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生于公元一百八十七年冬,卒于二百二四六年六月,享年四十岁。他终结了汉王朝,一举开创了魏国,与蜀国、吴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区区六年,但是曹丕取得的功勋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废除宦官干政和创设九品中正制上,为后世的集权统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在八岁的时候就能做出整篇的文章。他所著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文学批评理论专著,至今仍广为流传。作为诗人,他擅用乐府题材,讲究音律美,诗歌内容细腻,代表作为《燕歌行》。文学造诣的深厚与曹氏家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联系,曹丕与曹操、曹植合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奇怪的是曹丕在后世的流传度上并不广泛,美名欠佳。大抵是是因为曹丕与曹植的皇位之争和曹丕的风流好色。曹操原本属意的太子人选为曹植,但是曹丕在心性上比曹植成熟,依靠前朝大臣和后宫力量取曹植而代之,登基后不顾兄弟亲情欲除之而后快,落下了一个心胸狭窄妒忌贤能的名声。而说曹丕风流,野史记载,曹操归天后,曹丕不顾道德伦理将父亲的整个后宫揽入怀中。
曹丕在历史上是一个有着诸多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经济、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
曹操一生共有25位儿子,曹操最满意的儿子有5位,分别是曹昂、曹丕、曹彰、曹冲和曹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昂是曹操和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勇猛好战,深得曹操的欢心,但是曹昂在宛平之战中,不幸战死了。曹冲是东汉末年的小神童,才智都很卓越,曹操早有打算让曹冲作为他的继承者,但是曹冲13岁就早逝了,这让曹操非常伤心。
曹操便要从曹彰、曹丕和曹植三兄弟中选取一位作为继承者。他们三人都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和父亲曹操被成为“三曹”,足以见之两兄弟在文学方面杰出的建树。而曹彰在作战方面又有很高的天分,到底选谁作为继承者,这让曹操很是费心。曹丕为人沉稳,从小便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得到了很好的学习,熟读军事兵法,除此之外,曹丕擅长骑射,曹操从小就培养曹丕的作战精神。曹彰在军事上也不亚于哥哥曹丕,但是在政治方面却没有曹丕想的周全。弟弟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都比曹丕和曹彰强出很多,但是东汉末年,天下被瓜分成几块,如果领导者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一不小心,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就会落入他人之手。所以,曹操在选继承者的时候,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加上曹昂去世后,曹丕就是曹操的嫡长子,而在东汉时期,都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曹丕当上继承者的概率非常大。
曹操去世后,曹丕成了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继承了曹操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治国政策,并且统一了北方。
曹丕称帝
作为三国时代魏国的开创者,曹丕并不是用兵权打下的江山,而是他的君主汉献帝拱手相让。这汉献帝心智上难道存在缺陷,将汉朝的大好江山拱手交给自己的臣子?这样说可就真真冤枉了刘协。这皇位禅让是汉献帝迫于现实压力被曹丕一手搞出来的“历史正剧”而已,好让曹丕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汉朝的逐渐衰败,皇权也渐渐旁落,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握军政大权,官拜宰相,被封为魏王。曹操没敢篡位,多受制于礼制法度,而且曹操为人算得上光明磊落,又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也乐得做一个有实无名的“皇帝”。
曹丕就大不同的,从曹操手中世袭了丞相与魏王封号,一心废弃汉献帝,开创曹氏家族的雄图霸业。曹丕暗地里筹谋,发动文武百官联名上书,逼迫汉献帝让位。为了名正言顺的当皇帝,曹丕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把原始部落按照贤能推举领导人的禅让制都搬出来了。汉献帝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军政大权没有在自己手中,只能是任人鱼肉,乖乖的将玉玺交了出来,并隆重举办了禅让大典。
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运用到封建王朝的世袭制上,这不能说成是历史的倒退,只能说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而已。曹丕的文治武功、胆识计谋都符合称帝的客观条件,把魏国治理的也是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