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区居民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那么手实践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情缘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篇1
中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到20XX年底,中国的电力缺口已剧增至15%0目前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的最主要来源(约占75%),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但中国已由原来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转变为进口国,电力成本将因此不断上扬。随着电力的普及,即使接近亚洲市场的平均电力使用水平,也都会使中国的电力供应不堪重负。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电力节能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老百姓对电力节能的认识和行动怎样呢?所以,我利用暑假对自己居住的村子40户家庭展开了专题调查,目的是唤起更多人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调查的情况及分析
我在走访的同时,就下面8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您家天天用电饭锅煮饭吗?(A.是B.不是)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您会及时拔掉插头吗?(A.会B.不会)
您家使用节能灯吗?(A.是B.不是)
您家使用节能冰箱吗?(A.是B.不是)
您对节约用电的态度是(A.能省就省B.非常有必要C.看收入多少而定D.不需要考虑)
冬天或夏天您家24小时开空调吗?(A.是B.不是)
年您家用了多少钱电费?(元人民币)
您知道我市目前每度电费是多少钱?
我对调查结果做了统计:
天天用电饭锅的占80%;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能拔掉插头的占70%;48%的家庭有节能电器;认为节电能省就省的占51%,节电非常有必要的占60%,看收人多少而定的占8%,只有4%的住户认为没有必要节电;知道我市目前电费价位的仅与62%0在调查中,我还发现20xx年家庭电费支出在1001500元的占52%,501000元的占36%,500元以下的和超过1500元的各占12%0数据显示,居民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意识,但家庭用电浪费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上门走访中,我发现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开;电视不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高亮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天天使用电饭锅,饭煮熟后没有拔掉电源
我还发现,相对面言,年轻家庭比老年家庭浪费多一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收入多的家庭比收入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很多家庭知道节电的方法,但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认为电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高。
点点滴滴,看来微不足道,但正是家家户户点点滴滴的累积,使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
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我想,花钱消费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注重自身物质的付出,而忽略了自身在其中的角色地位,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我们每户家庭都坚守节约的原则,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
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尽量不重复使用电器;家用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电视,音响声音不要放得过大,这样既节电又不扰民;电水壶及时清垢,提高热效;电冰箱及时除霜,制冷效果好又节电。
大力提倡使用节能设备。
照明方面,应当尽量选用节能灯来替代白炽灯。虽然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它的寿命是白炽灯的6到10倍,而且它的耗电只有白炽灯的1/5。因此,一个节能灯,它的整个寿命期,能为你节省100多元的电费。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节能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
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的道德观念。
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行为中体现节约之风。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形成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特别是用价格杠杆来引导人们节约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生产节能新产品,在保证节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新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保证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实行节约奖励,惩罚浪费的措施,如用电实行高峰和低谷不同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多种措施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篇2
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上午公布的 上海居民医疗、健康状况最新调查报告 显示,排队时间长、检查过多和开贵药排名上海主要医疗服务问题的前三名。
排队时间长最受诟病
此次调查显示,去年一年里从未去医院的居民比例为38.7%,偶尔(1-3次)去医院的占42.0%,有两成居民经常去医院看病(3次以上),这表明八成居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
居民遭遇的医疗服务问题中,以排队时间长(38.6%)最严重,其次为多做检查(19.2%)和开贵药(16.2%),医生不耐心(13.4%)和多开药(12.7%)情况也比较明显。上海社科院分析,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居民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年龄越大看病越勤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22.8%,非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6.8%。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5.7%、11.9%、17.4%、33.4%、65.6%,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数据显示,收入最低者经常看病比例高。年收入3万元以下、3-5万元、5-7万元、7-10万元、10万元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30.5%、23.6%、13.0%、11.6%、17.3%,这表明收入越低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
综合多项数据可知,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上海社科院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一成人买药治小病
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有近三成居民选择区县级医院(二级),近两成居民选择市级或国家级医院(三甲),另有一成居民选择 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 ,另有极少数人选择 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 或 不就医,硬挺着 。
年轻人更愿自己对付
面对一般疾病,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居民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的比例分别为26.20%、34.00%、39.90%、49.10%、57.00%,这说明年龄大的居民更愿意去社区医院,而年轻人更不愿意去社区医院,60岁以上居民的比例是30岁以下居民的两倍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 不就医,自己买点药 的比例,30岁以下居民占20.5%,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7倍多。
家庭健康保健投入少
近一年,本市居民家庭用于健康保健的支出(如保健品、健身设备、健康保险等)在1000元以内、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超过1万元的比例分别为55.10%、28.60%、13.20%、2.50%和0.60%。
年纪越轻、教育程度越高,个人年收入越高和职业阶层越高的居民,其年家庭健康保健的支出超过1000元的比例越高。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篇3
这次小区之行,着实让我感触颇多,我想再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具体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从我们收集回来的问卷结果分析来看,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良好发展现象:
小区居民20XX年较之20xx年月收入有显著的增加,这十年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这十年发展以来,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有缩小的趋向。
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如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十年以来,城镇不同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一直不均匀,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十年来,随着新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居民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了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
部分小区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他们就业前景和增加收入,有的待业人员要求太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体面轻松的工作,或者因为岗位辛苦、待遇低不愿意就业;部分小区居民受传统的观念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的思想,缺乏拼搏创业的进取精神,部分人存在着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希望借股票,赌博等投机活动一夜暴富,缺乏了相应的健康理性的理财知识。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难题:
首先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认识。
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有能力和机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差距。
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我是一名大学生,或许再过两年,我就会走上社会,今天我站在一位旁观者的角度看社会,明天我就会身处其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也许今天的自己还能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许当自己步入社会后,当自己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自己也会看不清,也会犯错,自己也不愿屈就一些不情愿的工作,但我相信,今天我付出的每一份劳动,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将来都会有所回报,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自己至少拼过,我的青春不后悔,聚散终有时,一半清醒一半醉,我拿青春赌明天!
(附文:今天阳光明媚,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步行去了镇江市xx社区做实践调查,这个社区咋一看,挺旧的,仔细一瞧,还真挺破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我们团队先绕着小区到处转了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位受访者(可能由于是白天中午,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我们只遇到了一些中老年长辈),在简单的交谈后,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大叔明白后也很配合,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很快 我们第一份问卷就完成了,这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以为这份工作本身就很简单。
于是我们又继续前行,可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幸运了,可能天热的原因,在外面闲逛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经过几家开门的人家,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在搓麻将,打扑克牌,我们难住了,这时团队里面发生了分歧,一部分赞成继续前进寻找散户,还有一部分主张回去守住小区大门,静等出入的住户,当一个团队出现混乱情况时,这时组长就起了决定作用,商议了一会儿,最终我们还是同意一起继续前进了。。。
走了大概3分钟,我们又遇到一位叔叔,他在家门口干些修补的杂活,本身就有点困乏的我们就冒昧打扰了叔叔,我们还是简单交代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但这次效果明显不及第一次,我们几人零碎说了几句,可是叔叔好像没听见我们说话,只顾赶着自己手上的活,可是我们并不想继续走了,我们还是坚持请求叔叔支持一下我们工作,就这样我们僵持了大概1分钟,叔叔见我们毫无退意,便停下手中活,抬头瞥了我们一眼,我们都感到很开心, 你们走吧,没看见我正在忙嘛! 这个回答,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的工作热情瞬间跌落至谷底,谁说真情就一定能打动人?
尽管很不情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向前踱行,只是感觉心里多了点什么,同时也少了点什么,原来事情并不总是和我们想的一样,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骨感。
或许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老天不负有心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必定在某个地方为你打开了一扇门,组长见我们各个情绪低落,团队里面怨声不断,及时的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后,并很快带动了我们的情绪,简单几句鼓励加油的话,在那个时候足以回暖我们 受伤 的心,为了早点回去,我们稍作休息,很快就重整旗鼓,加快步伐,突然,在一个凉爽的风口,我们遇到了很多坐着谈话聊天的大叔大妈,我们每个人情绪瞬间为之一振,这一低一涨,稳定情绪后,组长简单地分了工,我们每个人领着指定的任务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意外提前完工了,跟大叔大妈们致谢后,我们就开心的离开了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