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毕业大学生求职心得体会(法学专业)
简介:李xx:xx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XX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XX届生涯发展宣讲团志愿者。曾获第五届中国辩论公开赛一等奖,校级“三好学生”及多项奖学金;曾任xx财经大学校辩论队主力队员,起点话剧社舞美;在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xx律师事务所、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有实习经历。
大学,不管求职还是保研考研出国,都应该努力地过得精彩,去认识优秀的人,去经历精彩的生活,去看之前没有见识过的世界。作为最具有冒险精神的射手座,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还是那句话:“去做你不敢做的事,然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关于规划——尽情尝试,未来本就有无数种可能
也曾和很多人一样,纠结过就业or读研or出国,后来你才会渐渐明白这个道理——许多决定只有到了时机成熟才做得出来。我并不提倡简单粗暴地设立一个单一路线,就业或者继续读书,要都大胆设想并尝试努力过,才有资格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我是直到大三下学期开学才真的作出了求职的抉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太迟,但我觉得正是因为我充分考虑了每一种可能,并积极探索过每一条路,最后的抉择才更加坚定,纠结得越痛苦,选择后才越不会后悔。决定做的早也好晚也罢,最重要的往往是目标确立后实现规划的具体行动。
就我自己而言,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活动竞赛培训,虽然偶有拿过一等奖,而毫不夸张更多的是被淘汰,可是这些经历每一刻都督促我成长,让我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就算付出很多最后没有名次、甚至连参赛证明都没有我依然觉得值得,不后悔。这些有成有败的经历带来的力量在之后求职过程中会逐渐显现出更大的作用。其实大学就是一个积蓄实力的过程,去经历、提升、自省、不断学习、建立自己的处事原则……路上有再多纠结迷茫矛盾,都没关系,不要停下往前的脚步。去参与校内校外各种竞赛,文体活动,学业讲座,技能培训,所有的付出都是在给自己加经验值和攻防点,这些将成为你日后做出选择的底气。五花八门的东西可以统统涉猎,但同时要守住两个底线——1、学业成绩不能差;2、活动竞赛不能水。不要任何事都浅尝辄止,到头来没有一技之长,滥竽充数在学校里也许混得下去,求职的时候方自知实力深浅。如果可以,尽量加几个校内外的组织,一方面提升自我、培养team work;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开阔眼界、结识志同道合者的平台,看看你的同仁们有多笃定、多努力,在你们选好自己的路拼命前行时彼此批评建议、帮扶支持。此外,强烈支持“走出去”战略,走出宿舍,走出学院,甚至走出校园,多见识多学习,你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之外精彩的人和事,以及更深远的收获。
△关于实战——不停修改的简历和不断重复的面试
实践出真知,一个走出校园实实在在体会过工作的经历,总是比一张张校园里奖状更有说服力。自己大学的每个暑期都在实习,从司法局到律师事务所,再到快消企业市场部;每一次实习让自己在能力素质上成长的同时,更让人明确自己内心的目标。实习还会带来一个接地气的好处——找实习的过程裹挟着简历网申以及面试,这些都为日后正式求职打下了重要经验基础。以我为例,在大学第一个暑期有了一份自己的正式简历,现在看来是十分简略,但之后这份简历随着参加校园职场挑战赛、参与职业培训讲座和训练营模拟面试以及实习公司选拔等也一直不断地充实完善着,最终成为求职路上有力的敲门砖。在大三暑期,我投递和面试了7、8家公司的实习,包括绿地、壳牌、龙湖等等,那个时候其实抱着很简单的心态,把这些都当成“秋招练习赛”,在简历上试着针对公司招聘需求和公司文化修改,在面试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hr以及其他求职盟友们进行交流,若无当时一两个月密集的简历面试筛选,可能也不会有带着自信从容面对华为的我。
失败和挫折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历练。以毫不相干的专业和基础过了简历网申,心仪的bat仍然全都挂在了笔试,只怪自己对互联网积累不够了解不深刻,兀自反省;暑期时拒掉了绿地等几个公司的实习offer,只为专心志在龙湖的cs项目,踩盘走到脚软,和小伙伴们挤在一个房间通宵未眠做报告,最后被cut掉,心有失落;但我并未因失败气馁,而是迅速调整心态,紧接着就面试了华为,并拿到了蓝月亮市场部实习offer。回想起来幸好龙湖实习被拒后我没有浪费时间在灰心丧气上,这样才有时间精力走进了华为,也争取到了另一个符合期待的快消市场部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