老年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市情况看,基层老年文化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发展不平衡

基层老年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城市社区之间、农村村与村之间差距很大,总体而言,城市好于农村,农村集镇好于边远山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许多老年人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很少参加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这种不平衡性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也反映出在基层老年文化发展方面推动力度、指导力度不够,尚未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二)经费不足

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经费,一是靠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自费,二是靠有关单位赞助,三是靠街道(社区)、乡镇(村)给予少量的支持,基本上都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老年文化发展的主要困难。

(三)场地缺乏

主要反映在老年活动室、老年学校的建设滞后,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我市有50%以上的村(社区)老年协会没有活动室,有的村(社区)老年协会虽然有活动室,但比较简陋,没有配备必要的活动设施。

四、发展基层老年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老年文化工作体制

要解决基层老年文化发展推动力度、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老年文化工作体制。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文化部门对基层老年文化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能。老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早在1999年,文化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做好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作为文化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摆到重要位置”。各级文化部门应加强对基层老年文化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基层文化部门,应把老年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基层老年文化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我市各村(居)都聘任了文化协管员,应把指导开展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列为文化协管员的重要职责,把基层老年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赋予老龄部门对基层老年文化工作的管理职能。老年文化工作是老龄工作的组成部分,现各级老龄部门仅仅是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与老龄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赋予各级老龄部门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包括对老年文化的行政管理职能,明确由各级老龄部门负责老年文化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相应安排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这样,就能形成文化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老龄部门负责组织管理的工作体制。

三是要发挥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从调查情况看,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基层老年群众组织比较健全、发挥作用比较好的地方。要充分村(社区)老年协会在基层老年文化活动中的具体组织管理作用,以老年学校和老体协为组织形式,以老年活动中心(室)为阵地,形成老年文化活动的基层组织管理体系。

四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老年人文体组织。积极支持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各种文体组织,并将这些组织纳入村(社区)老年协会、老年学校、老体协的管理范围,形成既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又管理有序的新格局。

(二)加大基层老年文化的经费投入

由于基层老年文化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通过市场运作解决经费问题。要建立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公共财政应加大对基层老年文化的投入,包括文化设施建设和重大活动经费的投入;二是将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经费列入村(居)财政支出计划;三是通过老年人个人出资和社会资助等弥补经费的不足。

(三)加强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老年活动场所是开展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加强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加大政府的投入。我市上杭县政府将村(社区)老年活动室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xx年安排150个村(社区),投入资金450万元,每个村补助3万元,收到了显著成效。新建或改建的老年活动室,建筑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都有“四室一校”(办公室、棋牌室、阅览室、乐器室、老年学校)以及户外活动场所,并配备办公桌椅、棋牌、乒乓球桌或台球桌、彩电及音响设备、乐器、课桌椅、各类报刊书籍等。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二是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老年活动室是公益事业,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兴建,如我市连城县莒溪镇女企业家林新玉捐款120万元兴建了一幢建筑面积1208平方米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各级政府对捐资兴建老年活动室的企业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鼓励,形成尊老敬老的舆论氛围。三是要纳入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在城市,纳入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农村,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基层老年文化骨干队伍建设

发展基层老年文化,需要有一支骨干队伍。应在村(社区)老年协会的组织下,以老年学校、老体协为依托,发现和培育一批文体骨干。文化体育部门、县(市、区)老年大学和老体协要加强辅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