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是位明君,开创了大明朝一派盛世的“仁宣之治”,是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除了开创盛世,这位皇帝还有一些事情让人关注,比如他的业余爱好——斗蟋蟀,还有一件,就是废后事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废后举动的皇帝不止明宣宗一人,但他却是整个明朝废后的第一人。
孙氏原籍邹平,因父亲孙忠任永城主簿,其幼年一直在永城度过。孙氏天生丽质又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已经名动一城。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明成祖提出,选入内宫抚养,成为将来朱瞻基择配的人选。她虽出身低下,但面貌姣好,聪明伶俐,深得明成祖及朱瞻基喜爱。
网络配图
胡氏皇后胡善祥为济宁人,为人温和淑静,永乐十五年指婚朱瞻基,后为皇太孙妃、皇太子妃,朱瞻基登位之后荣登皇后之位。这位胡皇后是明成祖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炽为朱瞻基挑选的妻子,也就是说这位媳妇是经过两位皇帝同意钦定的。这也就是为何朱瞻基在废后这件事上一直头疼,举步维艰的原因。孙氏孙贵妃出身邹平,但是传闻她长得貌美如花,且与明宣宗的外婆,也就是明成祖皇后徐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是同乡。这位彭城伯夫人见这小姑娘漂亮灵力,十分喜欢,每次进宫都要将她带在身边。次数多了。徐皇后也渐渐喜欢这个小女孩,便将她进入宫中抚养。小女孩出落为大姑娘,更加美丽动人且心眼伶俐,连明成祖的皇后张氏都对她赞不绝口,明宣宗更是对这位孙姑娘一见倾心。
随后,在为朱瞻基议婚时,便将胡善祥纳为皇太子妃,孙氏为嫔妃。之后,朱瞻基继位明宣宗,胡善祥为皇后,封孙氏为贵妃。胡皇后性子沉静,虽然端庄贤惠,但是一直体弱多病,婚后多年并无生育,且胡皇后不懂得讨取皇帝喜欢,这让明宣宗开始越来越不喜欢这位皇后。再加上,孙贵妃聪明美貌且懂得如何博取皇帝欢心,明宣宗对她极尽宠爱,对胡皇后则是更加厌恶,见到她就心烦。
后宫夺位之战我们在许多电影、电视剧中也唱看到,这位孙贵妃也不例外。她见皇帝如此讨厌胡皇后,且对自己十分宠爱,便开始滋生了夺位之心。女人的枕边风有时会是最厉害的武器,孙贵妃的教唆加上明宣宗本就对胡皇后不满,这让明宣宗开始计划废后之事。
网络配图
虽然依照明成祖旨意,宣宗的正妻为胡氏,可朱瞻基更喜欢贵妃孙氏,故胡氏一直被冷落。当胡氏婚后不久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后果,自然成天抑郁寡欢,并因此久病难愈。
宣宗1426年即位后,胡氏贞静端淑,又为成祖选定,虽身体病弱、未能生育,为宣宗不喜,仍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虽亦无子,因饶有美色,虽仅为贵妃,却得宣宗皇帝所宠爱。当年册立后妃,按祖宗制度,皇后册立之时有宝(即金玺)有册(即写有皇帝封赐命令的金册),贵妃则有册无宝,但宣宗特命制金宝赐予孙贵妃,贵妃有宝自孙氏始,可见宣宗对她的宠爱程度绝非一般。
宣宗一直不喜欢胡皇后,早想更立孙贵妃为皇后,只是由于母亲皇太后反对,加上胡皇后贤明没有过错,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迟迟无法废后。
宣宗之所以急于册立太子,是为更立皇后做准备。母以子贵,朱祁镇成为太子,他的生母孙贵妃自然地位水涨船高。即便如此,宣宗要更立皇后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他先是召见了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人商议更立皇后之事,但诸位大臣们基本都认为胡皇后没有过错,不应废去。宣宗也没有办法。后来又多次宣召大臣商议,还是没有结果。
网络配图
见宣宗心意已决,即使是百般同情胡氏的杨士奇也知道,废后之事已无可挽回,列位大臣再坚持也枉然。当宣宗再一次单独向他询问废后事宜时,他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希望对“无过而废”的胡后,仍然能够在宫中享有不亚于从前的待遇。毕竟她与其它失宠妃嫔不同,皇帝和新皇后应该对她加以礼遇。二是建议宣宗好言开导胡皇后,让她自己上表请求辞去中宫,这样更合乎礼仪。这一办法果然高明,当即得到明宣宗首肯。果然,胡皇后知大势已去,便应允辞去中宫,只是张太后不同意。宣宗保证以后对两宫一视同仁,不分薄厚,最终张太后才勉强答应。宣德三年(1428 )三月,宣宗发布敕书,废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
胡皇后被废后,仿照宋仁宗废郭皇后为仙妃事例,号静慈仙师,退居长安宫。张太后十分同情胡氏无故被废,又欣赏她的贤惠,因此经常将她召到清宁宫中,和自己一同居住。有时内廷设宴,她命胡氏坐在孙皇后上座,孙皇后经常因此怏怏不乐。到正统七年(1442)十月,张太后病逝,胡氏非常悲伤,没过一年也去世了。对于胡皇后无故被废,时人闻之都很不理解,议论纷纷,非常同情胡皇后。数年后,宣宗也颇生悔意,曾说“此朕少年事”,算作是自我解嘲吧。