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面是情缘阅读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大学生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六中全会29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根据十八届六中全会指示,将会实现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将会进一步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将会很快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会进一步深化。创新社会治理,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进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10月15日晚发布,主要有“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准官员多处占用住房,探索实行官邸制”、“废止劳教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内容。对于关心法律的人来说,最关心的当属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劳动教养创立于建国初期,当时中共中央的目的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6年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在全国实行。自1982年之后,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性质上及适用对象上均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199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报告》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义为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制裁手段,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其法律性质、适用对象也因时代主题的不同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曾教育、感化和挽救过一大批轻微违违法犯罪的人员,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劳动教养制度存在根本的缺陷:首先,劳动教养制度违背了法治国家公认的基本原则,如法定主义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立法法》第8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处罚和措施,只能制定法律。”《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明显的是在《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颁行以后,劳动教养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第二,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格格不入。劳动教养制度没有了法律依据,破坏法治统一,成为了国际社会攻击中国政府违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侵犯****的借口。
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回应了民意和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司法改革的重点所在。司法机关的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司法权运行必然受到地方势力的干预,同时,司法机关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也严重影响了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权力。要推动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和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制度。只有这样,法院检察院才能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司法正义,让清白之人不受非法处罚,让有罪之人及时得到惩罚,也只有这样,司法机关才可以较快的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法律的保障。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号召下,我相信我们的党一定会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此致
敬礼!
汇报人:www.qyfgj.cn
日期:xx年x月x日
大学生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二)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普通司法工,我们一方面要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另一方面还要将全会精神宣传好,加强对普通群众的宣传,让群众更加明白、直观的把握全会精神,增强对未来生活与发展的信心,坚决拥护、全力支持中央决策,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学习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后本人要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司法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人民司法为人民”这个主题,切实履行司法职责,全力以赴抓好执法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自己办理的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全省政法系统“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确保公正司法作为推进工作发展的第一要务,把主要精力、主要资源都用在执法办案上,不断改进司法作风,努力消除群众诉讼障碍,落实司法便民举措,不断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三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严格要求自己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自身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升自己司法能力和政治业务理论素养,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提升社会公信力;四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战斗英雄黄继光、董存瑞,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人民的好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群众的贴心人陈国明,一曲《村官颂》唱出他40多年来在偏僻的黄河滩区自强不息,勤劳俭朴,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淡泊名利,肯于吃亏,被誉为“雷锋式好村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不禁让我们为之动容。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今天,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青年党员不是更应该思量一下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吗?
我认为,青年党员要发挥自己年轻有朝气、有干劲的特点,带动周围的年轻干部。一要做到脑中有思想,用良好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这样,我们才能思之有方,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二是要做到心中有对象。心怀服务对象、心系人民群众。竭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不断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积极关注、努力解决群众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将党的关怀带到每名群众身边。三是要做到脚下有本岗。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创出业绩,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我们青年党员更应做好表率。要立足实际,发挥专长,埋头苦干,不讲条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力争成为业务上的骨干、专才。四是要做到肩上有重担。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党员我们只能算是基本合格。要做先进的表率,就要能挑重担。
在重担面前,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有行动,只要事业需要,我们就能不畏艰难,不讲条件,勇往直前心得体会。六是要做到手中有开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新,党的事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党的事业的创新,源于我们每个党员的创新。我们要通过双手汲取前辈们创造的成果,立足实际,拨开陈旧,依据规律,研究问题,寻找突破。六是要做到背后有形象。我们要在青年群体中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党的事业,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地做事、坦坦荡荡地做人。我们青年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在我们身后留下最美好的形象。
此致
敬礼!
汇报人:www.qyfgj.cn
日期:xx年x月x日
大学生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三)
敬爱的党支部:
您好!
反腐不避政治局常委,这种超常规、超期待的大动作,表明执政党在对待党纪国法与至高特权的关系上,选择站在了维护法治的坚定立场,蕴含着执政党执行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绝对性,体现出中共执政决意走上法治轨道的强大决心;而在中央委员会上专题研究十三六规划,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20XX年X月X日,世界再次为中国“震撼”。这一天,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大老虎”终于浮出水面;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重大问题”。两件大事,其实都关乎同一个话题,那便是法治。
反腐不避政治局常委,这种超常规、超期待的大动作,表明执政党在对待党纪国法与至高特权的关系上,选择站在了维护法治的坚定立场,蕴含着执政党执行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绝对性,体现出中共执政决意走上法治轨道的强大决心;而在中央委员会上专题研究十三六规划,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它更加表明执政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意义。
不过,在赞赏这种超常规动作的同时,亦应看到,中国现行法律从未规定可以对任何层级的高级领导人法外开恩。仅从法律来看,这至少没有超越法律的常规,这种超常规更多指向政治惯性和普遍的社会观念。
中国具有数千年的人治传统,求索法治的道路崎岖曲折。十八大以来,从提出“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新法治十六字方针到十三六规划、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与部署清晰可见。更为可信的是,这种矢志法治的决心在很多领域开始得到践行,诸如反腐“有案必查”对法治原则的兑现,废除劳教对于法治精神的捍卫,司法改革对于法治理念的汲取等等,都预示着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站在了新的时代起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十三六规划方略的不渝信念,源于对法治求根治本优良本质的认同,源于对时代中国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省察,也源于对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的把握。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并不是最优的统治方案,但却是现实世界中所能找到的“最不坏”的方案,因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和“少数人之治”。无论是破解改革中的阻力与障碍,还是摆脱既得利益的束缚与干扰,无论是走出绝对权力的腐败定律,还是步入权利神圣的时代殿堂,都需要法治在更纵深的层面落地生根。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各种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逐渐显现,权力的失范与社会治理的失效不断挑战社会公平,与各种“治标”的方式相比,只有法治才是求根治本的良方。选择法治,坚定地推进十三六规划方略,中国梦的实现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作为核心议题,必将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蓝图,寄托着华夏儿女百余年来追求现代化的绵绵厚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形式法治的构建更加完备。立足于这种现实基础,中国法治建设正处于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型阶段。
这种转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于司法机构的独立化运作。十八大以来,审判独立成为司法改革的重点关键词,习近平和最高法均多次提到“要确保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时,就提出“要确保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其后,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等多个场合,最高法院院长周强也多次谈及“审判独立”。而今年以来,审判独立的提法更加密集,最高法院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提到司法改革时几乎都会提及审判独立。有专家分析审判独立将是司法改革方向,还有人解读为中国正在走向司法独立。
欲让法治真正成为党的执政方式,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成为全民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心理、习惯与传统,还会呈现出诸多文化层面的阻力。由此,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也更加呼吁顶层设计,更加要求系统配套,更加强调知行合一。
法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刚开始的构建需要所有侧重。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选取不同的方向作为法治着力点,进而分化出不同的推行实质法治的进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司法中心主义”进路,强调法院对法治的捍卫、发展功能;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主要采取“立法中心主义”进路,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与规则效力,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构成法治大厦的“拱门石”。中国的法治走的也是一条“立法中心主义”的道路,将“有法可依”作为法治系统的首要前提,通过在经济、行政、社会领域急速立法,最终确立起治国理政的规则框架。
但是,在目睹立法如潮的同时,普通民众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甚至怀疑“法”的存在。法律为什么实施不下去?制定出来的法律为何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仰?中国法律实施过程中究竟遭遇哪些瓶颈?念兹于此,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不得不面对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困境:法律体系背景下的实施难题,并由形式法治转入实质法治建设阶段。
基于中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推行实质法治依赖司法的崛起,同时也依赖在行政执法的归位,司法与行政执法共同构成一种“执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以推动良法得到良好的实施,重塑法治的权威与公信。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执政党的治国理政“总盘子”里,为何对行政体制改革持续倾注心力,为何将司法体制改革置于突出地位予以顶层设计。十八届六中全会《决定》当中,特别强调了两方面的法治改革,一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司法体制改革,两者共同指向法律的实施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 而只有从司法和行政执法领域打通法律运送正义的两条“大动脉”,才能为整个法治肌体输送新鲜血液,维系政体和国家、社会肌体的健康。
所以,保障严格执法,克服非平等执法、钓鱼执法、寻租性执法、非文明执法、限制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疲软式执法、非法性执法、滞后性执法等行为,彻底纠正行政执法不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与公正,让每个人在司法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全面推进十三六规划方略的重中之重。如此,我们才能从法律大国转型为法治强国。
此致
敬礼!
汇报人:www.qyfgj.cn
日期: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