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历史中为什么刘备唯独辜负了他?

2020年07月19日20:54:19

黄权,字横公,是如今四川阆中人,在他年轻时候,他曾经担任郡吏一职,后来被刘璋看中,任命为主薄。在公元211年,横公向刘璋谏言道“万万不可让刘备入蜀。”听完横公的谏言后,刘璋非但不采纳其谏言,反而让法正等人去迎接刘备,更进一步的是刘璋将横公外放为广汉长(广汉县长)。这便是黄权与刘备结下的第一道“梁子。”

网络配图

在《三国演义》一书里,黄权原本是刘璋部将,因对刘璋劝谏说,不要让刘备进入蜀,刘璋与横公心生芥蒂,将其外放至广汉。但是,当刘备攻打刘璋时,黄横公作为刘璋的军师为其谋战略以此来抵抗刘备的攻击。而等到益州安定时,黄横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刘备亲自前往他的府邸请他,他才投降,经过刘备的劝说,转而为刘备做事。到后来刘备坐上帝王之位,向东吴进行讨伐,黄权也像向刘璋劝谏一样向刘备谏言,刘备也和刘璋一样并不听从其谏言。可惜的是,刘备在经过夷陵这一战的惨败后,黄权被吴兵拦截在江北岸,想要走但却无路可走,在这种情况下,黄权逼迫无奈而向曹魏投降。黄横公这个人才啊,十分受魏王的爱戴,听说横公投靠曹魏后,魏王十分高兴,于是将黄权任命为镇南将军。一开始,黄横公十分坚决的拒绝了魏王的好意,横公认为他依旧是蜀汉的人,但无奈于形势所逼,最后还是担任了镇南将军一职。

这次战争发生在三国时期,具体来说应该是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内,这是刘先主对东吴发起的一场特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争发生刘备当坐上帝王之位的三个月后,也就是章武元年的7月。刘备以替其兄弟关羽复仇为借口,亲自带领兵将向东征伐东吴。在孙权求和失败后,为了避免双方作战,费兵力和劳力,则决定同时也向曹魏求和。另一面孙权也派遣陆逊率军应对蜀汉军。巧妙的是,陆逊采用劳逸结合的战术,成功的抵挡住了来势汹汹的蜀汉军。继而在章武二年八月份左右,在夷陵附近地区打败了刘备亲自率领的蜀汉军。而此次战役的大败,也是关羽在失去荆州后,另一件让蜀汉元气大伤的事件之一。同时本次战役也被评价为我国古代战争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次成功抵御外敌战争,也是较为成功,记录比较完善的一场历史上的战争,在三国时期,本次战役也是最著名的“三大战役”的中的最后一场,战争也是是一方面的原因,然而分析一下刘备的性格特点我们也能从此看出其这样说的原因。

网络配图

刘备,作为一个帝王,其广阔的胸襟和亲贤爱士的性格特点,是让其能够坐上帝王之位的关键所在。尽管先主出生于市井,但他爱好学习,适时而生,对于机遇能够很好的把握住,加之,其对于能人志士,可以不在乎其过往,只要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士他都能中用,也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所以对于黄横公,这么个半路来的人,他也能够不计前嫌的任用他。而在夷陵之战,刘备错误的没有采纳横公的谏言,这成为导致此次大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刘备作为一个帝王,其内心一直觉得愧对于横公。

更加之,刘先主在作战是判断失误,切断了南北战线的道路,黄横公回到蜀汉的道路也被陆逊的军队所切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前路后路都被切断,横公要不投降要不战死或者饿死,横公作为一个智士,战死或者饿死都不是其最好的选择,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有投降这一条道路才是他最好的一个选择,所以横公的弃蜀投魏,也是先主觉得辜负横公的地方。横公到了魏国后,各种关于先主的流言蜚语传到魏国再传入横公耳中,但横公对此也是不予理睬,听过便罢,他不仅没有对刘备任意加以评判,甚至对蜀国也是连一句诋毁的话语都没有,横公到了魏国一年后,先主去世,当时魏国举国欢庆,横公却没有一丝丝的开心,从此也看出刘黄二人之间的情谊并不假,黄横公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刻为蜀国人,一生则为蜀国魂。

网络配图

刘先主最后能说出此番话语,也足以显示其对黄横公的重视,历史既然已经成为历史,表示这段故事已经过去,而先主的真正的心思我们也无从考证,作为后人,我们也只能通过对一些历史事实和传记的记载从中分析出当时先主大概的一个心境,从一些故事碎片中揣测他们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