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如何创新

2020年12月27日00:47:45

[摘要]

为弄清我国小学主题班会创新和实施的现状,利用《中国知网》、《中国维普网》、Google、中国期刊网、百度等途径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主题班会的原则、设计及班主任的作用有了比较多也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如何创新主题班会并没有作深入的研究。主题班会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常囿于空洞的说教,形式呆板,缺乏创新性。本文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班会课,周周上,先总结,后希望”,这种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加之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致使目前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差。现在升学压力更大了,高年级甚至取消了班会课,要不就是说教式。时间的安排、主题的设计、时间的长短等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失去了主题班会应有的活动特征和教育功能,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如何在减少高年级主题班会的同时能够开展有效、及时的主题班会呢?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重视主题班会的实施,还要不断地创新主题班会,优化活动形式来提高活动质量,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为弄清对小学主题班会进行创新的研究和实施现状,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以较全面地反映其现状,为更好地开展有效的创新的主题班会提供参考。

一、主题班会的概念与作用

所谓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根据当前形势和学校的中心工作,联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件事,突出一个中心,宣传一个思想观点,培养一种道德品质而组织举行的活动。这种活动由于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寓教于乐,富有时代气息,因此深为学生喜闻乐见,教育效果显著,符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因此,班级主题活动应成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利身心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良好班集体,营造团结进取的班集体氛围的有效手段。

二、主题班会创新的原则

主题班会与普通班会活动不同,因此,在具体实施时,主题班会的创新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创新也有所不同,主题班会的创新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1、目标性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评判能力,为了巩固和发展班集体,健全和完善班集体,同时,创新主题班会的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方法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均存在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性无不影响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选用、组织形式、环境调控等宏观教育层面;也影响教育的速度、难度和广度等微观教育层面。因些,适合于学生的创新教育方法无疑是能够满足、体现这些差异性的,是差异性的教学,即因材施教的原则。

3、自主性原则。 充分信任学生,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独立的能力,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引导他们自己组织、管理和活动。

4、趣味性原则。 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活动形式,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注重研究和运用青少年心理需求规律,使许多严肃而意义深刻的主题会形成颇具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讨论会、演讲会,使教育意图蕴藏于其中,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

5、广泛性原则。 班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全班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人有职责,人人受教育。

另外,还有鼓励性、计划性、过程性、多样性、环境性等原则。总之,主题班会的创新和作用两都要紧密地结合,以求最优化的效果。

三、主题班会的创新

(一)角色的转换定位

1、班主任的作用。

开展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的主阵地,在这个活动中,作为教育者要完成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育人任务。

在创新主题班会过程,教师要改变“钦差大臣”的身份,只对班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在他们自己组织的班会中,他们不再是看客、观众,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参与者。这时,所有的活动就不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他们个体需求的自然体现,他们的言语、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班会才充满生命活力。

徐匡迪同志说过:“青少年应该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产生内在的道德认知,才能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要改变青少年消极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状况,不能依靠说教式的生硬灌输,也不能通过惩罚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要让青少年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德育理念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与发展性,强调个性发展的自由性与差异性。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创造性的、能动的主体,只要给他们“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教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创造空间还给学生,班会课才会名副其实地解决学生问题。

有人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四自——冲突整合”的新方法。“四自”,即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教师只是在与学生一起寻找道德成长的“生长点”,不再以习以为常的管教训导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冲突整合”,就是在主题班会课上通过引发学生的思想碰撞,激活学生对主我的价值选择与客我的社会主流价值的冲突,并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标准,获得全新的道德认知与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求得整合,并在此过程中获得道德情感活生生的深刻体验。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又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设计者、选择者和实施者,这种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易于引发情感共鸣,内心震憾与认知整合,也带来了活动形式上的多样性。讨论、参观、小品、辩论、“实话实说”等媒体谈话节目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人格。

3、主题的创新

主题是班会的核心。班主任在组织、指导主题班会活动时, 必须对本班学生的状况进行认真分析, 抓住与大多数学生相关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思而不明、想而不清、懂而不做的问题中, 选定具有启迪性的主题,为整个班会定准“基调”,“小题深挖宽作”。应切忌主题“大、假、空”,而应做到“小、新、实”

小——小中见大。即主题班会的主题要小,小到可以触摸,事情越小越贴近学生,反而更可以从小事着手解决大问题。例如爱国主义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小

学生受年龄、知识和阅历的限制,道德情感肤浅,“爱国主义”概念不清,若举行“我爱我的家”“我爱老师”、“我爱同学”等身边的小事入手,于细微处培养儿童的“爱心”,让儿童的爱不断升华。

新——新中求趣。“新”即内容和形式的新,这是激起学生兴趣的关键。内容的新要求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

实——实中寻真。“实”是要务本求实,以实见效,要在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上下工夫。主题活动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全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直接体验了,亲身感受了,这就足够了。

主题千成不能偏离,不然形式其他方面再怎么创新,也只能是一场空

4、形式的创新

搞好主题班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做到寓教于乐, 寓教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形式丰富多样,这里只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生活设置法。

开放式的教育要求我们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特定情景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教师可以将有关人士请到学校,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走访、参观调查。比如《天天环保,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事先可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和污染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或提出建议,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表演体会法。

善于表现、活泼可爱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主题班会要善于创设表演情景,尽可能多吸引学生参与表演,进入角色,展现小学生的个性特色。

(3)多媒体再现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会增强班会的感染力,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产生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4)音乐(歌曲)渲染法。

美妙动听的乐曲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如此,它还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美的震撼,它特有的旋律、节奏,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另外,形式还可以有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专题报告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经验交流式、成果汇报式、才能展示式、专题辩论式、实话实说式、娱乐表演式、总结归纳式等等。

5、局部构思的创新。

(1)环境布置要有寓意。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成功的班会应该让每一个空间、每一块板面都成为主题班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内容衔接要有创意。创意不同于创造,并不一定要前所未有,而在于与众不同。衔接是一堂成功活动的重要环节。从语言上讲要“来自于群众,又高于群众”,从衔接的形式上讲,可以不拘泥于整个过程显得衔接自如,独具匠心,也就达到了用同样的珍珠串成不同款式珍珠饰品的效果。

主题班会是一个整体艺术,从环境布置到板板设计,从节目内容到表现形式,从个人才能的发挥到集体特色的显示,从总体规划到分层展开,所有这些都是必须仔细而周密考虑的。对主题班会的创新设计毕竟只是一种手段,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途径,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主题班会的创新不仅仅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更重要的还是要付

诸实践.如何使主题班会更好地服务于班级经营工作,这还需要我们做出更详尽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玲娟 《创新主题班会之初探》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学术版)

2、聂玉霞 李晓阳 《动起来,更精彩——对一次主题班会的全程记录》 当代教育科学

3、张克龙 《主题班会课的生成策略》 班级管理 2007年第3期

4、戚盛伟 陆瑛 《四自——冲突整合 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 前沿视点 2002年第2期

5、张杯聪 《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发展与创新》 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下半月 2006年10月

6、李敏 《主题班会创新构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12月第17卷第4期

7、马俊学 仲淑敏 《搭设平台点燃激情——浅谈主题班会的情景设计》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7-8

8、黄锦瑞 《创新教育方式搞活主题班会》 广西教育—综合(班主任工作)2004.2

9、王咏芳 《主题班会也应创新》 河北教育 班主任手记

10、曲兆霞 《主题班会 创新教育的沃土》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11、王亚林 《主题班会的艺术性》 河北教育 短章片辞

12、李国民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思考》 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 1997年第3期

13、窦连岐 《小学主题班会中的“小、新、实”》 主题班队会 2006.NO.6

14、袁慎彬 张燕 《一堂【生成】班会的启示》 班主任 2006年第3期

15、李银忠 《中小学主题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