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是三儿子李亨。李亨原名李嗣升,后来改叫李浚,再改叫李玙、李绍,最终用名李亨。先封作忠王,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立为皇太子。李亨娶的正妻是韦氏,做太子后,韦氏册立太子妃。韦妃的哥哥韦坚也是朝中高官,身居刑部尚书(司法部长)之职。原本太子李亨的婚姻正常和睦,无奈玄宗执政后期,朝中出了个弄权的宰相李林甫。这位十分擅长奉迎而又口蜜腹剑的家伙,屁股坐在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一边,所以一直力挺武氏生子寿王李瑁接继龙位,故而挖空心思要搞掉太子李亨。
苍天不识蛀虫,太子李亨终于让李林甫有了口实。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李亨一高兴,携东宫人马一起出游,花灯闹市里,巧遇大舅哥韦坚,韦坚一时也忘了朝中忌讳,呼朋唤友地叫来自己的一个哥们。这哥们叫皇甫惟明,时任驻守边关的军事头头,与李林甫是死敌。李亨、韦坚、惟明三人,见上元月好,何不把酒言欢,相跟着来到长安城崇仁坊的景龙道观,狂嗨了一宿。
网络配图
皇甫惟明属于边关守将,依规皇亲国戚不得与边将私自往来。景龙道观三个好哥们无意间的一次宴聚,被李林甫的眼线发现,立马报告了主子。李林甫抓住这个把柄大做文章,遣心腹上奏玄宗,貌似弹劾韦坚,实为中伤太子,添油加醋地在李隆基这儿煽风点火,诬称太子李亨结纳妻舅,拉拢边将,欲谋大位。
这一来可把李亨吓得不轻。大舅哥韦坚被贬,皇甫惟明解职流放,籍没其家。李亨战战兢兢熬过了一段时间。好在父皇开明,事情眼看基本平息,李亨正要长出口气,未曾料到他的另外两个小舅子平地掀起波澜。小舅子一个叫韦兰,一个叫韦芝,兄弟俩上书替兄长韦坚鸣冤。鸣冤就鸣冤吧,哥俩不知轻重地搬出太子李亨来给韦坚作证。这一下坏了,这不正说明太子与韦氏一家人混同一体吗?李隆基顿时看儿子李亨的眼神也不对了。
李亨这活活就要被韦氏家人拉下水,咋办?赶紧用行动表明立场、划清界限呀!怎么才能在父皇那儿显示自己与韦家人是两条道上的呢?离婚,把身边这个自己最爱的女人撵走!这是最具说服力的一招。
李亨慌忙给父皇上表,言之凿凿称自己与韦妃一直感情不和——“情义不睦”,郑重向父皇请求解除与韦氏的婚姻。李隆基见儿子如此旗帜鲜明,当然相信了儿子的清白,准许二人离婚。
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美妇韦氏,不得不含泪离开东宫,心如死灰,削发入寺为尼,安史之乱后寂寞死于佛舍。
网络配图
储位的李亨,并非不爱韦妃,这一次的休妻分手,本是他求全保身的无奈之举,谁知此后,这竟成了他向父皇表忠心的习惯性手法。
韦妃走了,李亨宠上了另一位姬妾,这女子姓杜,封作良娣,人称杜良娣。杜的父亲杜有邻犯了政治案,被人告发。又是李林甫负责审讯,又把太子李亨给牵扯了进来,一时之间,李亨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朝中刮起一阵废太子另立的狂风。紧要关头,李亨如法炮制,跪在父皇面前,声泪俱下哭诉道,这杜良娣及其一家都非良善之辈,儿子一叶障目,未辨善恶,今日识得恶妇真面目,决定为江山社稷计,为大唐未来计,要与之离婚,将其打入冷宫!
玄宗对儿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所表现出的勇气,不以儿女私情而逾越家国政治的气魄,大为赞赏,当即准予其与杜氏断绝一切关系。
李亨再一次靠着甩掉一个心爱的女人而稳住了自己的储位。杜良娣被赶出太子府,贬作庶人,家人离散,从此生死不明。
网络配图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两次婚变侥幸过关,但也让李亨身心俱疲,同时又促使他变得聪明起来,明白了选女人,不能挑漂亮和自己喜欢的,而是要找父皇信得过和放心的,政治背景上可靠的。最终,他选择了曾对父皇李隆基有养育之恩的窦老太太的孙女张氏。从此,李隆基不再疑神疑鬼,太子李亨一颗悬着的心也总算落地了。
当然,作为李唐王朝钦定的接班人,李亨身边也绝不像老百姓那样只有王妃或良娣,他还有好些姬妾,因此我们这里所讲的“离婚”,也请不要混同于草民的夫妻分道扬镳,出于政治权力争斗的需要,忍痛把深爱的女人抛弃,这应该是最准确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