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0年11月24日12:09:04

XX年7月19日早上,“追寻红色记忆弘扬抗战精神”——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活动第一天,为了追寻红色记忆,我们参观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民俗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故居。

早上8:30我们在张也老师的带队下,到达了遵义红军山,这里也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所在地,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从一旁的小路上去,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在这里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对烈士进行了一个缅怀仪式。

继续沿着小道前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刻满名字的石碑,看着一个一个的名字,心中不由的肃然起敬。穿过纪念碑往下,便是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邓萍墓形如一个巨型花圈,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红军山上下来,实践团一行10人到了遵义民俗博物馆,遵义民俗博物馆毗邻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红军街上,遵义民俗博物馆的建成与遵义会议纪念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博物馆内有古朴典雅、精雕细琢的明清家具、汉宋的陶瓷、石雕、傩戏等。藏品有明清瓷器、宋元石雕、黔北雕花门窗、明清家具、傩戏面具等,这也是贵州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

在领略了遵义的民俗民风之后,我们到了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遵义会议否定了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在这里我们跟随历史材料以及一些艺术作品重新的回顾了一下这段历史路。追寻当年他们的艰苦生活,学习他们的抗战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将这种优良品质传承下去。让他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从遵义会议遗址出来,我们沿途参观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这里正是红军播下无数革命火种的地方,看到了当年《红星》报的编辑部、宣传部;理解到了救国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一种上战场,还有一种就是用无形的手,帮助大家。

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故居,毛泽东住在楼上左前间,张闻天住在楼下左前间。王稼祥住在楼上右前间。两位同志的住室,其陈设与毛泽东的住室大体相同。其余楼上楼下的房间是党中央干部与警卫员的住室。长征中,这几位重要的领导人常常走到一起,住到一起,交流看法,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