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养成记:他是开国功臣 为保命却不得不贪

2020年07月29日13:33:51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能成功“黄袍加身”,离不开身后将士的功劳。但要说到其中功劳最为突出的,那就是后来得到“论翊戴功”的开国功臣们。宋朝《国史》中记载的翊戴功臣主要有: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龙捷右厢部指挥使赵彦徽六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与“翊戴功臣”之首的石守信有关。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早在后周时,他就凭借在多年征战中建立的赫赫战功,担任了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石守信还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他与赵匡胤关系最为密切。陈桥兵变时,多亏有石守信在内部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才得以顺利进城。宋朝建立后,因在兵变中表现出色,石守信被列为六位主要开国元勋之首。

网络配图

北宋刚建立后,公元960年四月,潞州节度使李筠反宋。九月,淮南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反宋。虽然这两起叛乱都被石守信率兵平复。但建国初期就发生了两起叛乱,地方势力的逐渐壮大且不受中央控制的局面,让通过兵变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来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此事让原本是开国功臣的几人一下跌落深渊。

这次事件也让石守信明白,与当上皇帝的赵匡胤称兄道弟、肝胆相照的日子,再也不可能有了!听从皇帝赵匡胤的暗示,这位开国功臣很快辞了职,离开京城,到郓州专职当天平军节度使去了。此时,石守信才34岁,正当壮年,退隐江湖实在是迫不得已。

石守信本以为只要不插手朝政,就可以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了。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石守信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终于明白,功高震主的猜忌没那么容易消除,是自己太天真了!

这事因才子梁周翰而起。梁周翰是石守信老友梁彦温的儿子,虽然有才能,但喜欢引经据典抨击时弊,所以不是很招人待见。梁彦温本以为儿子在仕途上难有所成。谁知赵匡胤在一次酒宴中,对石守信讲了自己想任梁周翰当秘书的想法。石守信挺高兴,回家后就悄悄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梁周翰。青年才俊的梁周翰一听,极为亢奋,当即修书一封,上呈皇帝表示感谢。可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龙颜大怒,不仅当即取消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外放效力。

网络配图

见义兄这般行事,石守信那能不明白,义兄赵匡胤这明里是贬谪梁周翰,暗里却是在敲打他:好啊!我们在酒桌上的闲聊,你竟然私自传出去了。原本你好好听话,服从命令乘凉去,义兄不会亏待你,但如果你敢插手政事,特别是干预人事,就别怪义兄我不客气!

好心却做了坏事,还惹得义兄皇帝生气。石守信自然是回去老实待着,啥也别掺和了!从此石守信在天平军节度使的任上连续17年没有离岗。认真领会皇帝意图,践行着义兄皇帝倡导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好好敛财,做个富家翁。

宋史记载,石守信“累任节度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石守信对民众的剥削,致使民怨沸腾。不过,赵匡胤喜欢这样的结果,就放任义弟石守信到处收刮民脂了。一时间君臣间没了猜忌,倒也彼此省心,相安无事。

网络配图

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第二年便下令各州直属中央,节度使因而成了一种虚衔。石守信在郓州混日子也混不下去了,还好宋太宗还记得他,赠给他一个中书令的“荣誉称号”,让他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在洛阳期间,石守信因信奉佛教,要建造崇德寺。他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但驱赶压迫工人十分厉害,还不给工钱,很多工人都因此受苦。石守信因而深受百姓痛恨。加之敛财一事,石守信一世英名尽毁。

石守信原本是一位仁义武勇皆备的将领,不仅能征善战,且一向体恤百姓,重义轻利,可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他却变了一个人,开始追求声色犬马,并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异常“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石守信只是为了不让皇帝赵匡胤猜忌他,故意“自污”罢了。毕竟有汉朝时的前车之鉴,大功臣韩信的下场可不怎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